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行尊者」

「苦行尊者」。


這個苦行尊者很喜歡找山間、林下、山洞修行。世尊的話每一句話都印在心裡,能夠背誦世尊所講的、教化的種種的語言、音聲,法能入心,回想世尊怎麼跟我們教化的,如法的觀照修行,證阿羅漢果,叫做苦行尊者。他有一次在一個山洞裡面打坐,他打坐後一起身被一條毒蛇「唰」一下子就咬到——這條毒蛇因為天氣太熱了,它找到這個山洞,阿羅漢打坐不知道,結果一轉身碰到蛇,毒蛇一口就咬到了他——毒液攻心,阿羅漢非常痛苦,全身發抖,快要斷氣了。旁邊的人看他,身體雖然痛苦,但他的心靈非常的安詳,沒有一點恐懼死亡。旁邊的人說:「尊者,尊者,你被蛇咬到,為什麼一點都不恐懼呢?」一般人被蛇咬到就很急,要趕快移動,找藥。這個苦行阿羅漢就說:「我已經證阿羅漢果,于世間生老病死早就斷除,無所恐懼,身雖痛苦,心靈寂靜。世尊說無常刹那,生命刹那就消失,在我刹那生命消失前,我不失正念。」原來斷惑的人,斷執著的人,于世間無所恐懼。
苦行尊者告訴旁邊的人:「你幫我抬到外面曬曬陽光,我全身開始發冷了。」
他的體溫驟降,冷,發抖,可是他的眼神、內心卻是安詳,卻是微笑,沒有一點痛苦。因為他沒有急速的跑,毒沒有攻到心臟,後來人家就趕快用藥草給他解毒,毒解掉了,好了,阿羅漢被蛇咬到的毒好了。

這個故事就告訴我們,修行有什麼好處?大修行人當他面對死亡的時候,依然是無比的正念面對,因為他知道死亡一定會來臨,沒有例外,任何一個人都沒有例外,
何況我們現在大家都是念南無阿彌陀佛的人,我們臨命終還有阿彌陀佛可以依靠。你怕什麼?對不對?生死就是在一念之間。

因此我還是要來讚歎大家,勉勵大家,修行不是很困難的,聽經聞法是不能停止的。聽經聞法,是修行人一生一世的功課。

《强烈的正念》慧律法師講述

簡述楞嚴經來到中國的因緣

簡述楞嚴經來到中國的因緣:

《楞嚴經》,是一部不可思議的經典!佛法是從印度傳到中國來的。
古時候,中國有許多高僧大德到印度去留學、取經,但他們沒有見到這部經典;玄奘大師在印度住了十七年,沒有看到過《楞嚴經》。
印度高僧到中國來弘法,帶了不少經典到中國來,也沒有《楞嚴經》。這是因為當時印度的國王吝法,他們把《楞嚴經》看作是國寶,其他的經典外國人可以學,也可以傳到外國,《楞嚴經》不可給外國人學。

中國法師到印度,是外國人!所以他們不肯給外國人學,也不讓外國人知道,更不容許這一部經流傳出境;所以,很長很長的時間裏,都沒有人知道有這部經典。

一直到唐朝初年,智者大師始有所聞。(唐朝初年是中國佛法的黃金時代,大乘八個宗都是在這個時期建立的,對於中國佛教的影響,非常的深遠。)

智者,是天臺宗的大師,雖然天臺宗不是他創建的,

但是天臺宗確實是在他的手上完成的,所以講天臺大師,一定都是指智者大師,像講華嚴宗一定講賢首大師一樣。
其實賢首在華嚴宗是第三代,因為華嚴在賢首大師時才真正完全。

天臺大師他創立三止三觀的教義,這是他從經典裏面悟出來的。在那個時候,有印度的高僧到天臺山拜訪智者大師,聽到智者大師講三止三觀,這些印度高僧佩服得五體投地,

就跟智者大師說:「你所發明的止觀跟印度的《大佛頂首楞嚴經》的教義,非常的接近。」這時候中國人才曉得印度還有一部寶典叫《大佛頂首楞嚴經》。

在那時代交通不便利,要從中國到印度去,只有走路、騎馬,路途非常遙遠,想得到這部經談何容易!智者大師非常了不起,聽說有這部經,當然希望能夠見到這部經,給自己做個印證;看看自己所述的止觀跟佛所講的到底是不是相應?

