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識道教神仙

初識道教神仙

中國神仙人物起源于上古神話,這是中國神仙體系的起源階段。春秋戰國時期,神仙人物逐漸被寫入諸子百家的書籍,例如《山海經》記載的女媧、誇父、後羿、共工、相柳、精衛、西王母等;《莊子》裡記載的廣成子、彭祖、鯤鵬、河伯、海神等。秦漢時期進一步發展,《淮南子》《史記》《列仙傳》《神仙傳》中有記載了更多的神仙人物和傳說。

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是一個多神崇拜的宗教,其中的神仙譜系非常的龐大,最高的神是由道衍化而來的三清尊神,即元始天尊、靈寶天尊和道德天尊,其中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

三清
三清是道教的最高神: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三清三位一體,是“道”的化身。

五方五老
五方五老是三清還沒成為大流之前地位最高的五位神仙,是歷代帝王祭祀的物件,後來納入道家的神仙體系,分別為:
青帝,全稱“東方青帝青靈始老九炁天君”赤帝,全稱“南方赤帝丹靈真老三炁天君”黃帝,全稱“中央黃帝玄靈黃老一炁天君”白帝,全稱“西方白帝皓靈皇老七炁天君”黑帝,全稱“北方黑帝五靈玄老五炁天君”

玉皇大帝
玉皇大帝居於太微玉清宮,統領三界十方內外諸神與芸芸眾生,並管轄世間一切興隆衰敗、吉凶禍福。是在三清之下,四御之上的大神。

四御
四御是輔佐玉帝、代天行化的四位大帝,分別是中天紫微北極大帝、南極長生大帝、勾陳上宮天皇大帝和承天效法後土皇地祇。

中天紫微北極大帝:協助玉皇執掌天經地緯、日月星辰。
南極長生大帝:執掌雷霆權柄眾神之力。

勾陳上宮天皇大帝:協助玉皇執掌南北極與天、地、人三才,並主宰人間兵革、皇權推舉之事。

承天效法後土皇地祗:執掌山嶽社稷。

太乙救苦天尊
太乙救苦天尊又稱尋聲救苦天尊或十方救苦天尊等。傳稱,人如遇到苦難,只要念誦太乙救苦天尊名號,太乙救苦天尊就會隨聲應化,幫助人排憂解難,化凶為吉。

東木公、西王母
東木公,即東華帝君,男仙領袖;西王母,即王母娘娘,女仙之宗。凡升仙的,要先拜東王公後拜西王母。兩仙又是道氣陰陽之父母,共理二氣,育養天地,陶鈞萬物。

三官大帝
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又稱“三元”,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雷部諸神
雷部主發生萬物,錄善罰惡。

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居於神霄玉清府,雷部最高神,執掌雷部。

五方雷王:東方神運雷王嚴阜、南方神化雷王卓濱、西方神威雷王高輝、北方動偉雷王吳希、中央動捷雷王趙堅。

五方雷帝:東方轟天震門雷帝、南方赤天火光震煞雷帝、西方大暗坤伏雷帝、北方倒天翻海雷帝、中央黃天崩烈雷帝。

五雷部署:天雷、地雷、 水雷、神雷、 社雷

二十四位催雲助雨護法天君:鄧天君、辛天君、張天君、陶天君、龐天君、劉天君、苟天君、畢天君、秦天君、趙天君、董天君、袁天君、李天君、孫天君、柏天君、王天君、姚天君、張天君、黃天君、金天君、吉天君、餘天君、閃電神、助風神。

