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道周天功的修煉方法和原則技巧

何為意守丹田?丹道周天功的修煉方法和原則技巧!

除非是先天的功能人,一般人都需要後天強化訓練才可能成功。

古人講久久行功,就會出現“六根震動”這一典型產出金丹大藥的功境:丹田火熾,兩腎湯煎,眼吐金光,耳後風生,顱內鷲鳴,身湧鼻搐。九轉丹成,就是說練成大丹大藥很不容易。當然不可能每個人都修成神仙,長期靜功鍛煉,練成小藥也很不錯,身體會比一般人更健康,比一般人更長壽。

為何意守丹田?(儘量以通俗白話講出來,考慮到各位理解情況不同)人體呼吸配合意念,反復訓練,產生能量,作用於人體經絡。而人體經絡的任督二脈是個捷徑。任督銜接人體十二正經,與奇經八脈相連。而與任督二脈關係最緊密的是人體丹田。

丹田的概念原是道教內丹派修煉精氣神的術語,已被各派氣功廣為引用。

《東醫寶鑒》引《仙經》之文,不僅指出丹田的所在,而且還闡述了丹田的功能:“腦為髓海,上丹田;心為絳火,中丹田;臍下三寸為下丹田。下丹田,藏精之府也;中丹田,藏氣之府也;上丹田,藏神之府也”。

古人稱精氣神為三寶,視丹田為貯藏精氣神的所在,因此很重視丹田的意義,把它看作是“性命之根本”。

我們知道,意守是練功人將意念,集中和保持在自身某一部位或某一事物上,以幫助意識進入丹功入靜狀態,並在此基礎上發揮意識能動性,主動感知和調整自身功能活動,來達到良好效果的練功方法與過程。

意守丹田,是練功人將意念集中並保持在丹田部位的練功方法,是眾多意守方法中的一種。更確切地講,這種方法屬於意守自身部位類中的意守穴位法。但實際練功時,人們是無法將意念僅僅守在一個穴位上,只能意守在以穴位為中心的一個範圍內。

因此,將丹田理解為這樣一個範圍更合適些。人身雖有三丹田、五丹田之說,但實際練功時,除特殊情況之外,一般所說意守丹田,都是指意守下丹田。

古人認為下丹田和人體生命活動的關係最為密切。是“性命之祖”、“生氣之源”、“五臟六腑之本”、“十二經之根”、“陰陽之會”、“呼吸之門”、“水火交會之鄉”,是真氣升降開合的樞紐,是彙集烹煉、儲存真氣的重要部位。

古人認為丹田是滋養全身的重要部位,故有“無火能使百體皆溫,無水能使臟腑皆潤,關係全身性命,此中一線不絕,則生命不亡”的說法。

方法:意念配合呼吸產生能量,作用在經絡,自然呼吸,初學者可以記錄每分鐘呼氣次數;以便檢驗功力的進展。任脈呼氣時真氣是自然下行的,呼氣時意守丹田(腹腔),位置在心下臍上這個區間。坐的姿勢也很有講究。功前喝點溫水,是同氣相求的原理。

原則:每次坐功,先入玄關(先進入心平氣和的修煉狀態),再閉眼守氣穴。就是古人說的凝神入氣穴,只有如此這般去做,意念配合呼吸才能產生真氣能量。

技巧:在方法正確的基礎上勤學苦練,童男子對師傅開頂很敏感,一般人都要苦修才有正果,找自己的敏感時間段猛練,比如初一十五,比如自己的生理峰值期,一坐下,最少需要30分鐘體內真氣才走一圈,你一天三次,每次10分鐘,進步就極其緩慢,別人可能十幾天就可以通督運行小周天,你就需要幾年。真氣走完三十分鐘,很快就能走一個小時。再練一段時間,你就可以一坐兩個小時,功夫就上去了。這是慢功夫,練得越早越好。

感覺:很多人練十幾年,說練功沒感覺,書上說丹田火炙,你感覺丹田沉重,那麼你的效果是相似的都有效,你的功夫到了那一步,自然會有丹田火炙的感覺。所以不要說沒感覺,要先問自己練的方法對不對?練功時間夠嗎?練功火候夠嗎?

