三界的主宰者
道家神話中,“三界”的主宰者是誰?
人們常用“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來形容那些不受世俗約束、超然世外的人,道家認為在“三界”之外可以讓人超脫生死,遠離輪回,達到長生久視的境界,那麼什麼是“三界”呢?
“三界”在道家有不同的說法,根據宇宙空間的劃分可分為天、地、人三界或天、地、水三界。
早在道家誕生之前,古代人們就對天、地、水產生了自然崇拜,它們生育萬物,一切眾生離開它們將無法生存。道家創立以后吸納了民間的信仰崇拜,將天、地、水神格化為主宰人間禍福的三位神祇,他們分別為上元賜福天官紫微大帝、中元赦罪地官清虛大帝和下元解厄水官洞陰大帝,俗稱三官大帝。
道家《太上三官經》有雲:“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所以統禦天、地、水三界的神明分別為天官大帝、地官大帝和水官大帝。
天、地、人三界即神祇居住的天界、亡靈所在的冥府地界和人類生活的人界。東漢張道陵天師正式創立道教以后,隨著歷史的發展,其內部逐漸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神仙體系,並且以“三清天尊、玉皇大帝、四禦”為主神。其中玉皇大帝掌管三界十方、四生六道眾生的一切陰陽禍福。
根據道家典籍《上清靈寶大法》的記載:“昊天上帝,諸天之帝,仙真之王,聖尊之主,掌萬天升降之權司,群品生成之機。三洞四輔,禁經之標格。大梵至妙,無為之神威。乃三界萬神三洞仙真之上帝君也。”
雖然玉皇大帝地位在三清天尊之下,但是他卻是三界的實際主宰者。
玉皇大帝作為眾神之主,三界分別有不同的神祇輔佐具體事務。
在三界中的天界有“四禦”協助玉皇:
紫微大帝協助玉皇大帝掌管天經地緯、日月星辰,同時也役使雷電鬼神;
南極長生大帝協助玉皇大帝執掌人間的壽命禍福;
勾陳上宮天皇大帝協助玉皇大帝執掌執南北二極和天、地、人三才,並主管人世間的兵革戰爭之事;
后土皇地祗的神職是掌管山嶽土地變化及諸山神、地祇和三山五嶽大帝等大神,並節制劫運之事。
人界是人類和自然界萬物生活的地方,也就是俗稱的“凡間”。凡間的實際統治者則是歷朝歷代的帝王,凡人沒有脫離“三界”,因此人界的統治者在眾神面前顯得十分渺小。
“地界”指的是鬼怪、亡靈所居的幽冥界,道家神話傳說中的冥界入口一個位於酆都,一個位於泰山,統治冥界的神祇為酆都大帝和東嶽大帝。
酆都大帝,也叫酆都北陰大帝、九幽拔罪天尊等,他被道家奉為陰間鬼魂之宗,酆都大帝乃是“炎帝大庭氏,諱慶甲,天下鬼神之宗,治羅酆山,三千年而一替。”
東嶽大帝由東嶽泰山神格化而來,泰山位於東方,是日出之地,也是萬物發祥之地,東嶽大帝主管世間一切萬物的生死。
道經《雲笈七簽》雲:“泰山君領群神五千九百人,主治死生,百鬼之主帥也”。因此東嶽大帝也是三界中“地界”的主神。
所以在天、地、人三界之中,玉皇大帝為三界主宰,而人界的帝王及地界的酆都大帝等分別輔佐玉皇執掌各自不同的空。
圖文源於互聯網
道,究竟是怎麼樣的一種存在?
道,究竟是怎麼樣的一種存在?
有學者解釋“道”,認為道是虛無的。
道如果空幻無實,虛無飄渺,我們就會問,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是不是虛無的呢?我們活在世界上是不是虛無的呢?
