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循環

因果循環^^


有個故事很有啟發,與大家共享:

在黑龍江的一個風雪交加的夜晚,一位名叫李四的年輕人因為汽車“拋錨”被困在郊外。正當他萬分焦急的時候,有一位騎馬的男子正巧經過這裡。見此情景,這位男子二話沒說便用馬幫助李四把汽車拉到了小鎮上。

事後,當感激不盡的李四拿出不菲的鈔票對他表示酬謝時,這位男子說:“這不需要回報,但我要你給我一個承諾,當別人有困難的時候,你也要盡力幫助他人。”
於是,在後來的日子裡,李四主動幫助了許許多多的人,並且每次都沒有忘記轉述那句同樣的話給所有被他幫助的人。
許多年後的一天,李四被突然暴發的洪水困在了一個孤島上,一位勇敢的少年冒著被洪水吞噬的危險救了他。當他感謝少年的時候,少年竟然也說出了那句李四曾說過無數次的話:“這不需要回報,但我要你給我一個承諾……”
李四的胸中頓時湧起了一股暖暖的激流:“原來,我穿起的這根關於愛的鏈條,周轉了無數的人,最後經過少年還給了我,我一生做的這些好事,全都是為我自己做的!”
當您有幸看到此消息時,請轉發給自己的朋友親人。
我相信有更多的人需要我們的説明,正義會傳染 邪惡也是如此。
傳遞溫暖,拒絕冷漠 !!

1、如果錢還寬裕,別養二奶,偷偷養幾個貧困山區的學生,你心裡一定會覺得舒坦;

2、遇到夜裡擺地攤的尤其賣菜的,能買就多買一些,別還價,東西都不貴。家境哪怕好一點,誰會大冷天夜裡擺地攤; 遇到學生出來勤工儉學的,特別是中學生、小姑娘,她賣什麼你就買點。如果她不是家庭困難,出來打工也需要勇氣的,鼓勵鼓勵她吧;

3、撿到錢包就找找失主。如果你實在缺錢就把現金留下,打電話告訴失主就說你在廁所裡撿到的。把信用卡、身份證、駕駛執照還給人家,一般別人也不會在乎錢了。把人家的地址記在你的筆記本上,以後發達了去找人家道個歉,把錢還給人家;

4、遇到問路的,碰巧你又知道那個地址,就主動告訴一聲。別不好意思,沒有人笑話你;

5、如果丟的垃圾裡有碎玻璃、大頭針、刀片等,請用膠帶把它們纏裹一下,並儘量多纏幾層。這樣就降低了保潔人員或者撿垃圾者被傷害的概率。他們大都是沒有醫保的弱勢群體,體貼體貼他們吧,好人會有好報的。

6、遇到迷路的小孩和老頭老太,能送回家送回家,不能送回家的接上車、送到派出所也行。替老人或小孩打個電話再走,反正你也不缺那兩個電話費;

7、下雨的時候、遇到賣菜的、賣水果的小販,剩的不多了又不能回家,能全買就全買,不能全買就買一份,反正吃什麼也是吃,買下來讓人早點回家;

8、上車遇到老弱病人、孕婦,讓座的時候別大張旗鼓。站起來用身體擋住其他人,留出空位子給需要的人,然後裝作就要下車走遠點。人太多實在走不遠,人家向你表示謝意的時候微笑一下;

9、開車等紅燈,有人發各式各樣廣告傳單,記得搖下車窗順手拿一份吧!聽說發完一大落代價新台幣500元,還有賣玉蘭花的新台幣20元一串,能買就多買,頂著大太陽討生活 賺取那微薄辛苦錢的確實不容易。就讓他們早發完早賣完早點回家去。須知,有福報的人隨時隨地都可行善。

10、如果您的時間還寬裕,把這幾句話轉出去,網上會有很多人看^^

感恩您_()_

女星席曼寧:累世不佈施,轉身無貴人!

女星席曼寧:累世不佈施,轉身無貴人!