禁忌:小周天通關100天期間,嚴格禁欲。女士經孕不能守下丹田,可以守中脘。一般人具體修煉,還需要特別輔導心理關。修道難,修道難,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心反復間。

通關的過程,古人雲:雷震把竅通,六根振動,十分強烈震撼,必須勇猛精進,有不怕死的決心,保持內心的鎮定,再強烈也只是一瞬間的事情,任督一通,就是地仙。

修道之人,時刻牢記: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圖文源於互聯網

謙卦哲理全篇:古今修養指南

謙卦哲理全篇:古今修養指南

謙卦第十五卦,“謙亨,君子有終”,指出君子應以謙遜立身,言語敬讓周全,行為才德兼備、言行一致。以此為準則,方能處事踏實、持身中正,最終達到亨通圓融的境界。謙德不僅在於初時的恭敬,更在於始終如一的堅持;其從容謙和,如靜水流深,能自然平息紛爭,導向清明有序的結局。這正是《易經》中“卑而不可逾”的精義,一種終結無理糾纏的從容力量。
初六.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
人生立身行事,應兼具謙遜恭敬、懇切遠慮、謙和廉潔等品德,內心充實,行事恰當。即使面對他人不滿、嫌惡甚至誹謗,也能包容接納。君子以謙道立身,將謙德內化於心、外化於行,涉世交往時胸懷寬廣、思慮深遠,行事穩重勤勉,終得吉祥。此爻強調修身之謙需由微至著,以謙德行世如渡大川,穩健而通達。
六二.鳴謙,貞吉
“鳴”既指發聲,也含明亮、傳揚之意,象徵言語中的謙德。君子處世,開口必謙誠明允,言行一致,才德兼修。面對百家爭鳴、眾說紛紜,當以相容並蓄之心虛心接納,不輕視不排斥,實事求是,尊重不同觀點,以德化人於無形。此爻提示,謙遜之言是引發共鳴、推行德化的關鍵。
九三.勞謙,君子有終,吉
人生在世,對繁重勞心之事不怠惰推諉,能任勞任怨,功成而不自居,謙讓不爭。君子思慮深遠,明曉事理,行事穩重勤勉,故能有始有終,得享吉祥。此爻強調,謙德需與勤勉並行,方能成就圓滿。
六四.無不利,撝謙
“撝”有發揮、引導之意,與謙德結合,即“推行謙道、以謙導行”。言行謙和,勤勉恭敬,無所不利。此爻指出,謙德踐行於世,貴在持之以恆、言行合一,以自我淨化帶動他人向善,故能萬事順遂。
六五.不富以其鄰,利用侵伐,無不利
修身過程中,若謙德尚未豐盈,需借身邊環境反觀自省。君子當以漸進之力,“侵”除內心偏執、洗去怨念;“伐”卻驕慢、平息私欲。能如此持守謙道,則行事無往不利。此爻強調,謙德須由內而外、推己及人,以德化心,化解紛爭,方能全身遠害。
上六.鳴謙,利用行師,征邑國
上六之謙,是謙德至深而自然感召眾人。此時宣導謙道,並非刻意而為,而是德行充盈、發自內心,使眾人共鳴回應謙和之德。利於以謙行事,言行一致,包容廣大,成為眾人敬重的榜樣。
爻辭“利用行師”警示:若因口舌之快或情緒失控而言行失當,必引發爭鬥,禍從口出。“征邑國”可引申為征服內心的憤怒、憂鬱、悔恨與煩亂,平定心境。君子以謙德立言立行,內能自省,外能導人,德行遠揚,教化無聲。
謙卦現代應用總結
謙卦所展現的智慧,不僅是古人的修身法則,也對現代個人修養與組織領導有深刻啟示。初六至上六,謙德從自我內省開始,逐步延伸至言語修養、行事勤勉、心性調和,最終影響群體與社會:
自省修身:以謙虛、敬慎為立身之本,保持內心平和,不因外界虛名或利祿而迷失自我。
言行合一:言語謙恭,表裡一致,善於傾聽與回應,避免口舌之禍,形成可靠的信任感。
勤勉行事:對待工作與責任,克服懶散與驕傲,承擔任勞任怨,既努力又不居功,方能建立長久成就。
化德於人:謙德不僅內守,更需外化,善用影響力與領導力,鼓勵團隊共鳴,推廣正道,形成正向循環。
心境調和:面對壓力、挑戰或他人批評,以謙克之,平息內心怨恨與焦躁,保持冷靜與理智。
德行共振:在達到謙德圓滿後,能以行動示範,影響更大範圍的人群,使德行共鳴、善化社會,形成現代領導者之典範。
謙卦提醒我們:謙不是退縮、矮化自己,而是一種自我節制、言行慎重、心性調和、以德導人的力量。現代生活與工作中,謙德的實踐可轉化為:尊重他人、平衡權力、傾聽反饋、承擔責任、化解衝突、凝聚團隊,最終達成個人與組織的雙重成功。
謙卦之智慧,正如古人所言:「卑而不可踰」,在現代亦可作為人生指南:謙遜而不自卑,慎言而不懦弱,德行內外一致,則可趨吉避凶,成就圓滿人生。