五元帥:鄧元帥、畢元帥、劉天君、辛元帥、龐元帥。

雷公,電母,風伯,雲師,雨師雷公司雷,電母司閃電,風伯司風,雲師司雲,雨師司雨。

斗部
群星列宿。
太陽星君和太陰星君:即“日神”“月神”。

三台星君:又稱“三台華蓋星君”。上臺虛精開德星君,司命主壽;中台六淳司空星君,司中主宗;下臺曲生司祿星君,司祿主兵。

五德星君:東方歲星木德真君、南方熒惑火德真君、西方太白金德真君、北方辰星水德真君、中央鎮星土德真君。

五斗星君:五斗乃東南西北中五方斗宿也,北斗落死,南斗上生,東斗主冥,西斗記名,中斗大魁,總監眾靈。

北斗星君計七宮:最有名者為第四文曲星君和第六武曲星君,斗姆元君為北斗眾星之母。

南斗星君有六宮:其頂頭上司為南極長生大帝。

東斗星君計五宮:西斗星君計四宮,中斗星君計三宮。

四靈二十八宿
護衛神靈。
四靈,即四方神:東方的青龍孟章神君、西方的白虎監兵神君、南方的朱雀陵光神君、北方的玄武執明神君。

二十八星宿:亢金龍、女土蝠、房日兔、心月狐、尾火虎、箕水豹、斗木獬、牛金牛、氐土貉、虛日鼠、危月燕、室火豬、壁水獝、奎木狼、婁金狗、胃土彘、昴日雞、畢月烏、觜火猴、參水猿、井木犴、鬼金羊、柳土獐、星日馬、張月鹿、翼火蛇、軫水蚓。

兵部
護法神將。
四大元帥:馬元帥、趙元帥、溫元帥、關元帥。

北極四聖:天蓬大元帥真君、天猷副元帥真君、翊聖保德儲慶真君、真武靈應佑聖真(真武大帝)。

王靈官:即玉樞火府天將,隆恩真君。俗稱王靈官,其額上有火眼金睛,能辨識真偽,護鎮山門。是道教護法監壇之神靈。

三十六天將,七十二地煞
三十六天罡常與二十八宿、七十二地煞聯合行動,降妖伏魔。

六丁六甲
六丁為陰神玉女:丁卯神司馬卿、 丁巳神崔巨卿、丁未神石叔通 、丁酉神臧文公 、丁亥神張文通 、丁醜神趙子玉。

六甲為陽神玉男: 甲子神王文卿 、甲戌神展子江 、 甲申神扈文長 、甲午神衛玉卿 、 甲辰神孟非卿、甲寅神明文章。

四值功曹:天庭中值年、值月、值日、值時的四位小神,相當於天界的值班神仙,主要任務是記錄人和神的功績,同時也是守護神。

六十元辰:六十元辰是主管時間的神靈,類同于太歲神,由斗姆元君統御。

冥部
地府冥界。
酆都大帝:又稱北陰酆都大帝,在中國民間神話中則稱之為“閻王”,地府冥界的最高神靈。

東方鬼帝、 西方鬼帝、北方鬼帝、南方鬼帝、中央鬼帝。

判官:酆都負責審判幽魂的冥司官員。

孟婆:常駐地獄的奈何橋邊。職責是確保所有前往投胎的鬼魂,忘記前世和地獄裡的一切。

牛頭、馬面:冥府的勾魂使者。

白無常、黑無常:並稱無常二爺,是專門捉拿惡鬼的神。
山水部

司山川河海。

三山正神炳靈公:泰山神的第三子,管領三山的神。

五嶽五帝:東嶽泰山天齊仁聖大帝、西嶽華山金天願聖大帝、中嶽嵩山中天崇聖大帝、南嶽衡山司天昭聖大帝、北嶽恒山安天玄聖大帝。

四瀆源王:黃河靈源弘濟王、長江廣源順濟王、淮河長源博濟王、濟水清源菩濟王。

碧霞元君:俗稱泰山奶奶。

華岳三娘:俗稱三聖母,西嶽華山的女神。

五帝龍王:東方青帝青龍王、南方赤帝赤龍王、西方白帝白龍王、北方黑帝黑龍王、中央黃帝黃龍王。

四海龍王:東海龍王廣德王敖廣、南海龍王廣利王敖欽、西海龍王廣潤王敖閏、北海龍王廣澤王敖順。

井海王:統管四瀆河神,由玉帝派遣的一位仙真擔任。

五龍神:青龍神為廣仁王、赤龍神為嘉澤王、黃龍神為孚應王、白龍神為義濟王、黑龍神為靈澤王。

九江水帝:浙江水帝、揚子江水帝、松江水帝、吳江水帝、楚江水帝、湘江水帝、剩江水帝 、漢江水帝、南江水帝。

五湖大神:洞庭湖神、彭蠡湖大神、丹陽湖大神、謝陽湖大神、太湖大神。

監部
九天監生司。
九天監生大神、九天衛房聖母、九天定生大神、九天感化大神、九天定胎大神、九天易胎大神、九天助生君 、九天順生君 、九天速生君 、九天全生君、六甲符吏催生童子、保生童子、速生童子、南昌分胎功曹、南昌主產功曹、九天掌胞胎魂魄臟腑鼓景神。

後天仙真
道教的後天仙真主要有四大天師、五大真人、五祖七真、三茅真君、八仙、張三豐、麻姑、九天玄女、媽祖等等。

民間俗神
民間俗神分為社稷神、吉祥神、佑護神、居家神、出行神、婚育神、文化神、物靈神等,著名的有送子娘娘、三霄娘娘、福祿壽星、財神、太社神、土地公、城隍爺等等。

圖文源於互聯網

道教中的超度為何又稱鐵罐施食

道教中的超度為何又稱鐵罐施食?