累世不佈施,轉身無貴人

席曼寧過去曾三度入圍金鐘獎。每次她在準備得獎感言時,形式上雖條列 大串感謝者名單,但她心中真正的OS只有一句:「感謝我自己。」出道以來,她秉持著南部人「肯作不怕無田犁」的衝勁,在演藝圈闖出一片天,「我很努力,不喝酒不打牌,吃了很多苦,這是我應得的。」三十五歲以前的她如是想。

三十七歲那年,她遭遇人生重大挫折,投資失利,無論事業、生活都面臨巨大轉變。同一年,她開始親近佛法學習生命法則。九年後的今天,她不再覺得自己是隻志得意滿的孔雀,只是芸芸眾生裡「什麼都不是」的凡人。她深深感受到生命修正後的喜悅,現在的她說:「我要感恩的人太多。」

頸椎自動調整兩度

席曼寧以洋娃娃面孔、曼妙的身材、精湛的演技,在台灣電視圈打下高知名度,累積許多作品。她是第六代台南人,因為祖上有荷蘭基因,賜予她天 生深目高鼻,美貌成為她進演藝界的利器。而她性格中的機敏和自我要求,也讓她的事業層層進展。她賺錢置產、孝養父母,也安頓自己的現實生活,自己覺得很滿足。只是十多年來日夜拍戲、異於常人的藝人生涯,讓她的健康付出代價,也讓她遲遲不想踏入婚姻之路。

席曼寧交過三個男朋友,但她自覺不是好情人,很少遷就男友的生活型態。她也不想生小孩,對婚姻完全不期待。她一心只掛念父母,曾誇言:「男友可以換五百個,但父母只有兩個。」

二OO一年投資失利時,她極為不平地向父親訴苦:「為什麼?」學佛多年的爸爸只淡淡地說:「累世不布施,轉身不見貴人影。」她疑惑地問:「現在布施來得及嗎?」爸爸教育她:「能改變命運的只有行六度波羅蜜,六度首重布施,你布施的種子灑落在哪,就 在哪發芽。」

她是聽話的女兒,為了改變命運,開始學習佛法,同時認養世界展望會的十三個孤兒。在大陸時,她也有機會為孤兒院募款,而日後真有來自大陸的多個工作因緣,應證行六度波羅蜜真能為自身帶來能量的改變,而且真的召來意想不到的各種善緣。

學佛五年後,父親說:「有法須有定。」於是她開始學習禪坐。在「聖脈生命教育協會」裡,她學習阿含經的禪定法門,從五分鐘就開始不耐的初階,到能感受身體進入深沉禪定中內臟的放鬆。那曾因長期姿勢不良而呈S型的頸椎,在禪坐中釋放出陣陣刺痛,個性堅持的她,一點都沒鬆懈。

意外的是,八月學打坐,九月底去醫院作頸椎例行的複診時,醫生看著X光片,驚訝地發現,她的頸椎自動調整兩度!醫生說:「不管妳做了什麼,請妳繼續做下去!」 受到這樣的鼓勵,自此席曼寧養成每天打坐一小時的習慣,就算一大早就出門在外,睡前也一定要小坐一下。

學習不要「好奇」

很快地,她發現,拍戲空檔也是很好的打坐時機。她一有空就坐,不管是在化妝間或拍外景時的大樹下。她說:「演藝圈是個大染缸,守住身口意不容易,但進入禪定後,比較不易從耳識引起心念的活動。學習不要『好奇』,因為一切『不關我的事』。」

禪定可以遠離八卦是非,另一個好處是,坐了一個小時後去上工,發現深沉的禪定比得過五小時的睡眠,所以台詞也記得牢了,皮膚更亮,妝容能維持一整天。

席曼寧從人生的挫折中進入佛法。雖然她生長在佛教家庭,卻不代表她了解法義。父親很關心她走的道,但從不掛在嘴上。二OO九年她想學習內觀禪修法門 ,入關前一天才知道,父親和妹妹也同時報名了。父女三人在內觀禪修中閉關十天,家人從此共修,彼此是法親也是道友。