道家四步修煉法

道家四步修煉法,功成可大補先天元炁、通曉世事因果!

內丹術是中華道家文化瑰寶,是中國古人感悟宇宙與人生的智慧結晶。它體現了人類對生命永恆的追求,是一套全方位的人體再造手段。內丹修煉通過一系列的方法來補足人體缺失的精氣神,使人體恢復到疾病全無的健康狀態。

然後更進一步對人的思維意識進行提煉昇華,最終使人證悟大智慧,徹底擺脫各種煩惱,成為一個逍遙于世間的神仙般人物。

這個過程就是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四大步。

丹道修煉中的漏盡通在小周天功法時已達到,重返童真之體,天眼通能見天地間一切事物;天耳通能聞十方之聲音,宿命通能曉世事因果,他心通能知別人思想,神境通能推往知來,洞察隱微。

一、築基入手功夫(道術)

內丹築基階段,主要是補足人體生理機能的虧損,同時初步打通任督和三關的路徑,直至氣通、熱通、全身通,為煉丹運藥作準備。

內丹道術階段,先要入室靜坐,調身、調心、調息,止念守竅,做到松、靜、自然,心息相依,這和丹功師父的要求也大致相同。

精、氣、神是維持人生命的三寶,築基功夫就是要補足三寶,使人精滿、氣足、神旺,達到三全。

精滿現於牙齒,氣足現於聲音,神旺現於雙眼,築基完成後,牙齒健全,聲音洪亮,二目有光,說明人的生命力旺盛,直至寒暑不侵才算陰精牢固,便可修煉內丹。

二、煉精化炁(初關仙術)

初關仙術階段,屬於小周天丹功,小周天又名轉河車,以泥丸宮為鼎,下丹田為爐,行煉精化炁之丹法。

這段丹功以元精為藥物,以氣為動力,以神為主宰,最後將精和氣煉化為炁,便是丹母,元精是無形無質的,和後天自然界的物質不同,屬於先天的機能,它的本源是元炁,二者相互轉化,動為元精,靜為元炁。

人之元炁稟受于父母,生後隱藏在炁穴(下丹田)之中,長到十六歲,兩腎間元炁自然萌動,有暖信至陽關。

內丹家要“逆而成仙”,便留住元精,煉精化炁,行小周天功法,還精補腦。

三、煉炁化神(中關仙術)

煉精化炁的小周天丹功完成後,便經過“入圜”(釋教稱坐關或閉關)的過渡階段,轉入煉炁化神的大周天丹法。

小周天要求精不漏,大周天要求炁不漏,炁比精更易洩漏,因此大周天自始至終強調防危慮險,以免炁散而功敗垂成。

大周天時人體的精氣全化為炁,只剩下神和炁兩個成分,只在中、下二丹田之間運轉,不再循河車之路,使神炁合煉而歸於神,為二歸一的中關仙術。

中關實際上是進一步煉藥的功夫,使神炁凝結,從有為過渡到無為。

四、煉神還虛(上關仙術)