在道教豐富的科儀體系中,超度法事佔據著極為重要的地位,它承載著人們對亡者的追思與祝願,希冀通過特定的儀式幫助亡魂超脫苦難,往生善處。而在諸多超度法事裡,有一種較為特殊且具代表性的形式,被稱為 “鐵罐施食”。這一稱謂乍聽之下頗具神秘色彩,究竟為何道教中的超度會有這樣一個獨特的名字呢?

鐵罐施食的起源與發展

鐵罐施食全稱為 “青玄濟煉・薩祖鐵罐施食・放焰口超度科儀” ,其起源與宋代高道薩守堅祖師(薩天師)密切相關。薩祖以雷法通神,心懷慈悲,一次偶然的機緣,他感知到餓鬼在地獄中飽受饑苦,那淒厲的哀嚎仿若重錘,敲打著他的惻隱之心。為解救這些苦難的靈魂,薩祖潛心編撰了《鐵罐施食焰》科儀。這一科儀並非憑空而來,而是融攝了清微雷法與靈寶煉度之精髓,尤其強調 “水火煉形、破獄拔罪”,從此開啟了以鐵罐施食超度亡魂的傳統。隨著時間的推移,歷代高道不斷完善和傳承這一科儀,使其在道教超度體系中愈發完備,成為道教度亡濟幽的重要法門。

鐵罐:溝通陰陽的神秘容器

“鐵罐” 在這一科儀中絕非普通器具,它象徵著溝通陰陽兩界的特殊通道。從外形上看,鐵罐堅固且有一定的封閉性,恰似陰陽之間那道雖無形卻有隔閡的界限。在法事過程中,鐵罐被置於特定位置,高功法師通過念咒、掐訣等一系列科儀動作,賦予鐵罐特殊的靈力,使其成為能容納法食並將其傳送到冥界的載體。同時,鐵罐也寓意著對亡魂的一種保護,仿佛為其提供了一個暫時的 “庇護所”,讓它們在接受施食和超度的過程中免受其他干擾。在道教的觀念裡,陰陽有別,而鐵罐則以一種特殊的方式打破了這種隔閡,建立起了一座連接陰陽的橋樑,承載著生者對逝者的關懷與超度的願力。

施食:慈悲普度的核心行為

“施食” 乃是這一儀式的核心行為。在道教認知中,幽冥地獄中的餓鬼,因往昔業報深重,身形枯瘦如柴,咽喉細若針孔,且口中噴吐火焰,長期遭受饑餓與烈火的雙重煎熬,苦不堪言,這些餓鬼被稱為 “焰口”。而施食,就是通過高功法師的 “變食真言” 等科儀手段,將供品轉化為能讓餓鬼受用的甘露法食。這不僅僅是簡單的食物給予,更蘊含著道教的慈悲精神。法師在施食過程中,還會引導餓鬼們皈依道、經、師三寶,勸誡它們斷惡修善,以此幫助它們擺脫餓鬼道的痛苦,走上解脫之路。施食行為體現了道教對眾生平等的尊重,無論亡魂生前善惡,皆有機會在這一慈悲之舉中獲得救贖。

鐵罐施食科儀的具體流程與內涵

水火濟煉:重塑亡魂

科儀開始後,首先進行的水火濟煉環節意義重大。高功法師以自身為天地,心為火,腎為水。心火熾熱,用以燒掉亡魂的業障;腎水純淨,用來蕩滌亡魂的罪垢。同時,法師采北斗、南斗之炁,使二者交融,化身為慈悲的太乙救苦天尊。南斗六星的陽氣助力亡魂將陰氣轉化為陽剛之氣,在救苦天尊的引導下,亡魂步步生蓮,實現從陰質到陽質的轉變,為超脫奠定基礎。此過程模擬天地陰陽運轉,通過法師身中造化來煉化亡魂,使其具備超脫的條件。