其中有什麼差別?他當然非常渴望想看到這部經典,於是在天臺山築了一個拜經台,每天向西方禮拜,求感應,求這部經能到中國來。他每天禮拜,一天也沒有間斷,一直到他圓寂,總共拜了十八年。他這種精神真值得後人敬仰!

一直到唐中宗,到武則天執政的時代,印度有一位高僧般剌密諦,終於將《楞嚴經》偷渡到中國來。他們國家是禁止這部經典出境的,他是偷渡好幾次才成功。前面幾次他將這部經典藏得很好,但是出境的時候,就像現在的海關一樣有嚴密的檢查,他被查到了,當然不准出境。

畢竟他是出家人,印度是佛教國家,對他還有一點禮遇,沒有處罰他,警告就是了——你怎麼可以把國家的違禁品偷渡出國。第一次沒成功,第二次偷渡又被發現了。有這二次紀錄,法師一出國,關口就特別留意。到第三次,他想了一個方法,他把這部經典,用很小的字抄寫在很薄很薄的絹,然後把經典卷起來,將自己的胳膊剖開,將經典藏在裏面,等傷口長好了,再申請出關。

這一次沒有被檢查出來,其實他把經典藏在肉裏面。他是用這個方法把經帶到中國來。他從海路到中國廣州登陸,登陸之後,他見了廣州這些寺院的高僧大德們就說,他把《楞嚴經》帶到中國來。中國這些法師聽了就非常喜歡。因為《楞嚴經》的大名,已經聽了幾十年了,智者大師在拜經台拜了十八年,沒有見到這部經典;所以他們一聽說《楞嚴經》傳到中國來了,當然非常興奮!

到中國後法師又把手臂剖開,把經典取出來;後經房融居士的女兒提議用乳汁浸泡將血水洗掉,當時就在廣州從事翻譯。可見得這部經典傳來非常不容易!

法師是守法之人,把國家的禁品傳出去了,一定要受國家法律的制裁,他並不逃避。經典傳到中國來,在中國翻譯完成,他老人家趕緊回去,向國王報告:《楞嚴經》已偷到中國去了,願意請求處分。

所以本經不像過去古大德到印度去求取,或是西方高僧大德帶來,是般剌密諦用這樣的苦心,把這一部寶典送到中國來。今天大家能見聞此經本,不能不感激般剌密諦大師。

順便說說譯場的殊勝。

譯場遇到了房融居士,房融原先做過武則天的宰相,後來得罪了帝王,被降級貶官,到廣州來做地方官,他正好遇到這件事情,於是他從事於譯場裏面的紀錄「譯官」。

所以《楞嚴經》的文字是出自於房融宰相之手;這是一代的大文學家,在所有一切大乘經典裏面,如果講文字之美,《楞嚴經》當屬第一,沒有任何經本能夠跟《楞嚴經》相比的。這是簡單的敘述,把這部經的歷史介紹給諸位。

夏蓮居老居士偈

【夏蓮居老居士偈】

一、 念佛最忌 精神渙散 字句模糊 先快后慢 既無音節 又不聯貫 心不應 口 聲不攝念 輕忽養識 古德所嘆 如此念法 永難成片
二、 聲和韻穩 字正音圓 懇切綿密 沉著安閑 聲合乎心 心應乎聲 心聲相依 妄念自清

三、 佛號如珠 念頭如線 分則各離 合則成串 心不離佛 口不離念 如線貫珠 相續不斷
四、 未能一心 先求專念 未能不亂 先學成片 真勤真專 功效自見 無須問人 還請自驗
五、 彌陀教我念彌陀 口念彌陀听彌陀 彌陀彌陀直念去 原來彌陀念彌陀