內丹學中認為道即是虛無。丹經中以〇代表虛,宇宙中只有〇是不壞長存的,神歸虛無,就完成了三歸二、二歸一、一還〇的全過程,稱為與道合真了。

煉神還虛為丹功的最高階段,純入性功,約為九年,前三年乳哺陽神,後六年有出神之景。

道家內丹養生術,今多有不習者,或不遇名師,或無暇修習,為了使神秘的道家內丹養生術能服務於當今社會,推出網路直播秘修課程。

不論是治病養生,還是丹道修煉者想突破瓶頸,絕對值得您學習。通過修習,人的生命本源能量得到充電,肉體精神皆能質的飛躍,不僅身心強健,更是智慧提升。

圖文源於互聯網

初識道教神仙

初識道教神仙

中國神仙人物起源于上古神話,這是中國神仙體系的起源階段。春秋戰國時期,神仙人物逐漸被寫入諸子百家的書籍,例如《山海經》記載的女媧、誇父、後羿、共工、相柳、精衛、西王母等;《莊子》裡記載的廣成子、彭祖、鯤鵬、河伯、海神等。秦漢時期進一步發展,《淮南子》《史記》《列仙傳》《神仙傳》中有記載了更多的神仙人物和傳說。

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是一個多神崇拜的宗教,其中的神仙譜系非常的龐大,最高的神是由道衍化而來的三清尊神,即元始天尊、靈寶天尊和道德天尊,其中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

三清
三清是道教的最高神: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三清三位一體,是“道”的化身。

五方五老
五方五老是三清還沒成為大流之前地位最高的五位神仙,是歷代帝王祭祀的物件,後來納入道家的神仙體系,分別為:
青帝,全稱“東方青帝青靈始老九炁天君”赤帝,全稱“南方赤帝丹靈真老三炁天君”黃帝,全稱“中央黃帝玄靈黃老一炁天君”白帝,全稱“西方白帝皓靈皇老七炁天君”黑帝,全稱“北方黑帝五靈玄老五炁天君”

玉皇大帝
玉皇大帝居於太微玉清宮,統領三界十方內外諸神與芸芸眾生,並管轄世間一切興隆衰敗、吉凶禍福。是在三清之下,四御之上的大神。

四御
四御是輔佐玉帝、代天行化的四位大帝,分別是中天紫微北極大帝、南極長生大帝、勾陳上宮天皇大帝和承天效法後土皇地祇。

中天紫微北極大帝:協助玉皇執掌天經地緯、日月星辰。
南極長生大帝:執掌雷霆權柄眾神之力。

勾陳上宮天皇大帝:協助玉皇執掌南北極與天、地、人三才,並主宰人間兵革、皇權推舉之事。

承天效法後土皇地祗:執掌山嶽社稷。

太乙救苦天尊
太乙救苦天尊又稱尋聲救苦天尊或十方救苦天尊等。傳稱,人如遇到苦難,只要念誦太乙救苦天尊名號,太乙救苦天尊就會隨聲應化,幫助人排憂解難,化凶為吉。

東木公、西王母
東木公,即東華帝君,男仙領袖;西王母,即王母娘娘,女仙之宗。凡升仙的,要先拜東王公後拜西王母。兩仙又是道氣陰陽之父母,共理二氣,育養天地,陶鈞萬物。

三官大帝
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又稱“三元”,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雷部諸神
雷部主發生萬物,錄善罰惡。

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居於神霄玉清府,雷部最高神,執掌雷部。

五方雷王:東方神運雷王嚴阜、南方神化雷王卓濱、西方神威雷王高輝、北方動偉雷王吳希、中央動捷雷王趙堅。

五方雷帝:東方轟天震門雷帝、南方赤天火光震煞雷帝、西方大暗坤伏雷帝、北方倒天翻海雷帝、中央黃天崩烈雷帝。

五雷部署:天雷、地雷、 水雷、神雷、 社雷

二十四位催雲助雨護法天君:鄧天君、辛天君、張天君、陶天君、龐天君、劉天君、苟天君、畢天君、秦天君、趙天君、董天君、袁天君、李天君、孫天君、柏天君、王天君、姚天君、張天君、黃天君、金天君、吉天君、餘天君、閃電神、助風神。