變食施食:滿足需求

當亡魂經過水火濟煉後,便進入變食施食環節。高功法師存想救苦天尊出現在萬道金光之內,自己代替天尊,左手執楊柳,右手端水盂,遍灑甘露,將陽世的飯食變化為法食,這些法食皆是雲廚甘靈、異品珍肴,如交梨火棗、丹李蟠桃之類。天下九州分野的十類孤魂,如同細雨密霧般紛紛前來,沾濡法食,各得飽暖,滿足了它們長久以來的饑餓之苦,同時也為下一步的超脫創造了身心條件。

破獄拔攝:拯救沉淪

在地獄中的亡魂被各種業力束縛,難以解脫。鐵罐施食科儀中的破獄拔攝環節,高功法師通過宣說《九真妙戒》,焚化 “破地獄真符”,持天蓬尺劈開象徵業障的 “黑紙地獄城” 等方式,打破地獄的禁錮,將沉淪在地獄深處的亡魂拯救出來,使其能夠來到法會現場,接受後續的施食與超度。這一環節體現了道教超度對苦難亡魂的深度關懷與拯救力度。

鐵罐施食的意義與影響

對亡魂而言:解脫苦難,往生善處

對於沉淪在幽冥地獄的亡魂,尤其是餓鬼和戴罪之鬼,鐵罐施食無疑是一場及時雨。通過這一超度科儀,它們得以開喉進食,解除了長久以來的饑餓痛苦。在接受法食的同時,它們聽聞道法,皈依三寶,受持戒律,消除罪業,最終超出苦海,有機會脫化人天,前往青華長樂界東極妙嚴宮,實現了從苦難到解脫、從沉淪到超升的轉變。

對生者而言:積累功德,福澤自身

參與鐵罐施食法事的生者,也是在積累無量功德。他們通過發心舉辦或參與法事,表達對祖先、親人的追思之情,體現了孝道。而且,每次施食救拔無量餓鬼,可培植生者無量的慈悲心。在道教理念中,這種慈悲心的增長會帶來諸多福報,施食之人會蒙受護法善神的保佑,天人鬼神都會主動擁護,從而使生者在現世消災解厄、福壽康寧。同時,也希望通過超度祖先等亡魂,使家族的運勢得到改善,所謂 “陰超陽泰”,先人離苦得樂,能為現世者增上順緣、減少違緣 。

對道教文化傳承而言:延續信仰,弘揚精神

鐵罐施食作為道教超度體系中的重要科儀,承載著深厚的道教文化內涵。它的傳承與發展,使得道教的慈悲精神、生死觀念、科儀制度等得以代代相傳。從古代到現代,無數高功法師研習、實踐這一科儀,將其中的奧秘與智慧傳遞下去。每一次鐵罐施食法事的舉行,都是對道教文化的一次展示與弘揚,讓更多的人瞭解道教對生死的獨特見解以及對眾生的慈悲關懷,對於延續道教信仰、豐富中華傳統文化寶庫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綜上所述,道教中的超度被稱為鐵罐施食,源於其獨特的起源、蘊含著特殊的象徵意義,通過一系列嚴謹且內涵豐富的科儀流程,實現了對亡魂的超度和對生者的福佑,在道教文化傳承中佔據著重要地位,成為道教慈悲濟世精神的生動體現。