夏蓮居 深妙禪偈
有大福德始念佛,發菩提心修十善。
佛說無上深妙禪,淺人當作淺法看。
四儀庄嚴三業凈,堅守重戒勿少犯。
打破人我是非關,放下生平閑知見。
談玄說妙不相干,三字真傳老實念。
只此即是長夜燈,苦海慈航斬魔劍。
要拔多劫生死根,直拼此身作呆漢。
五宗八教一句收,切莫念外覓方便。
過緩過急同是病,強想一心心愈亂。
志堅如鋼氣如綿,不間不雜自成片。
因心果佛互感應,根身器界潛傳換。
煩惱未伏念不一,習氣不除佛不現。
千萬句如一句時,何愁不見彌陀面。
此事非易亦非難,三昧全憑信行愿。

廣欽老和尚,100句行持語錄

【廣欽老和尚,100句行持語錄】

 

1、我們修行主要是專心於佛號,心心念念不離佛號,四體作務都是隨喜作的,掃地也阿彌陀佛,煮萊也阿彌陀佛,念念阿彌陀佛,事事隨喜不掛礙,心則漸入西方境。

2、如果要省卻煩惱,凡事當隨從大眾或他人的意見,不可強就自己的看法,只有自己的事情,可以聽自己的意思,這是忍辱的方法。

3、那些往生西方的人,都是念佛專一,而且能忍辱吃虧的人。

4、我們工作,不要說你現在寺裡為佛做事,或為師父做,而是為消自己的業障做。我這裡沒有什麼可學的。只是掃掃地,做些苦行。但是掃地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要會掃,要能高高興興地掃,否則,掃地掃得起煩惱,無明業障反而纏上來。

5、娑婆世界是我們客居的地方,一切皆幻化不實,如戲夢一場,到頭總是空,不要貪戀娑婆世界的一切,放下萬緣,念佛求生西方,阿彌陀佛才是我們究竟歸依處,是我們的故鄉。

6、一心念佛,吃苦修苦行,修行不要在形式上裝飾我相。

7、我們現在雖然出家,但是仍帶有無始以來所造的罪業劫數。怨親債主,這些都會來討,我們要念佛,靠念佛的力量,一關一關地打破。

8、參我們對一切的境界不起分別,不起煩惱,得無煩惱心、無掛礙心,是心參。

9、不要嫌別人這點不好,那點不好,不是別人不好,是自己的無明業感在作祟,沒有智慧,不能越過。

10、別人沒有行的,做不到的,我們一定要行得到、做得到。否則,批判別人,自己豈不也與他人同一類?

11、只看到別人的過失,不審察自己的過失,是我們最大的無明習氣。別人的是非善惡是別人的事,與你又何干?只要審察自己有無過失,不要去看別人的過失。

12、念佛是最簡便的,不像持咒還須費腦筋,無論做什麼事,心內默念佛號,有念像沒念似的,恆常如此,才能有成就。

13、只有那些不開化、不明理的人,才會把不實在、沒有的事情拿來起妄想煩惱,這也是一種妄念愚癡

14、別人的行為好,我們心裡不起歡喜貪著心,行為不好,也不起憎惡心,要好好按耐這個心,不起煩惱,別人不好,別人的習氣,那是別人的事,如果我們拿來起煩惱,那就是自己的愚癡。這樣,不論事情是好是壞,能保持這個心不動,便是忍辱。能夠沖破這一關,以後無論什麼事就比較不會起煩惱,這點切要好好學,好好磨煉,如此業障自然消除,身體自然也好起來。

15、我們自身的光明要像太陽光一樣,對萬物一視同仁,無物不照,好人它也照,惡人它也照,好、壞是別人的事,我們總要平等慈悲,若是與人計較,則自身也是半斤八兩。

16、你看看過去祖師們的書,那些祖師並沒有走,他們還在對我們說法。

17、在俗家,我們是享受慣了,受驕縱慣了,什麼事情都受不得委屈,總是固執自己的意思,剛愎自用,受不住約束,而今出家了,便是要把在俗家及無始以來,所帶的這種習氣種子換成佛種子。而培養種子並不是簡單的事,要用我們的信、願、行的力量慢慢改過,拔除習氣種子,讓佛的種子逐漸地發芽茁壯。

18、我們不論到什麼地方,只要抱著願意吃苦的心態,願意忍一切辱,吃一切虧,不畏艱苦,則照樣會進步

19、我們修苦行是在藉各種事境,磨煉我們不起無明煩惱,洗除習氣,鍛煉做人做事的各種能耐,並不是要做什麼勞力事,才叫做苦行,打破對一切順逆境的分別,就是在修苦行。出家就是要吃苦受苦,只有在苦中才能開發智慧

