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以炁言道,道家神化的宇宙觀

老子以炁言道,道家神化的宇宙觀!

漢明帝時益州太守王阜撰《老子聖母碑》稱:“老子者,道也,乃生於無形之先,起于太初之前。”

這是將老子神化為“道”的化身,稱之為宇宙萬物的起源。

《老子想爾注》繼承了這種神化老子的餘緒,《老子想爾注》:“一者,道也”、“一散形為氣,聚形為太上老君,常治昆侖,或言虛無,或言自然,或言無名,皆同一耳”。

“道”散而為“氣”,聚而為“太上老君”,“道”就是“氣”,就是“太上老君”的不同的存在狀態,也是世界的本源。

一言以蔽之,“氣”是“道”的顯化,“神”是“氣”的神格化。至此,道教關於宇宙起源的神學化思想得以確立。

老子開天說,成為道教初期最盛行的宇宙生成的解說模式。時至今日,我們從《道藏》中,仍不難翻閱到以主張老子開天思想的經典。

較著名的除了《太上老君開天經》外,還有《太上洞玄靈寶天關經》、《太上老君虛無自然本起經》、《三天內解經》、《太上老君說消災經》、唐代杜光庭的《道德真經廣聖義》、北宋賈善翔的《猶龍傳》、南宋謝守灝的《混元聖紀》等。

後來老子開天說逐漸被元始天王開天說所取代,老于作為天地的開闢者和至尊神的位置也為後起的神仙所逐漸代替。葛洪祖師的《枕中書》中將盤古和元始天王融合為一,認為宇宙萬物是由元始天王和太元聖母通氣結精而生成的。

元始天王與之通氣結精,而生扶桑大帝東王公與西王母,再生天皇,天皇生地皇,地皇生人皇,伏羲、神農等五帝是其後裔。

道教上清派也啟用了不同的神來代替此前老子的至尊位置。

出於六朝前期的古上清經《太上三天正法經》就談到這一點,《太上三天正法經》:“九天真王與元始天王俱生始氣之先。天光未朗,鬱積未澄,溟涬無涯,混沌太虛。浩瀚流冥七千余劫,玄景始分,九氣存焉。一氣相去九萬九千九百九十歲。清氣高澄,濁混下布。九天真王、元始天王稟自然之胤,置於九天之號。九氣玄凝,成於九天圖也。日月星辰於是而明,便有九真之帝。上之三真,生於極上清微之天;次中三真,生於禹餘之天;下有三真,生於大赤之天”。

《太上三天正法經》認為:天本“溟滓無涯,混沌太虛”,後分為九炁,九天真王與元始天王生於九炁之中。

後來“九炁玄凝,成於九天”,日月星辰始明,然後才有九真天帝:上三真在清微天,中三天在禹餘天,下三真在大赤天。天炁又生太素三元君、太上大道君、二十四帝玉皇君等。並造“上皇之章”以為寶經,秘於玉清之宮。至黃帝時結土為生民,始興六天之治。

成書於南北朝的上清經《上清太上開天龍蹺經》認為“元始天尊”即是“至道玉帝”,“生天元始,是稱天尊;無上法王,號為玉帝”,也認為“元始天尊”是宇宙萬物的根源。

該經認為“玉帝”化生為玄、元、始氣,分別在龍漢劫、赤明劫和開皇劫時化生為玉清天寶神君、上清靈寶神君和太清神寶神君,生三清三十六天。

圖文源於互聯網

 

常讀這部經就和阿難作同參

虛雲老和尚|常讀這部經,就和阿難作同參 !