道家本來要解決存在上的虛無主義,這樣理解道,似乎不僅解決不了這個問題,反而變本加厲,使人更覺得生命的毫無意義,因為一切都是虛無,都不存在嘛。
其實,說道是虛無並不是這個意思。道是真實的存在。《道德經》說“道之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道”這種東西,是恍恍惚惚的。恍恍惚惚是什麼狀態?《道德經》說“湛兮似或存”,好像存在又好像不存在。但是,在這樣的狀態中,裡面有物質,有形象,有精氣,而且是可以驗證的。如何驗證呢?老子沒有說,對於哲學界討論的最高本源,本來就不適用經驗界的方法去探求,只能通過直覺去想像它,把握它。所以強調悟,你覺悟了就沒問題,你悟不到別人也幫不上忙。
萬物的本源就是這樣的狀態,恍恍惚惚之中有真實的存在,它是亙古長存的,它永恆不變。它似一個整全的東西,萬物皆在其中,所以,假如你能覺悟到與道同體的話,人就獲得了一種永恆的寧靜,這樣的狀態就如滴水回歸大海。
那麼,道是虛無該如何理解?
說道是虛無的時候,
一是講它的形態。道的形態是視之不可見,聽之不可聞,觸之不可及,故曰虛無。你是不可能通過經驗界的方式、方法去瞭解它。
二是說它的包容性,它能包容一切,故虛無。萬物無限,道如果是“有”的話,“有”的東西一定有邊界,有範圍,如此,道如何包容萬物?
道外無物,因此,道一定是虛無。不是說道不存在,而這只是道的表現形式而已。道不離物,物不離道,道似整全,不可能整全之外還有別的東西,所以,道一定是虛無。
三是說它的自足性。
道似整全,自無不足,所以是虛。如果是實的話,說明不能全有。比如一個杯子,再怎麼裝,水滿了就會溢出來。但假如這個杯子是無形的話,怎麼裝也裝不滿,怎麼裝也容得下。
老子說:“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學習經驗界的知識,是越積累越多,但是,再多又怎樣呢?圖書館的書籍汗牛充棟,你一眼就掃過去了。
但為道不一樣,為道是越來越減少,減少到沒有的程度,就是虛無。你沒有了自私、自我的意念,當然就無為,無為反而無不為。因為你並沒有刻意的目的,自私的目的,只是以“百姓心為心”而己,只是隨緣應時而已,就如不系之舟,所到皆岸,到哪裡都是目的,都可以接受,所以無為而無不為。
四是講道的絕對性,虛無不是沒有,而是萬有、全有、所有。
當你講到虛就有實相對,但道家概念的虛,不是通常意義“沒有”的概念,恰恰是“全有”的概念,既然是全有,就沒辦法以實相對。但道雖然全有,但不把執,不佔有,好像一無所有。所以,道不是有,不是無,是有又是無,是無又是有,佛家講空中生妙有,可以參考。
道就是這樣一個奇妙的存在。所以學道家,沒有一點悟性,實在不容易領悟它的最高境界。
五是說道的永恆性。
世界上一切有形可見的東西,都處在不停的生滅變化之中,道無形,所以不會變化,道無實體,所以不會消亡,它的形是無形之形,它的體是無體之體,它超出了經驗界的範疇,自古就有,萬世長存。
莊子說,“惟道極虛”,“精神生於道”,“虛室生白”,由此看來,“道”對我們而言,它可以是一種精神境界。
這個境界就是“虛”。虛的妙用在於開啟生命智慧,從繁複萬象中解脫出來,從欲望掙扎中解脫出來,從人我分別中解脫出來,直透生命的真實,翱翔於江河大地,萬水千山。
如莊子所言:“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敖倪於萬物。”
圖文源於互聯網
內丹修煉的基石與進階之道
先天一炁,移神入鼎:內丹修煉的基石與進階之道!