20、妄想多的人,須要做一些雜務事,將念頭有個寄托,否則妄念紛飛,要他念佛也念不下去,只有善根利的人,可以靜靜地念佛念下去,一面工作,一面念佛,會漸漸地不覺得在工作,而且自然會生起平等心。

21、寺廟是個十方道場,十方人聚集一處,一個人一個樣子,我們要自己去應付這個環境,不可能環境來適合我們的意思,在家裡甚至父母都不可能完全順己意,何況十方人?處處要能忍,能順承,心才會安。

22、自以為是,從文字般若上去學佛,而不躬行的人,終為文字所縛,心不得解脫。

23、念佛,念到心中只單純一念,無其他雜思想,便能預知時至。

24、世俗人得富貴的,是過去生中布施的功德來的,今生享受福報,若沒有無常的磨難,種種的挫折來刺激,便會沉迷下去,不知醒悟,如果不知再以福布施,種來世人天的因,等福消壽盡,便會墮落,反而是福中藏禍。錢是無生命的東西,人則是萬物之靈。所以,我們要會利用錢,不要被錢所利用。有錢要會布施,腦中才會清爽息念,才會消業障。否則,整天為錢煩惱,一直絞業障,這就是被錢利用了。

25、人家侮辱我、欺負我、占我便宜,如果我們能忍下來,不去斤斤計較別人占我多少便宜,也不去掛礙它,這樣,不但宿世業緣消除,且當下便能平靜無事,又能增長福慧,延長我們的壽命。

26、看經書僅是尋一入道門戶,而念佛才是切實了生死之行。

27、什麼事都要學習放下,不要執著,不要樣樣記掛在心。自己了生死,才是要緊的事,不必去理會別人在演什麼戲。否則,自己跟著起煩惱,一起墮到三惡道去。

28、我們得了這個人身,是要來修行的,是要過人身劫的,看看能不能籍這個人身來了生死,成佛作祖,不要再依這人身,再造貪嗔癡的業,貪好吃、貪美服、貪享受。貪子女兒孫福,在六根塵中做夢,不知回頭修行,那麼這番人身過去,四生之中就有我們的份。畜生道中,牛、馬、豬、狗等是我們人去做的,餓鬼道也是我們去投的,乃至地獄道、化生類、濕生類,一切都是我們這個心去造成的。十法界中,一切都是依我們這人身所造的各種業去形成的。所以說,我們是在過人身劫,由這人身可修行成佛作祖,亦可造業墮四生輪回。我們現在出家了,就該依著佛法,找到一條修行的途徑,看能不能由此超出生死輪回,脫離娑婆苦。

29、現在你既然曉得學佛、拜佛,也會供佛、供法、供僧,這也是過去有種善根,學佛了更應知道來擁護佛法。居士在家學佛,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這是免不了的,但是我們要知所節度,食但飽腹,衣足御寒,一切能過得去就好,把所余的錢財拿來供佛、供法、供僧。做功德,做個護法,這才是在家居士所應做的本分事。

30、在家居士想要修得如何,那是不可能的事,還是捨下一切,一心念佛,求帶業往生,不要再墮娑婆,才是最穩當的。我們出家人,有的為了度眾生,發願還要再來這娑婆世界,但這個願,也要本身達到菩薩的境界才有把握,否則一來很容易就迷失掉,又被牽入輪回中,這是很危險的。

31、現在人學佛,自度尚未成,自身還是一團泥沼,就想度自己的親眷,結果,度人未成,反被人度去。學佛人自度無暇,還去牽絆掛礙親眷,這樣子,世俗念頭不易轉過來,想要修成了生死,就很為難了。

32、你看看這個世界,大家都沉在迷夢中,追逐名利,你爭我奪,你好,我要比你更好,你強,我要比你更強,每個人都在比賽,看看誰的夢做得最大。結果,這些名、這些利,生不帶來,死亦帶不去,只是徒然多造一些新的惡業,而此番再墮下去,人身也就難得了