五元帥:鄧元帥、畢元帥、劉天君、辛元帥、龐元帥。

雷公,電母,風伯,雲師,雨師雷公司雷,電母司閃電,風伯司風,雲師司雲,雨師司雨。

斗部
群星列宿。
太陽星君和太陰星君:即“日神”“月神”。

三台星君:又稱“三台華蓋星君”。上臺虛精開德星君,司命主壽;中台六淳司空星君,司中主宗;下臺曲生司祿星君,司祿主兵。

五德星君:東方歲星木德真君、南方熒惑火德真君、西方太白金德真君、北方辰星水德真君、中央鎮星土德真君。

五斗星君:五斗乃東南西北中五方斗宿也,北斗落死,南斗上生,東斗主冥,西斗記名,中斗大魁,總監眾靈。

北斗星君計七宮:最有名者為第四文曲星君和第六武曲星君,斗姆元君為北斗眾星之母。

南斗星君有六宮:其頂頭上司為南極長生大帝。

東斗星君計五宮:西斗星君計四宮,中斗星君計三宮。

四靈二十八宿
護衛神靈。
四靈,即四方神:東方的青龍孟章神君、西方的白虎監兵神君、南方的朱雀陵光神君、北方的玄武執明神君。

二十八星宿:亢金龍、女土蝠、房日兔、心月狐、尾火虎、箕水豹、斗木獬、牛金牛、氐土貉、虛日鼠、危月燕、室火豬、壁水獝、奎木狼、婁金狗、胃土彘、昴日雞、畢月烏、觜火猴、參水猿、井木犴、鬼金羊、柳土獐、星日馬、張月鹿、翼火蛇、軫水蚓。

兵部
護法神將。
四大元帥:馬元帥、趙元帥、溫元帥、關元帥。

北極四聖:天蓬大元帥真君、天猷副元帥真君、翊聖保德儲慶真君、真武靈應佑聖真(真武大帝)。

王靈官:即玉樞火府天將,隆恩真君。俗稱王靈官,其額上有火眼金睛,能辨識真偽,護鎮山門。是道教護法監壇之神靈。

三十六天將,七十二地煞
三十六天罡常與二十八宿、七十二地煞聯合行動,降妖伏魔。

六丁六甲
六丁為陰神玉女:丁卯神司馬卿、 丁巳神崔巨卿、丁未神石叔通 、丁酉神臧文公 、丁亥神張文通 、丁醜神趙子玉。

六甲為陽神玉男: 甲子神王文卿 、甲戌神展子江 、 甲申神扈文長 、甲午神衛玉卿 、 甲辰神孟非卿、甲寅神明文章。

四值功曹:天庭中值年、值月、值日、值時的四位小神,相當於天界的值班神仙,主要任務是記錄人和神的功績,同時也是守護神。

六十元辰:六十元辰是主管時間的神靈,類同于太歲神,由斗姆元君統御。

冥部
地府冥界。
酆都大帝:又稱北陰酆都大帝,在中國民間神話中則稱之為“閻王”,地府冥界的最高神靈。

東方鬼帝、 西方鬼帝、北方鬼帝、南方鬼帝、中央鬼帝。

判官:酆都負責審判幽魂的冥司官員。

孟婆:常駐地獄的奈何橋邊。職責是確保所有前往投胎的鬼魂,忘記前世和地獄裡的一切。

牛頭、馬面:冥府的勾魂使者。

白無常、黑無常:並稱無常二爺,是專門捉拿惡鬼的神。
山水部

司山川河海。

三山正神炳靈公:泰山神的第三子,管領三山的神。

五嶽五帝:東嶽泰山天齊仁聖大帝、西嶽華山金天願聖大帝、中嶽嵩山中天崇聖大帝、南嶽衡山司天昭聖大帝、北嶽恒山安天玄聖大帝。

四瀆源王:黃河靈源弘濟王、長江廣源順濟王、淮河長源博濟王、濟水清源菩濟王。

碧霞元君:俗稱泰山奶奶。

華岳三娘:俗稱三聖母,西嶽華山的女神。

五帝龍王:東方青帝青龍王、南方赤帝赤龍王、西方白帝白龍王、北方黑帝黑龍王、中央黃帝黃龍王。

四海龍王:東海龍王廣德王敖廣、南海龍王廣利王敖欽、西海龍王廣潤王敖閏、北海龍王廣澤王敖順。

井海王:統管四瀆河神,由玉帝派遣的一位仙真擔任。

五龍神:青龍神為廣仁王、赤龍神為嘉澤王、黃龍神為孚應王、白龍神為義濟王、黑龍神為靈澤王。

九江水帝:浙江水帝、揚子江水帝、松江水帝、吳江水帝、楚江水帝、湘江水帝、剩江水帝 、漢江水帝、南江水帝。

五湖大神:洞庭湖神、彭蠡湖大神、丹陽湖大神、謝陽湖大神、太湖大神。

監部
九天監生司。
九天監生大神、九天衛房聖母、九天定生大神、九天感化大神、九天定胎大神、九天易胎大神、九天助生君 、九天順生君 、九天速生君 、九天全生君、六甲符吏催生童子、保生童子、速生童子、南昌分胎功曹、南昌主產功曹、九天掌胞胎魂魄臟腑鼓景神。