在中華傳統內丹修煉體系中,先天一炁和移神入鼎是兩個至關重要的概念。
它們不僅代表了修煉過程中的關鍵步驟,也是修煉者追求延長壽命、身心康泰的重要手段。
本文將詳細探討這兩個概念的內涵及其在內丹修煉中的應用。
先天一炁:從虛無中來的純淨能量
- 先天一炁的定義
先天一炁是指道家修煉中追求的先天之氣,它是從虛無中來的,是內丹修煉的基礎。
與後天之氣(即人體通過呼吸、飲食等途徑獲得的氣)不同,先天一炁是宇宙間最純淨、最強大的能量,是生命的根本。
- 從虛無中來
虛無在這裡指的是宇宙未分之前的混沌狀態。在道家哲學中,虛無並不是空無一物,而是充滿無限可能的原始狀態。
先天一炁正是從這種原始狀態中誕生的,它包含了宇宙的全部資訊和能量。
- 內丹修煉的基礎
先天一炁是內丹修煉的基礎,修煉者通過各種方法,如靜坐、內觀、導引等,使自己與天地自然的氣場達到高度的和諧與統一,從而採集到這種純淨的能量。
通過不斷積累和提純,先天一炁成為修煉者體內最強大的能量源泉。
- 性命雙修
先天一炁不僅是修煉者追求健康長壽的關鍵,也是性命雙修的功夫。性命雙修指的是在修煉過程中,既注重身體的健康,又注重精神的提升。
通過採集先天一炁,修煉者可以同時增強體質和心靈的力量。
移神入鼎:神與藥合一
- 移神入鼎的定義
移神入鼎是指在得到先天一炁之後,將神與藥合在一處,通過河車(即氣機)上升於泥丸(即上丹田,也稱為鼎)。
這是內丹修煉中的一個重要過程,標誌著修煉者已經達到了較高的境界。
- 神與藥合一
神在這裡指的是修煉者的意識和精神,藥則是指通過修煉採集到的先天一炁。將神與藥合在一處,意味著修煉者的意識和能量達到了高度的統一和融合。
這種合一的狀態是內丹修煉中的高級技巧,需要修煉者具備深厚的精神修養和能量控制能力。
- 河車與泥丸
河車指的是氣機,即真氣在體內的運行路徑。
泥丸則是上丹田的別稱,位於頭部的百會穴附近,是內丹修煉中的重要部位。
通過河車將神與藥上升至泥丸,可以進一步提純和強化體內的真氣,使其達到更高的境界。
- 鼎的象徵意義
鼎在古代象徵著權力和尊貴,但在內丹修煉中,鼎更多地代表了修煉者的精神和能量中心。
將神與藥合在鼎中,意味著修煉者已經掌握了控制和運用內在能量的能力,達到了身心的高度和諧與統一。
修煉的高級階段
- 從采小藥到采大藥
從采小藥到采大藥是內丹修煉的一個重要過渡階段。采小藥是通過小周天功夫,使體內的真氣逐漸積累和提純;而采大藥則是通過天人合發和靜極生動,採集到更純淨、更強大的先天一炁。
這一過程需要修煉者,具備較高的境界和深厚的功底。
- 從移神入鼎到脫胎換骨
移神入鼎是內丹修煉中的一個關鍵步驟,標誌著修煉者已經達到了較高的境界。
通過長期的修煉和實踐,修煉者可以進一步提升自己的能量水準,最終達到脫胎換骨的境界。
脫胎換骨意味著體內的真氣達到極高的純度和強度,使身體煥然一新,達到健康長壽的目標。
先天一炁和移神入鼎是內丹修煉中的核心技巧,它們不僅代表了修煉過程中的關鍵步驟,也是修煉者追求身心康泰的重要手段。
通過不斷地修煉和實踐,修煉者可以逐步掌握這些高級技巧,最終達到身心俱健的完美狀態。
無論是初學者還是有經驗的修煉者,都可以從中獲得深刻的啟示和寶貴的修煉經驗。
圖文源於互聯網
《內經圖》到底隱藏了什麼祕密?
