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德陽 王居士站著往生

※※※ 四川德陽 王居士站著往生 ※※※

1.…在大陸四川省德陽地方(江油市)有一位姓王居士和他太太都是公務員。受過高等教育。夫妻倆有一次偶然因緣到佛寺參觀旅遊,結緣了幾本佛教書籍。王居士一讀就感興趣,以後就經常去寺院找書看。讀了幾年佛教書刊,對佛法有些認識,但還是半信半疑。直到後來讀了一本《生與死——佛教輪迴說》,又參加了幾次佛七,才基本上確立了佛教信仰。
△夫妻倆退休後,學佛更加精進,每天堅持念佛、拜佛、早晚打坐念佛,從不間斷。老兩口在公園散步,也不說閒話,各人在心裏念佛。王太太上街買菜,也都是默默地念佛

2.…為了不影響修行,他們儘量減少人際交往,少攀緣,不走親戚,不串門;
…不談論是非,要說就說佛法,勸人念佛。物質生活力求簡單、省事,節儉惜福,不與人比較。堅持吃長素,全家人其樂融融。在父母親的影響下,兩個女兒也開始學佛,學科學的兒子也開始看佛教書籍。
…老兩口在一起,也很少談家庭瑣事,△也不回憶過去的人我是非、恩恩怨怨,只是交流修學心得。

3.…有一天,妻子對王居士說:△「昨天晚上我打坐念佛時,看見了阿彌陀佛,全身金光閃閃,阿彌陀佛慈祥地問我:『你想不想往生到極樂世界?』我說:『當然想。』阿彌陀佛說:『那現在就去好不好?』我遲疑不決,心想:△『小女兒還沒有成家,我怎麼放心得下?』但又不好意思說出口。正猶豫時,阿彌陀佛笑了笑,忽然不見了。王太太心裏好後悔!當時為什麼不一口答應馬上就去!」
△王居士聽了之後沉思一會兒,就對太太說:「佛菩薩叫我們要看破一切、萬緣放下,這句話說起來簡單,要做到可真難」。

4.…人生在世,五欲六塵,各種感情糾纏,理不清,剪不斷,要讓這顆心不打妄想,老實念佛,如果沒有嚴格的自我要求和長期訓練,沒有一絲不苟的作風,確實很難。
…你這回的經歷,增加了我往生的信心,只要信願堅定,認真念佛,和佛菩薩心靈相通,西方三聖一定會接我們去極樂世界。
…你這次沒有去成,也給我敲了警鐘,在思想深處不放下一切,兒女親情斬不斷,擔心這個,掛念那個,臨終時四大分解,身心痛苦,神智不清,一句佛號提不起來,不能正念相繼,就錯失良機不能往生極樂世界,那真是後悔莫及」。

5.…△從此以後,老兩口更加精進,通知兒女們儘量少來看望,少打電話,打電話定在每個月的一號中午11時至1時,除特殊情況例外。

6.…三個月後的一天上午,老太太上市場買菜回家,喊門沒有人開,只好放下菜籃子,自己掏出鑰匙打開門。進入見…客廳、飯廳裏沒人,廚房、浴室裏也沒人。老頭子臥室的門虛掩著,老太太推開一看,王居士背對著門,面向西邊的窗戶直挺挺地站著,床頭櫃上的念佛機正響著「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舒緩的旋律。

7.…「莫非老頭子聽佛號入神了?大聲喊門都聽不見!」老太太幾步走過去,看見王居士雙手合十站在窗前,眼睛微微閉著,像睡熟了一樣。「喂!撿菜囉!」老頭子不答理,照樣合掌站著,臉上一點反映也沒有。老太太有點疑惑,推推他的背,紋絲不動,再推推,還是不動。老太太慌了,伸出手掌貼近他的鼻孔,怎麼沒有一點出氣的感覺?摸他的手腕,怎麼摸不著脈搏?掰開他的眼皮,眼珠定定的,一點光都沒有。老太太緊張得心像要跳出來,「難道他……」一時間惶惑得不知道該怎麼辦。

8.…「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舒緩的旋律,讓老太太回過神來,她的目光落在床頭櫃上,念佛機下面壓著一張紙,雙手擅抖地捧起來,老頭子那熟悉的字體端正地展現在眼前。

9.…「師兄老伴:我先走一步,在極樂世界等你。△一周前我就見到阿彌陀佛,知道自己要往生了,心裏非常高興,但不敢告訴你。你我夫妻近五十年,一同經歷了無數風風雨雨,坎坎坷坷,磕磕絆絆。△值得慶倖的是,臨近退休時終於接觸了佛法,全身心投入念佛法門,這一輩子沒有白活。
…我往生後,不要慌亂,不要動我的身體,讓念佛機繼續開著,你也跟著念佛,該做什麼就做什麼,該吃飯時就吃飯,等明天早晨再打電話通知兒女。遺體送到寺院火化,骨灰就撒到寺後的樹林裏,不要買什麼骨灰罎,四大皆空。你要抓緊念佛,一心念佛,切記,切記!」