中年沒有危機 只有歡喜

二OO一年起,席曼寧成為虔誠的佛教徒。「我一踏進佛法,就感覺很專注、很喜愛。除了讓我感到輕安之外,幾天之內如果沒有打坐或看佛書,我就感到急躁不安,就像沒見到情人。」她說。

接受本報採訪的這一天,她讓素昧平生的記者直探她的香閨,因為:「我要談論的是佛的教法,我不想在外面紛紛擾擾的地方,我怕被干擾而說錯話。」

席曼寧的「香閨」馨香襲人,但不是胭脂香粉,而是燃香供佛的檀香味。這裡是她住了十五年的居所,在關渡半山腰大廈的八樓。從大片窗戶看出去,可以俯瞰社區綠地,遠眺觀音山和淡水河出海口。

佛堂兼客廳是極簡的和室設計,供著大自在觀音菩薩。堂上玻璃拉門是特別請人磨砂製作的《心經》經文。一隻叫「Jiuno」、皮色像乳牛的胖貓,已經陪 伴席曼寧十一年,有客人來,牠就在客人小腿間穿梭。而主人不在時,牠擁有的就只有飼料和一屋子的空寂。「我不會幫牠開冷氣或寵愛無度。因為牠這輩子已經在畜生道了,我不想再耗損牠的福報。」席曼寧愛憐地撫摸著Jiuno,一開始談話,就使用了佛門的詞彙。

佛堂上,隱藏在巨大臥榻下的兩個桌面拉出來後,即是十個人都坐得下的和室,她說是為了有朝一日請法用的,平時則是她一個人禮佛禪坐的聖地。

餐廳也是很平常的設備,用了十五年還未改變。兩塊檸檬原汁冰塊丟入五百CC的開水裡,就是她用來待客及自己日常大量喝的飲品。

這裡是她的家,也是她的菩提清境,在此,她卸下藝人光鮮亮麗外在,回到最清淨簡單本我。參加水懺之後,她更加珍惜資源,平常在家也不開冷氣,不再用大浴缸泡澡, 只沖澡並把水留在浴缸裡拿來沖馬桶和洗腳。她很感謝網路世界的通達,讓她不必上街,也能在半夜下了戲後,能從管理員那裡拎回一箱新鮮水果。她的臉書和博客經營得不錯,和粉絲團互動良好。她不再在意廣大但虛無的聲名和讚譽,而願仔細聆聽每一個真誠聲音。

這些年來,她的演藝事業仍然暢旺,但她內在的驅力卻不在挑戰新角色或更多片酬,而想多修行。「我不喝酒也不愛打牌,不聊天也不喝茶,在應酬的場合留不下來,所以機會都給了『留得 下來的人』。我推掉一些不如正法的工作,或者說,我已經滿足了,不想再演一些不良示現的角色,雖然最後我可能面臨『沒有工作』的情況,但不代表我的福報不見了。」她很安然地說。

女明星的「中年危機」比一般女性嚴重,敏銳而熟諳命理學的席曼寧早就把 自己可能面臨的「中年後」處境分析得很透徹,但她透過佛法,選一條自己非常歡喜而自在的路。她不認為宗教能直接賜予一個人有形的東西:「佛陀不是用來『求』的,但祂是最好的老師。宗教只是導引我們進入另一種宏觀人生的媒介,讓我們對生命有選擇權,而不是聽任宿命的安排。對生命,我們只有使用權而沒有所有權,所以要把握每個能學習的當下!」

才四十六歲,難道對愛情和婚姻都不再動念?她說:「如果要有, 我希望遇到和我同心同路的人,那才有可能成為伴侶。」這裡的「心」和「路」,指的是佛法上的家庭、生活觀念。這樣的條件說難不難,說易不易。但這不是席曼寧的重點,她在意的是活在每一個當下。自從習得佛門的種種妙法之後,不管外在的境遇怎麼變化,她總是可以讓身心靈找到一個安 頓的所在。演藝圈絢麗多采、五欲六塵的工作背後,她因為學佛而擁有不同以往的恬靜人生。