《內經圖》,又叫《內景圖》,這個隱藏了得道成仙的大祕密,上面標明的都是具體的方法步驟,是一個標準版的成仙路線圖。要想把這個圖說明白,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好比是沒有去過非洲的人,拿著非洲地圖和你介紹旅遊景點一樣,可信度是非常低的。
要想說明白這個圖,首先要說明一下古代成仙的原理。道家認為,世界萬事萬物是由“道”產生和推動的,人也是如此。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本來是沖虛的,沒有實有,人開始也是什麼都沒有,只有所謂的“先天一炁”,然後一氣化三清,生出先天的精、氣、神,藉著父精母血,孕育成胎,然後出生成長、病老死夭。
中國的古人不想受這個生老病死過程的制約,於是就琢磨出一個成仙的辦法。那就是逆著這個過程往回走,把分化出來的精、氣、神再煉回去,由三歸二,由二歸一,回到“先天一氣”。專業一點的說法是“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最終與大道相融,這樣便不用再受凡人之苦。所以道家說“順則為凡,逆則為仙”。
這個圖整體來看,是一個人形。這就是“一粒粟中藏世界”,人體是個小宇宙,宇宙是個大生命,這是中國天人合一的思想精髓。
鐵牛耕地種金錢。這個好像有點財迷,但實際上是對先天之精的隱喻。《易經》裡乾坤二卦代表天地,乾卦屬金,所以先天之氣亦屬金;坤卦為地,後天之氣屬土。從土地裡種出金錢,就是要在丹田裡煉出先天精氣。鐵牛耕地象徵修煉的艱苦,需要像農夫那樣腳踏實地,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你看農夫在揚鞭子,實際那是鐵牛,根本不怕鞭打。也就是說,自我修煉這事得全靠自覺,別人趕著走是沒有用的。
刻石兒童把貫串。這個小屁孩在身體中間部位,代表我們的心識。古代對重要的事喜歡刻石為記,所以刻石代表記憶,這是心識的作用。我們的心識總是跳來蹦去,一刻不得安寧,就像小孩子一樣。但要想修煉成仙,就得讓這個小屁孩專注起來,要像用線把銅錢穿起來那麼仔細認真才行。這小屁孩看著不靠譜,實際上很厲害,因為心為人身之主,統領精氣神。如果能凝神聚力,就能“捉住北斗周天輪”,心之所向,全身隨動。所以穿起來的銅錢呈現出北斗七星狀。
陰陽玄牝車。這踏車的是一對少年男女,代表著陰陽,他們扶著橫杆,一起腳踏著水車車水,實際上是隱喻陰陽調和、水火交匯。陰陽玄牝車的運作周而復始、連續不斷。平常人是順轉的,下面的滔滔真水就流失耗損掉了。但如果能煉出丹田真陽,就可以撥轉機關,將下面的真水化煉成氣,通過後面的髓路,逆行向上,闖過後背的尾閭、夾脊、玉京三關,送到頭頂靈臺,化作甘露下行,就是採煉的“丹藥”。這個玄牝車看似是由人力轉動,但其實是旁邊丹田爐火的熱力催動的。
白頭老子眉垂地。指低眉閉目,精神內守。也隱喻從督脈上運過來的真氣,像老子的白髮白眉一樣,沿著頭面下降。
碧眼胡僧手託天。就是舌抵上顎,使任督二脈相連。為什麼叫碧眼胡僧呢?擡起舌頭抵住上顎,就會露出舌底的兩根靜脈血管,是發青的。這個舌頭豎立著又沒有毛,看起來就像個藍眼睛的外國光頭和尚。然後真氣沿著氣喉、鵲橋、十二重樓下行,回到丹田,這就是整個周天逆轉的採煉過程和通路。
經過不斷地這樣採煉,三歸二,二歸一,最後煉成金丹,就成仙啦。聽起來簡單,其實沒這麼容易,而且,成仙這事看上去很好,實際上也並不那麼美妙。
有一位資深修煉的大神級人物說過,既然相信這個方法,就要相信這個道理。這個道理是什麼呢?一切事物都是相對的,也是要相互轉化的,凡事不會只有好處而沒壞處,只有得到而沒有失去。抱殘守缺,這才是道家顛撲不破的真理。如果我們不把成仙看成是特別神奇的事,而只是看作是一個心理過程,或許反而更有意義。
成仙本質是人類自我超越的願望,是對自身潛能的開發,是對不可控的事物進行掌控的嘗試。所謂“我命在我不在天”,通過古人的修煉,我們能夠看到人類精神所能達到高度。無論是“鐵牛耕地種金錢”,還是“刻石兒童把貫串”,所強調都是我們內在精神磨鍊,同時強調了我們內在的豐富資源。不管什麼事情,如果我們都能拿出“鐵牛耕地”的毅力和“兒童貫串”的專注,那麼何事不成。通過對自我潛能的肯定和對自身內在的觀照,我們不能長生不老,但我們可以獲得精神的超越和長生。
作為古代的修真繪畫,《內經圖》的畫法精緻,加上充滿了隱喻,使得它看起來韻味無窮,耐人遐想。它既是“天人合一”的文化象徵,也是充實圓滿的心理象徵。
預知更多圖中所隱藏的祕密,請悟讀《黃帝內經圖剖析之密》,書中所述內容皆為天傳,非凡人思維所能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