圖文源於互聯網

道士誦經,龍王現身有說法

道教故事:道士誦經,龍王現身有說法!
宋朝時期,杭州有一座道觀,名為洞霄宮,宮裡曾有一位主持道觀的道士,為人心地良善,修行功底也極好,他虔誠的信奉神明,平日誦念救人的經卷,向來都很靈驗。
洞霄宮旁邊有一個龍潭,道士常到潭邊誦經,有一天,忽然從潭裡出來一個老人,跪在道人面前說:“弟子是龍王。您每次在潭邊誦經,我們水族都能聽到,一直不敢隨便出來見您。今天之所以現身,是有事相求。”
道士問他說:“您有什麼事呢?”
龍王說:“只要您在潭邊誦經,水府的眾生和地神就馬上起身示敬,恭恭敬敬地聽您誦念,如果您沒有誦完,沒有離開,我們也不敢擅自亂動。我希望您,只在洞霄宮裡誦經,這樣不妨礙您每天的修行之功,而我們水族數百生靈也可以休息一下,如果您能慈悲恩許,我們每天供奉二斤鮮奶,作為您的飲食。”
道士回答道:“我每天誦經,怎麼能是為了鮮奶呢!既然您出面相請,我聽您就是了。”龍王聽罷,高興地回到水潭裡,隱去了蹤影。
道人遵守了約定,從此以後,就只在洞霄宮裡誦經,不再去龍潭邊上誦經了。
第二天,廚房的僕人對道人說:“師父,廚房的桌子上多了兩斤鮮奶,極其新鮮乾淨,我不知道這些鮮奶來自哪兒?所以想問問您,我能不能喝?”
道士說:“這不是你所知道的事,把鮮奶給我。”道觀裡的一個小道士把鮮奶一稱,果然重達兩斤,從此以後,每天都會出現兩斤鮮奶,就這樣持續了好幾年。
幾年後的一天,忽然沒有再出現鮮奶。道人深感驚訝,不知道龍王為什麼失約了。於是,他來到龍潭邊誦經,想找機會詢問一下。果然不出所料,龍王再次現身。
龍王對道人說:“鮮奶是世間的東西,不是龍宮之物。弟子身為龍神,是怎麼得到的呢?凡是世間經商的人,做買賣時缺斤短兩,欺騙顧客,我就暗自沒收。原本街市上有個商戶叫董七。此人喜歡在秤上做手腳,經常把14兩當作一斤(編注:宋朝時期,一斤為16兩),我就收取董七的鮮奶供奉您。現在董七已經外出離開了,現在牛奶鋪業換了主人,此人心地淳樸善良,好好守著正道,從來不會為了利益欺騙別人,所以我就不能再從他那兒取奶了,也就不能繼續供奉您了。”
道士聽後,歎息不已,對龍王說:“我只是想知道,龍王為什麼突然停止了供奉鮮奶,我擔心自己或許做錯了什麼事,給您帶來了禍患!現在我明白了牛奶的來源,欺心騙人的事終究是不能做的,我誦經本想加強人的善念,但取得的牛奶是從欺騙顧客的商人那兒來的,這並非好事!”
後來,這名道士經常到城郊集市上,一心一意地行善,為百姓做了不少善事。收起。
圖文源於互聯網

今日夏至,恭賀上清靈寶天尊聖誕

今日夏至,恭賀上清靈寶天尊聖誕!

上清真境大羅靈寶天尊,道教至高尊神,全稱“太上真文寶籙龍章鳳篆上清真境禹餘天宮接經教主靈寶天尊”,又稱太上大道君、“上清大帝”、封神榜中也曾稱其為通天教主,是漢族民間信仰和道教尊奉的神仙之一,居玄都七寶紫微宮、禹餘天宮,與玉清聖境大羅元始天尊、太清仙境大羅道德天尊合稱虛無自然大羅三清三境三寶天尊。

大羅靈寶天尊主宰和象徵混沌始清、陰陽初分、靈寶出法,隨世度人的道教第二個大世紀,道教稱洪元時期,故以陰生陽消、晝長夜短的夏至為誕辰。在道教宮觀“三清殿”中,靈寶天尊常以手捧如意之像居元始天尊之左側位,大多手捧如意或太極圖。

靈寶天尊聖誕為一陰初生的夏至日,天尊為道教無上經寶象徵。稱頌天尊寶誥有無上功德,恭賀天尊聖壽!

上清靈寶天尊寶誥
志心皈命禮。
居上清境,號靈寶君,祖劫化生,九萬九千餘梵炁。赤書煥發,六百六十八真文,因混沌赤文而開九霄,紀元洞玉曆而分五劫。天經地緯,巍乎造化之宗。樞陰機陽,卓爾雷霆之祖。大悲大願,大聖大慈,玉宸道君靈寶天尊。

道教文化概述及其影響

道教文化概述及其影響

道教和儒教一樣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是中國國人文化催生的,道教以道家學說為主幹,講求長生不老,畫符驅鬼,遵道貴德。故有學者說「儒畏天命,修身以俟;佛亦謂此身根法幻化,業不可逃,壽終有盡,道教獨欲長生不死,變化飛升,其不信天命,不信業果,力抗自然,勇然何如哉!」