10.…老太太一看下面的日子,昨天就寫好了,「怪不得昨晚他洗了個澡,這老傢夥硬是穩得住,把我瞞得一絲不露。」看了老頭子的遺囑,老太太的心裏踏實了,跟著念佛機也小聲地念起來:「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舒緩的旋律在安詳的房間裏迴蕩著。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簡述楞嚴經來到中國的因緣

簡述楞嚴經來到中國的因緣:

《楞嚴經》,是一部不可思議的經典!佛法是從印度傳到中國來的。
古時候,中國有許多高僧大德到印度去留學、取經,但他們沒有見到這部經典;玄奘大師在印度住了十七年,沒有看到過《楞嚴經》。
印度高僧到中國來弘法,帶了不少經典到中國來,也沒有《楞嚴經》。這是因為當時印度的國王吝法,他們把《楞嚴經》看作是國寶,其他的經典外國人可以學,也可以傳到外國,《楞嚴經》不可給外國人學。

中國法師到印度,是外國人!所以他們不肯給外國人學,也不讓外國人知道,更不容許這一部經流傳出境;所以,很長很長的時間裏,都沒有人知道有這部經典。

一直到唐朝初年,智者大師始有所聞。(唐朝初年是中國佛法的黃金時代,大乘八個宗都是在這個時期建立的,對於中國佛教的影響,非常的深遠。)

智者,是天臺宗的大師,雖然天臺宗不是他創建的,

但是天臺宗確實是在他的手上完成的,所以講天臺大師,一定都是指智者大師,像講華嚴宗一定講賢首大師一樣。
其實賢首在華嚴宗是第三代,因為華嚴在賢首大師時才真正完全。

天臺大師他創立三止三觀的教義,這是他從經典裏面悟出來的。在那個時候,有印度的高僧到天臺山拜訪智者大師,聽到智者大師講三止三觀,這些印度高僧佩服得五體投地,

就跟智者大師說:「你所發明的止觀跟印度的《大佛頂首楞嚴經》的教義,非常的接近。」這時候中國人才曉得印度還有一部寶典叫《大佛頂首楞嚴經》。

在那時代交通不便利,要從中國到印度去,只有走路、騎馬,路途非常遙遠,想得到這部經談何容易!智者大師非常了不起,聽說有這部經,當然希望能夠見到這部經,給自己做個印證;看看自己所述的止觀跟佛所講的到底是不是相應?

其中有什麼差別?他當然非常渴望想看到這部經典,於是在天臺山築了一個拜經台,每天向西方禮拜,求感應,求這部經能到中國來。他每天禮拜,一天也沒有間斷,一直到他圓寂,總共拜了十八年。他這種精神真值得後人敬仰!

一直到唐中宗,到武則天執政的時代,印度有一位高僧般剌密諦,終於將《楞嚴經》偷渡到中國來。他們國家是禁止這部經典出境的,他是偷渡好幾次才成功。前面幾次他將這部經典藏得很好,但是出境的時候,就像現在的海關一樣有嚴密的檢查,他被查到了,當然不准出境。

畢竟他是出家人,印度是佛教國家,對他還有一點禮遇,沒有處罰他,警告就是了——你怎麼可以把國家的違禁品偷渡出國。第一次沒成功,第二次偷渡又被發現了。有這二次紀錄,法師一出國,關口就特別留意。到第三次,他想了一個方法,他把這部經典,用很小的字抄寫在很薄很薄的絹,然後把經典卷起來,將自己的胳膊剖開,將經典藏在裏面,等傷口長好了,再申請出關。

這一次沒有被檢查出來,其實他把經典藏在肉裏面。他是用這個方法把經帶到中國來。他從海路到中國廣州登陸,登陸之後,他見了廣州這些寺院的高僧大德們就說,他把《楞嚴經》帶到中國來。中國這些法師聽了就非常喜歡。因為《楞嚴經》的大名,已經聽了幾十年了,智者大師在拜經台拜了十八年,沒有見到這部經典;所以他們一聽說《楞嚴經》傳到中國來了,當然非常興奮!

到中國後法師又把手臂剖開,把經典取出來;後經房融居士的女兒提議用乳汁浸泡將血水洗掉,當時就在廣州從事翻譯。可見得這部經典傳來非常不容易!

法師是守法之人,把國家的禁品傳出去了,一定要受國家法律的制裁,他並不逃避。經典傳到中國來,在中國翻譯完成,他老人家趕緊回去,向國王報告:《楞嚴經》已偷到中國去了,願意請求處分。

所以本經不像過去古大德到印度去求取,或是西方高僧大德帶來,是般剌密諦用這樣的苦心,把這一部寶典送到中國來。今天大家能見聞此經本,不能不感激般剌密諦大師。

順便說說譯場的殊勝。

譯場遇到了房融居士,房融原先做過武則天的宰相,後來得罪了帝王,被降級貶官,到廣州來做地方官,他正好遇到這件事情,於是他從事於譯場裏面的紀錄「譯官」。

所以《楞嚴經》的文字是出自於房融宰相之手;這是一代的大文學家,在所有一切大乘經典裏面,如果講文字之美,《楞嚴經》當屬第一,沒有任何經本能夠跟《楞嚴經》相比的。這是簡單的敘述,把這部經的歷史介紹給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