33、學佛要有像觀音、普賢、地藏等菩薩的誓願力,做一些人家不要做的事,吃一些人家不願吃的苦,這樣,才有道可修,那些成佛、做菩薩的,往往都是那些讓人家看為笨笨的人在成就的。

34、別人來與你談論是非,我們唯唯諾諾就好,不去參與,則對方自退,且自己亦不被度走,別人走錯路,自己不要跟上去。

35、看經講法,如果自己不實修,還是他人的東西,等於在數他人的家寶,仍然不能脫出生死牢。

36、萬法歸一宗,到最後還是要念阿彌陀佛。念佛修苦行,才能究竟了生死。

37、以前的祖師總是安守卑下,不惹人注意,越是默默無名,越是少攀緣,越是好用功,若是心多攀緣,則意根散亂,心多驕滿則易失敗。道業若不成就,也枉費我們來出家。

38、如果我們真為修行,龍天護法自然擁護,自然身心無所畏懼,外物亦不能傷害我們。真正有修行的人,心無種種心,眾生皆樂見,人人皆有緣。

39、心若至誠,則念佛時,不但有異香華光的瑞相,即使在山中,以三根草為香柱,也會發出香味來,佛菩薩是遍滿虛空的,不只在寺內,心至誠,就與佛相應。

40、一切法門中,以專一念佛,效果威力最大

41、既然知道進佛門,聽了佛法,便當多念佛、拜佛、布施,將來才有個好去處。學佛人念佛,便是要在紛紛擾擾的六根塵中,尋出一條超越生死輪回的路,佛念得越多,善根增加,正念增長,才不會隨妄念業障流轉,才有辦法了生死。

42、要成佛道並非單純念佛而已。念佛可增加佛根種子,善根利的人,將來還會有因緣入佛門修行,修行人念佛,本身還須受種種的病難與劫厄,以消宿世來的業報,所以,修行人都要吃苦,受種種的劫報,方能成就佛道。釋迦佛不是一世便修成的,他也是經多少的阿僧祗劫,受了多少的苦厄,才修成道的。

43、念佛才能了生死。對於耳聞、眼見、鼻嗅、舌味、身觸、意念等,不去分別掛礙,則能得到解脫,這才是修行的意思。

44、離俗出家,若不能捨掉俗緣,仍掛礙家裡的人與事,則仍是不能超出三界。既已離俗,一切得依出家人法門修六度,若不能忍辱,不能捨棄比較勝負的世俗習氣,一切言語事務中怕吃虧,怕被人占便宜,起人我爭執,仍是俗氣未脫。

45、在大叢林,當家、知客、庫頭有權統領,他們說的話,不論對或錯、是或非,只有聽從,沒有第二句話。

46、既已出家,當思解脫之道,以了生死,多念佛,種西方蓮池的種子,切不可隨他人的業障煩惱而轉,否則,業障越絞越深,將來墮落得也越深。

47、在廚房是在行普賢行願的,以前,觀音、文殊等諸大菩薩,都是從廚房中苦行出來的。在廚房要惜福,米泔萊葉不可輕損,不要說丟了可吃的食物沒有因果,戒神、監齋菩薩可都把你記入帳裡,將來還得做雞、鴨、豬、狗來吃這些。

48、如果我們自心安定,則自然沒有事情,每天心定神足,心無所求,但隨緣一天過一天,心裡自然快樂、歡喜,這個就是西方境界。西方何處求?西方即在吾人的內心。反之,心若不安定,則常常會有事情發生,到哪裡都不會安定。

49、在胎、卵、濕、化四生中,我們每個都曾去做過,在別道中受完業報,投入父母胎中轉為人身。所以,今天我們所得的這人身是從哪一道來的,我們不知道,每個人都帶著不同的業障來,若不知歸命佛、法、僧,持齋、戒殺,勤心念佛,此身受報盡,將轉入何道,自己也懵然不知,帶著新的罪業而去,如此一去,人身也就難保了。

50、不要說這色身是我,這色身是要來受這娑婆劫的,而這個心,卻是要拿佛心出來應對一切。

51、煩惱時,要一句佛號提起不斷,這樣念頭才有個歸處,煩惱才能對治,一句佛號一直念下去,則煩惱自然漸息,智慧清明,便能走出一條解脫路,免再墮入生死輪回,而我們這趟人生走一遭,才有個目的。