禪悅是身心靈最好保養品

說到禪坐的體驗,席曼寧可以連講兩個小時都講不完。女明星總是常被詢問駐顏之道,席曼寧說:「打坐讓人老得很慢。因為打坐時,呼吸變和緩,心跳變慢,從皮膚到內臟都放鬆下來,『禪悅』是最好的保養品。」她坦言,這些年她很少逛街,保養品都是網路上訂購的,「擦什麼都差不多,而且脖子以下,根本照顧不到。」既然每個人都無法抗拒歲月對外表的「摧殘」,何不面對真實的自我?席曼寧說:「透過內觀法,我觀察自己內在,發現欲望少了,壓力少了,要求少了,潛意識乾淨了,而預知能力卻提高了。因為單純的心,讓阿賴耶識升起。」

最近她為了參加「水懺 法會」,正進行一O八天的齋戒。以前她會為了控制體重刻意不吃晚餐或吃全素,拍戲時也常吃素便當。但這次是為了懺悔累世所造諸惡業發願吃全素,結果有了不同以往的體會:禪坐時更加輕安,身上排泄出的水分和廢物,竟然沒臭味!

有一位多年的「粉絲」看了她的連續劇近作《姊妹》後,在她的臉書上留言:「曼寧姊,妳比以前更漂亮了!而且眼神的掌握更加精細了!」以前,導演常常要提醒她「眼神太兇了」,因為心高氣傲的個性,很難掩飾。她說:「以前的我,看人的標準很窄,所以朋友很少,寧願獨善其身。」而現在的她,卻願意為了募集善款,向任何有可能的人開口,並且每個月親自去收取一次善款,一點都不覺煩。

以前的她,覺得自己「任何東西都買得起」;現在的她,買東西以前先想一下是 「需要」還是「想要」。若一時不能判別,那就以一個禮拜為限 ,七天之後若還在想那個東西,那就買吧;但常常是七天之後,她就忘了那個東西了。

偶爾想虛榮一下,買個幾萬塊的東西,這時,腦中就會出現一個聲音:「七萬?可以捐給世展會的孤兒七十個月哩!」於是,就算了。

種樹理論

種樹理論 作者:小野

早些年,我有個鄰居醫生,他很喜歡在自家的大院子裡種樹。但他很少給樹苗澆水,那些樹長得很慢。有一天,我決定去拜訪一下那個醫生,問他會不會為樹苗長不快而感到擔心。

他帶著一種自豪的口氣,給我講了他的絕妙理論。 

他說,如果老是給樹苗澆水,樹根就會習慣於土壤淺層的舒適環境,而且總等著輕易就能得到來自地面的水。因為他不常澆水,樹確實會長得慢一些,但這樣樹根就能向土壤的深處生長,去那裡尋找水份和養料。因此,這些樹會有很深的根,更能抵抗惡劣氣候的侵襲。他還告訴我,他每天都會拍打這些樹。

後來,我搬到了國外生活,就再也沒有見過他。又過了幾年,我從國外回來,去看了看先前住過的地方。當我走近那兒時,發現了一片從前沒有的小樹林。那是一個風大和嚴寒的日子,街上的許多樹都被風吹彎了腰,似乎根本無法與嚴冬抗爭。而當我走進醫生的院子時,我看到了他的樹非常結實;樹幹幾乎紋絲不動,堅強地抵禦著大風。

看到這麼奇妙的結果,我思緒萬千…… 每晚睡覺之前,我都會去看一下我的孩子?! 我總是為他們祈禱,多數情況下祈求他們的生活能輕鬆一點,少受些挫折與打擊……

我想該是改變一下我的祈求的 時候了,因為我知道,孩子們日後的生活定會遇到不計其數的困難和挫折,生活中總會有疾風豪雨,不管我們情願與否。我將祈求我的孩子們能帶著深「根」成長,這樣他們就能從最最來之不易的地方得到最好的養份。

給有孩子的人……
為人父母者真是心有戚戚焉,還是想開點吧!

