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周天修煉指南:如何聚焦內氣,成就養生大業

小周天修煉指南:如何聚焦內氣,成就養生大業?

小周天修煉什麼,其修煉核心不外乎內氣凝聚,那內氣又是什麼呢?

簡單來說,小周天的內氣也不複雜,這樣說吧,小周天修煉內氣的目的,就是為了維持修煉者生命活動必須的能量。

小周天之內氣,凝聚時猶如春天的嫩芽萌動,生機日漸顯現。

待到夏天時,必然枝繁葉茂、花蕾初現;再到秋天,碩果累累、滿藤金黃。

然而,造成如此景象的基礎,無不就是“內氣”的作用,以內氣凝聚形成這股能量。

正確修煉小周天,堅持練習,就能內氣長存、取之不竭。

反之,則如枯枝敗葉,這股“內氣”亂竄不聚,嚴重時就沒有了生機。

其實,修煉小周天,修煉內氣有很多種方式,可謂門派眾多、各師各教。

因此,我們要正確理解和看待各種練習方法,秉承虛心求教的心態,秉持“感恩分享,參考學習,取其精華,為我所用”的態度,有了這樣的肚量,必然有所收穫。

但是,學百家之長是好事,前提是有正統的修煉為系統加持,否則,沒有基礎的修煉,猶如一葉飄落的浮萍,永遠找不到正確的方向。

要掌握內氣,要想在小周天方面得到一定的造詣,就得瞭解內氣是什麼?

不僅於此,還得瞭解內氣的表現形態是什麼?以及練習內氣的方式方法是什麼?

其實,關於內氣之說,我已發佈過太多文章,甚至對修煉過程中不慎走火該如何扶正都分享過,以供大家修煉參考之用。

在小周天修煉初期,其內氣的主要表現形式為氣感,也可以說是內氣的一種形態。

瞭解到了什麼是內氣,那就得認識內氣的表現形態,這種形態分為內在的表現,即氣感呈現方式,比如熱、脹、暖流、蟻行等。

還有一種外在的表現形式,比如太陽穴飽滿、肌膚細膩、眼神清澈深邃、靜氣外溢、聽勁靈敏等外在表現。

在小周天的修煉中,內氣的表現形態有很多種,其表現形式也會因人而異。

修煉小周天,在日常的練習當中,氣感是眾多表現形態中最為常見的一種常態,只要方法正確,這種常態在小周天習練者當中也是最容易體會和得到的。

其實,氣感(內氣)的表現形式較多,一般可以分為八觸十六景,即冷、暖、痛、癢、輕、重、滑、澀(滑澀指肌膚感覺)、掉(動搖)、猗(修長)、飄、熱、浮、沉、軟、堅等。

在初期的修煉中,不少學員在第一天就能得到這種氣感,最初的表現形式為熱感和暖流,另外還有發脹感。

換句話說,修煉小周天,出現氣感是第一步,這就表示方法對了,“內氣”開始凝聚,通過采氣的方法頤養了“內氣”。

堅持練習,這些感覺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隱至顯,從弱至強,其表現程度和深淺不一,主要以修煉者的悟性和體質差異決定。

在修煉中,尤其是有氣感表現時,我們更多要做的是專注於自我身心的放鬆和安靜,讓內氣與整個身體融為一體。

此刻,要儘量用意識(自我提醒)去放鬆自己,放空自己,切勿妄想、求功心切。

修煉小周天,有心法曰:腹內松靜氣騰然,即是如此。

作為修煉者,只有在不斷的自我提醒下,或者通過自我暗示的形式讓自己放鬆,讓自己安靜坦然,此時,在心靜意導之下則內氣萌動、冉冉升發。

那麼,什麼才是松呢?

簡單講,不用力就是松,不緊繃就是松,不僵緊就是松,不努氣不憋勁就是松!

一旦形成松態,就得保持這一狀態,既不能懈也不能垮。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妨體會一下可見的松:逗逗兩三歲的小孩、攙扶喝得爛醉如泥的人、抱抱睡著的人……

慢慢體會一下,找找其中的感受,那種不用力但特別松沉,不用勁卻特別放鬆的感覺。

一般情況下,練習小周天的核心就是修煉內氣,這是一套系統的養生功法。

當然,要得到這一套系統的修煉方法,一般靠機緣,可以說也是修煉者平時積攢的福報。

我們修煉小周天的目的,首先是要把內氣練出來,從而達到強身健體、修心養性的養生佳境。

修煉小周天,要想快速得氣,或者說快速找到氣感,修煉出內氣,那就得堅持一個原則,就是在“安靜、自然、松柔”的身心狀態下,內氣才會更容易出現,這也是練功方法的指導。

堅持練習小周天,只要找對了方法,按照傳承人的輔導要求,保持“體松神凝”,得“氣”是必然!

一旦“氣感”出現,我們就要固定這種感覺,可能是某個姿勢出現得特別明顯,比如發熱發脹發暖,那就得多練習這個姿勢動作,讓內氣更加地明顯和強大起來。

修煉小周天,內氣是可以體會和體察出來的,但一定不要執著於此,就當人生旅途中的一道道風景即可,切記不可太過刻意為之。

圖文源於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