佛滅度後,法住世間有三階段: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

《善見論》云:「由度女人出家,正法唯有五百歲。由世尊制比丘尼行八敬法,正法還得一千年。問:千年已,正法為都滅那?答:不都滅,於千年中得三達智,復千年中得愛盡羅漢無三達智,復千年中得阿那含,復千年中得斯陀含,復千年中得須陀洹,總得一萬年,初五千歲得道,後五千歲學而不得道。於一萬歲後,一切經書文字滅盡,但現剃頭袈裟法服而已。」

溈山老人說:「所恨同生像季,去聖時遙。」溈山老人在唐朝,去佛已千餘年,是像法時期,一切事情變遷,水久蟲生,法久成弊。

《付法藏經》云:「阿難比丘,化諸眾生,皆令度脫,最後至一竹林中,聞有比丘誦《法句經》偈云:若人生百歲,不見水潦鶴,不如生一日,而得睹見之。阿難聞已,慘然而嘆,世間眼滅,何其速哉!煩惱諸惡,如何便起!違反聖數,自生妄想,此非佛語,不可修行。……汝今諦聽,我演佛偈:若人生百歲,不解生滅法,不如生一日,而得瞭解之。爾時比丘,即向其師說阿難語,師告之曰:阿難老朽,智慧衰劣,言多錯謬,不可信矣,如今但當如前而誦。阿難後時,聞彼比丘猶誦前偈,……即入三昧,推求聖德,不見有人能回彼意,便作是言:異哉!無常甚大,劫猛散壞,如是無量聖賢,今諸世間,皆悉空曠,常處黑暗,怖畏中行,邪見熾盛,不善增長,誹謗如來,斷絕正教,永當沈沒,生死大河,開惡趣門,閉人天路,於無量劫,受諸苦惱,我於今日,宜入涅槃。」

《楞嚴經》指出:「末法時代,邪師說法,如恆河沙。阿難當知,是十種魔,於末世時,在我法中,出家修道,或附人體,或自現形,皆言已成正遍知覺,贊嘆淫欲,破佛律儀,先惡魔師,與魔弟子,淫淫相傳,如是邪精,魅其心腑,近則九生,多逾百世,令真修行,總為魔眷,命終之後,必為魔民,失正遍知,墮無間獄。」

經中說九生百世者,一生一百年,一世三十年,今去佛世二千餘年,就是百世魔王出現之時。佛滅不久,《法句經》偈就有誦為水潦鶴的,時至今日,其訛誤更多了。水潦鶴,就是鴛鴦鳥,見之有何意義;解生滅法,能離苦海,故有百歲不解,不如一日能解,所謂有智不在年高,無智空長百歲也。

末法邪師,各各自謂是善知識,當參學的人,若無試金石,必從邪淪墜。只見境風浩浩,摧殘功德之林,心火炎炎,燒盡菩提之種。末世求道,真不容易。溈山老人說:「遠行要假良朋,數數清於耳目;住止必須擇伴,時時聞於未聞。」故云:「生我者父母,成我者朋友。親附善友,如霧露中行,雖不濕衣,時時有潤。」孔子亦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他好跟他學,不會帶壞你,不相干的人,種種習氣,臭不可聞,和他接近日久,自己也會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香染香,近臭染臭。善友粗言及細語,皆歸第一義,故宜親近。末法行人,如我們者,比魔外的本領也比不上。

《楞嚴經》說:「色陰盡者,於其身內,拾出蟯蛔,身相宛然,亦無傷毀。於時忽然,十方虛空,成七寶色,或百寶色,同時遍滿,不相留礙。忽於半夜,在暗室中,見種種物。」受陰盡者,能反觀其面,各有十種禪那現境,叫著五十種陰魔,迷不自識的,則謂言登聖,大妄語成,墮無間獄。老子說的,其中有精;和孔子說的,空空如也,是見到識陰的道理。羅漢五陰俱盡,已出三界;我們色陰未盡,與道相隔得遠。我慚愧不過比你們痴長幾歲,弄到一個虛名。你們以為我有什麼長外,以我為宗,就苦了。我比《楞嚴》所說的妖魔外道都不如,比祖師更不如。所以每每教你們參學的,要帶眼識人,又要有雙好耳,聽法能辨邪正,然後將所見所聞的,放進一個好肚裡,比較他的是非得失,修行就不會走錯路,不上偽善知識的當。現正是末法時代,你到哪裡訪善知識呢?不如熟讀一部《楞嚴經》,修行就有把握,就能保綏哀救,消息邪緣,令其身心,入佛知見,從此成就,不遭歧路。又全經前後所說,著重在一個淫字。如經中說:「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淫,則不隨其生死相續。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淫,必落魔道。」