後天仙真
道教的後天仙真主要有四大天師、五大真人、五祖七真、三茅真君、八仙、張三豐、麻姑、九天玄女、媽祖等等。

民間俗神
民間俗神分為社稷神、吉祥神、佑護神、居家神、出行神、婚育神、文化神、物靈神等,著名的有送子娘娘、三霄娘娘、福祿壽星、財神、太社神、土地公、城隍爺等等。

圖文源於互聯網

八月十五丨恭祝月府結璘皇君妙果素月天尊聖誕

八月十五丨恭祝月府結璘皇君妙果素月天尊聖誕

太陰星君寶誥
志心皈命禮
廣寒至聖,紫光上真,主北極之陰關,掌人身之魄體,明分長短,致吉凶有缺有圓,顯示災祥,降禍福無差無忒,巡遊不住,月碧亙古常明,輝耀無邊,素魂普施大化,凡承運照,實荷生成,大悲大願,大聖大慈,月宮太陰皇君普照大天尊。

志心皈命禮
大羅天上,七寶苑中,秉金水之精華,姿容綽約,本坤儀之柔順,瑞相端嚴,開玉燭之神光,家沾清澤,鍊紫房之靈藥,人錫長年,雖朓朒而真體罔虧,任滿盈而明輝不溢,考核諸仙之升降,秉正無私,主持司祿之權衡,錫恩靡忒,命玉妃而滋甘露,催開萬谷春容,諮青女而降玄霜,收斂千倉秋實,恩敷三界,化被天人,大悲大願,大聖大慈,月府太陰結璘皇君,寶光幽照如來妙果素月天尊。

中秋(農曆八月十五日)成為節日,是在隋唐之時。中秋節,又名月夕、月節、端正節、八月十五、八月半、仲秋節、中秋節、團圓節。

拜月,也稱祭月、禮月和供月,是一種禮拜月亮的信仰風俗。作為中秋節俗的拜月活動大體形成于唐代,但秋夕禮月則是古之有之。秋夕禮月即是在秋分的晚上祭月。民間信仰以月為月神,稱月神、月姑、月亮姑娘。道教尊稱月神為“太陰星君”,其聖號全稱為“月府結磷皇君妙果素月天尊”,其宮闕為垣下、素曜大宮。農曆八月十五為太陰聖誕。是月夜月升時,道教宮觀要設壇祭月。

《洞淵集》卷七:「月宮太陰之精,皇后大臣之象。月中帝君、仙官、神吏萬眾,皆修結璘奔月之道。月為廣寒洞陰之宮,自然化生青華紫桂之林,亦曰降林枝業玉蘭,神仙採食華食,壽同日月,昇入玉清。魄精之炁化生玉兔,一月一周天。月宮太陰帝君,下管五嶽、四瀆、五湖、四海、十二溪水府、並酆都羅山百司,常以三元日冥官僚佐皆詣陰宮死籍,月魄常泛十華之彩,光瑩萬國,月名結璘。」以月亮為陰精,稱其為「月宮黃華素曜元精聖後太陰元君」,或稱「月宮太陰皇君孝道明王」作女像。

太陰星君乃中國道教中的月神,聖號為“月府結璘皇君妙果素月天尊”,其宮闕稱素曜天宮。道家理念認為天地須依靠日月星辰之真氣來長養萬物,扶正驅邪,太陰同太陽、天罡同為無上天心妙道三光真炁之一,能撫育眾生,除穢蕩邪清涼三界,化解災難。太陰星君司掌水府,明分晝夜,校籍眾生,掌人魂魄,賜福消災。

《高上月宮太陰元君孝道仙王靈寶淨明黃素書》雲:“至陽之精為日,至陰之精為月,一陰一陽之謂道。”就是說,太陰星君是應運先天至陰自然之氣,凝聚而成。太陰星君秉金水之氣,而水為智慧,太陰又代表本心自性,圓滿光華,故能增廣智慧,增福添祿,保佑善人財物豐盈!

《轉自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