小沙彌與師父

 

A…..一位小沙彌問:師父,佛經說念佛誦經可以消災解厄,
為什麼我仍在生病?難道佛法不靈?我疑惑很大,不想學佛了。

B…..師父:吃了飯會不會飽?
小沙彌:會飽。

師父:那為什麼每天到了吃飯的時間就餓?
小沙彌:每天要工作,吃過的食物消化了,當然還會餓。

C…..師父:誦經和健康也是如此,身體變老變差是自然規律,成住壞空是萬物的運行法則。
如果不誦經念佛也許你的身體狀況會更差,就如同吃了飯到時雖然還會餓,但不吃飯一定會更餓。

D…..小沙彌:那佛經說祈禱可以國土安寧,為什麼我們這麼多人在念佛回向,祈禱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人民安樂,可還是有這麼多災難?

C….師父:清潔工每天都在清掃城市,會不會乾淨。
小沙彌:會乾淨。
師父:為什麼街道上還是有垃圾?
小沙彌:有人在掃垃圾,有人在扔垃圾,掃的人少,扔的人多,所以還是髒亂。

D…..師父:祈禱也是如此。真誠祈禱的人少之又少,而埋頭造業的人多之又多。

@@>….修行人應該像清潔工一樣耐得住寂寞,屢髒屢掃,
雖然有人繼續在扔垃圾,我們也要繼續一如既往的將念佛祈禱進行到底。
隨著時間的推移,像我們一樣的清潔工多了,世界也就會越來越乾淨。

給有福氣的人看

給有福氣的人看  作者:張忠謀


在一個講究包裝的社會裡,我們常禁不住羨慕別人光鮮華麗的外表,而對自己的欠缺耿耿於懷。就我多年觀察,我發現沒有一個人的生命是完整無缺的,每個人多少少了一些東西

有人夫妻恩愛、月入數十萬,卻是有嚴重的不孕症;

有人看似好命、能幹多財,情字路上卻是坎坷難行;
有人家財萬貫,卻是子孫不孝;
有人看似好命,卻是一輩子腦袋空空。

每個人的生命,都被上蒼劃上了一道缺口,你不想要它,它卻如影隨形。

以前我也痛恨我人生中的缺失,但現在我卻能寬心接受,因為我體認到生命中的缺口,彷若我們背上的一根刺,時時提醒我們謙卑,要懂得憐恤。

若沒有苦難,我們會驕傲,沒有滄桑,我們不會以同理心去安慰不幸的人。

我也相信,人生不要太圓滿,有個缺口讓福氣流向別人是很美的一件事,你不需擁有全部的東西,若你樣樣俱全,管別人吃什麼呢?

也體認到每個生命都有欠缺,我也不會再與人作無謂的比較,反而更能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

猶記得我那可稱為台灣阿信的企業家姑媽,在年近七旬遁入空門前告訴我:
「這輩子所結交的達官顯貴不知凡幾,他們的外表實在都令人羨慕,但深究其裡,每個人都有一本很難念的經,甚至苦不堪言。」

所以,不要再去羨慕別人如何如何,好好數算上天給你的恩典,你會發現你所擁有的絕對比沒有的要多出許多,而缺失的那一部分,雖不可愛,卻也是你生命的一部分,接受它且善待它,你的人生會快樂豁達許多。

如果你是一個蚌,你願意受盡一生痛苦而凝結一粒珍珠,還是不要珍珠,寧願舒舒服服的活著?

如果你是一隻老鼠,你突然發覺你已被關進捕鼠籠,而你前面有一塊香噴噴的蛋糕,這時,你究竟是吃還是不吃呢?

早期的撲滿都是陶器,一旦存滿了錢,就要被人敲碎;
如果有這麼一隻撲滿,一直沒有錢投進來,一直瓦全到今天,它就成了貴重的骨董,你願意做哪一種撲滿?

你每想到一次就記下你的答案,
直到有一天你的答案不再變動,那就是你成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