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象

~『“藏象 ”是中醫核心的最核心,中醫所有內容都是圍繞這一核心建立起來的,包括身心的“形態、功能、精神”,一個無形(陽)一個有形(陰)。』

Part 1 < 藏象學說上溯到現存最早的醫學典籍《黃帝內經》>

“藏象”一詞『貫穿』以『天地人相互交感』的宇宙大系統『易道醫』三學。

《易·繫辭上》:“天垂象,見吉凶,聖人象之;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

上天『垂象』是指天地自然展示給人的徵象,上天在古人觀念中指萬物主宰者,能降禍福於人,上天執行天道,天道指的是自然規律(道法自然)。垂象:顯示各種現象來提醒人。

上天總會預先告訴我們一些徵象,讓那些擁有極高智慧的人能夠通過其傑出的洞悉力發現其中的『規律和原理』,見微知著,一葉知秋,最終達到趨吉避凶的目的。

上古中醫的藏象(臟象)系統更是”絕妙“,不用數億高端儀器的攝影技術,不用開腸破肚眼見為憑,從”色“看”血,從“脈象”看陰陽氣動力,從面相看命數,中醫診斷方法”望聞問切”就是在“推理、推敲”此”藏象”背後的奧妙。

以下分享自黃帝內經研究學者李衛東:

藏象 一詞基本可以概括中醫 的所有內容。如果要問“中醫 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學過幾天中醫 的人都能回答,五臟、六腑、奇恆之腑、經絡、氣血、陰陽、五行等等,這些確實是中醫 的內容,但太散亂。《黃帝內經》中唯一能將這些散亂的內容統一起來的就是“藏象 ”一詞。

《素問.六節藏象 論》曰:“帝曰:藏象 何如?

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變』也,其華『在面』,其充在『血脈』,為陽中之『太陽』,通於『夏氣』。

以上是節錄內經ㄧ小部分。自這是中醫 關於“藏象 ”的最完整記載,甚至是唯一的記載。它涉及五臟、六腑、血氣、陰陽、五行、神魄等,實際上已經包含了中醫 的基本內容,而且它是一個完整的系統,有形態、有功能。

難怪目前有許多學者都認為,“藏象 ”是中醫的核心,還有的說它是基礎理論的根基根本……反正中醫 的所有內容都是圍繞這一核心建立起來的。

其次,藏象論述的是一個完整的生理系統,包括『形態、功能、精神』,而且這個系統與『解剖』生理系統恰好對應,一個無形一個有形。

“藏”字在這裡是什麼意思呢?

《說文解字》釋藏曰:“藏,匿也。”就是隱秘、藏匿的意思,《說文》中再沒有第二個字義。

此書的作者許慎,是東漢時期人,與《內經》的成書幾乎在同一時代,故而在中醫裡“藏”讀cang,不讀zang。

《黃帝內經》在使用這個詞的時候,幾乎都用的是本意,例如:

《素問.六節藏象 論》曰:“五氣入鼻,藏於心肺……五味入口,藏於腸胃。”

《素問.上古天真論》曰:“腎者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

《靈樞.本藏》曰:“五藏者,所以藏精神血氣魂魄者也。”

《素問.調經論》曰:“心藏神,肺藏氣,肝藏血,脾藏肉,腎藏志,而此成形。”

但以上僅僅是字面上的理解,如果從醫學的角度來理解,“藏”字還有一個意思,那就是指“五臟”(心肝脾肺腎,但這裡的五臟絕不是解剖系統的五臟器官)。所以藏象的核心是五藏,而不是六腑,它是五藏之象也。

那麼什麼又是“象”?

在解釋中醫 的“象”以前,我們將視線擴大一些,看一看《易經》中的象。《繫辭》曰:“易者,象也。”有的書中就直接將《易經》稱為“易象”,

現代人將易象分為兩大類:

一類是『現象、形象』的意思。例如,人們在解釋乾卦時就說:乾為天。這類象又可分為有形之象和無形之象兩種。所謂的有形之象,就是有具體所指的象,如天、地、日、月等等。所謂無形之象,這是指那些不能說出形狀的東西,例如風、氣等。

一類是『象徵、取象』,指卦爻中所象徵、模擬的自然變化和人事凶吉。例如,在說明『離上乾下』這一卦時,象曰:“火在天上,大有。”在說明坤上艮下這一卦時則說:“地中有山,謙。”

“象”其實就是後人對《易經》內容的一種理解方法,所以廣義地來說,“象”就是可以理解的比喻方法。

中醫 的“象”不是比喻,而是“藏”的印跡,或者是某種『徵兆,「象」是表現在身體外面的現象,透過表現於外的現象,了解體內臟腑的健康狀況。它不僅是中醫學最核心的理論基礎之一,甚至洞燭先機、先一步因應的契機。

例如:「眼睛乾其實是肝出了問題」、「舌尖很紅甚至破洞,可能是心火過旺」這些說法就是外在『徵兆』可以連結到內在的臟腑問題。

待續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