一、道教概述
道教以”道”名教,對老子之道一要學習,二要信仰,三要繼承,四要發揚。或言老莊學說,或言內外修煉,或言符籙方術,其教義就是以”道”及”道德”為核心,認為天地萬物都有”道”而派生,即所謂”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社會人生都應法”道”而行,最後回歸自然。具體而言,是從”天”、”地”、”人”、”鬼”四個方面展開教義系統的。天,既指現實的宇宙,又指神仙所居之所。天界號稱有三十六天,天堂有天門,內有瓊樓玉宇,居有天神,天尊、天帝,騎有天馬,飲有天河,侍奉有天兵、天將、天女。其奉行者為天道。地,既指現實的地球和萬物,又指鬼魂受難之地獄。其運行受之於地道。人,既指總稱之人類,也指局限之個人。人之一言一行當奉行人道、人德。鬼,指人之所歸。人能修善德,即可陰中超脫,脫離苦海,姓氏不錄於鬼關,是名鬼仙。神仙,也是道教教義思想的偶像體現。道教是一種多神教,沿襲了中國古代對於日月、星辰、河海山嶽以及祖先亡靈都奉祖的信仰習慣,形成了一個包括天神、地祗和人鬼的複雜的神靈系統。

道教在中國發展的幾千年來,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化.道教文化極其高雅,極其通俗。亦其中一部分已演化為民間世俗,成為勞動群眾精神生活的組成部分。

二、道教文化內容
道教文化紛繁絢燦,包羅萬象,其內容龐雜多端,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道教神學
在道教文化雜而多端的內容當中,有一個核心,就是道教神仙信仰。

2.道教倫理
道教的倫理道德思想,反映在道教的教規、戒律當中。道教的倫理道德觀念,既吸收了道家的倫理道德觀念,同時也吸收了儒、釋二家的,故其內容愈來愈多,亦愈來愈複雜。

3.道教哲學
以往道教被認為是一種低級通俗的民間宗教,只有一些近於巫術的符水、齋教、科儀,談不上哲學思辯。但如今大部分的學者皆認為道教有其哲學性的內容。

4.道教金丹術
金丹術是道教的一項重要方術,包括外丹和內丹。外丹即通常所說的煉丹術,也稱外丹黃白術。內丹術繼承綜合了服氣、胎息、守一、存思等功法,對後來的氣功影響很大。

5.道教醫學
自道教創興之時,道教就把醫術作為其傳道濟世的工具。道教醫學”道法自然”的思想為理論指導,加以進一步發展,從而形成了極富道教特色的人體醫學思想。

6.道教文藝
道教文學藝術就是以宣傳道教教義、神仙長生思想以及反映其宗教生活為題材的內容的各種形式的文學藝術作品。

三、道教影響
道教不同於佛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它是中國本土生長出來的。它起源於中國古代先秦王朝的道家,不但對我國古代思想文化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而且在公元十四世紀時傳入了歐洲,對歐洲古代文化和思想也有深遠的影響)。道教同時承襲了中國古代社會巫術和求仙方術是土生土長的本民族宗教。長久做用於民族文化心理、風俗習慣、科學技術(如火藥的發明和中醫藥理論的形成都與道教有關)及社會政治經濟生活的廣泛領域。

道教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對中國社會的影響是巨大的和深遠的。那麼它對中國社會有哪些影響呢?首先,道教認為「社會只是一方存在的客體,在其中生存的人類,應有其獨立自存的自由性,而不受任何意識型態的束縛。其次,主張人類應學習好處世的智慧和自我修養的能力。強調人在自然天地間應有積極的作為,不優天、不畏天、才是最好的生存狀態。第三、道教要每個人都要用心感受周圍的事物,熱愛生活,享受生活。道教的中心思想就是「自我、平常、和諧和循環。」也就是萬物循環、太極長轉的道理。

道家所倡導的:「天有天道、地有地理、人有人論、物有物性」的法則,就是說:「有天道,日月星辰是運動的,有地理,山河江海是可循環的;有人倫,就要有尊卑和長幼。老子曾講過:「人生天地之間,乃與天地一體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人有幼、少、壯、老之變化,猶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生於自然、死於自然,任其自然,則本性不亂;不任自然,奔忙於仁義之間,則本性羈伴。功名存於心,創焦慮之情生;利慾留於心,創煩惱之情增」。這就是老子對人規範的行為準則。我國古代思想家孔子曾對老子的所言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免責聲明:部分內容、圖片源自網路,若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們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