52、諸位在家學佛,還是以念佛為根本。不要看念佛很簡單,業感重的人,會念得索然無味,而起煩惱念不下去,所以,各位如果能一句佛號,一直念下去,那也是不簡單的事。

53、事情來時,我們依當時的情況,斟酌情勢,當面應對,但事境已過,便須放下,若再提起,論是論非,批評好壞,便是造口業,就是我們的過失。別人好壞是別人的事,我們不必把它帶到我們心裡來煩惱。

54、修行須在不知不覺中進步,一天過一天,無掛無礙,無憂無惱,這樣才行,若還執著我在進步,或做了多少功德,會起我慢貢高,還是很危險。

55、不得二、三人交耳私語、結黨、背後論人是非等,否則易讓大家不安,造成鬧眾。

56、西方在哪裡?西方就在心頭。佛號要念得清楚,念得集中,念佛要發願生西方,離開苦塵,不要太愛惜這個肉體。

57、念佛定來即是禅,故說要有禅有淨土。念佛隨緣,什麼事情都在念佛中隨緣,沒有說我要念多少佛,我在念佛,我在作什麼……,心心不離佛,行住坐臥,一舉一動,都在念佛,哭也在念佛,腳踏一步也在念佛,念佛的力量集中可達三昧,念佛三昧不簡單。每個人帶種種業障來,不要再帶新業而去。

58、每個人都是帶因果而來,帶因果而去,我們的父母眷屬都在四生中輪回,故我們要趕快修行,去度脫他們。

59、受戒是受什麼?是受忍辱,依忍辱修行是根本。依此去做,到哪裡都能感化人,修忍辱即有德行,故人見生歡喜,亦可感化人。

60、如果真心想修行,是各自的福氣,故應福慧雙修。每個人要把以前所帶的業障消除掉,其方法是:拜佛、念佛、發心做常住工作、不計較,如計較則生煩惱,即造新業,如不計較,我們的福慧就會增加出來了。

61、師父修到現在,一直有一種感覺,即修行萬一走錯路,很危險,唯有念佛最好。如果是走錯路,人身難得,有很多人錯誤了。

62、看你行持到哪種程度,跟你說一些話:臨終時要無所掛礙才能去(法尚應捨,何況非法)。要度眾生也是一個執著、一個掛礙。

63、要放下這個臭皮囊,心是心,不管這個身子變成圓的或扁的,不要記惦著它。不要說得到什麼,如果有所得,那就還不是。

64、我們這裡(指著心)沒有東西,他們(指在家居士)這裡有東西,現在大家是晚上作夢,白天也夢,像在演電影一樣,跟晚上的夢相比,一生只是好像比較長而已。

65、妄想來時不要怕,不理睬它就是,它是它,我還是阿彌陀佛一直念下去,妄想無自體,以後自然就少了。修行要吃得了苦,愈吃苦才愈有心得出來,我們人要學壞很容易,學好的很難。一個人如果吃太飽,頭昏沉想睡,睡太多,以後變蛇。

66、有時間就看點經書,看經是要了解,知道要怎麼修,不是看了以後去講說。有些人看經如社會人一樣,心沒有寄托,所以很多是愈念愈糟。要把握時間不空過,可看經書、念佛、拜佛、靜坐、誦經等。

67、受戒不是受那幾個戒疤,是戒在心,知道錯了要趕快忏悔,戒持清淨就沒有男女相。

68、自己有煩惱要自己解脫,把師父開示的話,拿來應用來解。不

十善業道經講記:捨覺支

註解云:『捨所緣境界時,善能覺了取捨虛偽,不生追憶故』。

『捨所緣境界時』,能緣是我們的根身,所緣是六塵境界,初學者一定要在根塵相接處用工夫。捨一切境界就是放下。

「我做的事情是利益一切眾生」「利益一切眾生」的念頭也要放下。弘法利生是利益眾生的,要是不放下就是輪迴心,做的是輪迴業。如果這輪迴業是善業,果報在三善道,出不了六道; 放下才能超越六道輪迴,這是破我執。心慈悲要幫助苦難眾生,要把佛法好好發揚光大,這是好事,應當做,但若是著相做,則與心性不相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