看《楞嚴經》若不歸宗,跑馬看花,就不中用,要讀到爛熟,就能以後文消前文,以前文貫後文,前後照應,則全經義理,瞭然在目,依經作觀,自得受用。古來行人,從此經悟道的很多,溫州仙岩安禪師,因看「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當時破句讀云:「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於此忽有悟入。後人語師云:「破句讀了也。」師云:「此是我悟處。”畢生讀之不易,人稱之曰「安楞嚴」。希望同參們,無論老少,常讀《楞嚴》,此經是你隨身善知識,時聞世尊說法,就和阿難作同參。

◎六月初二日開示

 

農曆五月初五南方赤帝丹靈真老三炁天君誕

農曆五月初五,恭迎南方赤帝丹靈真老三炁天君誕

《赤帝寶誥》曰:

至心皈命禮。位極丹靈,號稱赤熛。居南離丙丁之極,開化南天。啟北坎壬癸之鄉,高同北帝。三炁敷煥,凝三精而化始赤陽。三元佈彩,徽三景而揚輝玉華。象符乾健,德協坤元。大悲大願,大聖大慈。南方梵寶昌陽,丹靈真老赤帝,火德明耀天尊。

《五帝寶誥》有:

至心皈命禮。陰陽始祖,天地根原。受誥命於玉皇,秉咒章於靈寶。采書錦籙,吐五炁之精華。赤幅丹囊,發三光之晃耀。簫歌於寒靈殿內,飛步于紫微宮中。煉度身形,鎮驅妖邪。大悲大願,大聖大慈。五靈五老上帝,度人護命天尊。

至心皈命禮。一元分炁,五曜舒暉。按行乎南北西東,餡患乎雨踢寒燠。奠中宮者曰聖,佐後土者曰神。各分周天之候,不爽次舍之經。九街大使,三界行人。大悲大願,大聖大慈。太虛布化,周通無極,五老天尊。

至心皈命禮。一炁呈祥,五帝凝精。傳太極之樞機,顯揚至道;授皇圖之巨細,開拓金丹。聚五行而布五炁,總百脈而通百骸。箴規金木水火土,校訂青黃赤白黑。監臨天地人三才,執扶上中下七圖。足步天罡,手抉地煞。掌運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卜吉乾坎艮震,巽離坤兌爻彖偶奇。造化不爽於精神,形骸固蒂,肺腑清明。灌溉甄盈於宇宙,神伏玉液,道體推尊。大悲大願,大聖大慈。洞靈宮中,蒼老上聖。五德應號,混元一炁。無上真仙,玄靈五老上帝。

1、南方赤帝丹靈真老三炁天君,又稱南方丹天丹靈真老上帝等,姓洞浮,諱極炎,字赤熛弩,頭戴赤精玉冠,衣三炁丹羽飛衣,常駕丹龍,建朱旗,從神丙丁官將三十萬人。其精始生,上號南方朱丹三炁之天,中為熒惑星,下為霍山,道教以五臘中的地臘為聖誕。

五老玉篇,秘於九天靈都紫微宮七寶玄台,侍衛五帝神官,依玄科四萬劫一出。五老上帝、五帝靈童,主五篇真文,上統九天之氣,下領五嶽,中主人五藏,引五芽之精,補養人身,服食五芽,不知此神,終而無感,徒勞疲勤。

南方赤帝靈寶赤書玉篇,又稱南雲通天寶靈衿、九天神咒、赤帝八威策文,題於西南陽正玉闕,合一百五十二字。皆南方梵寶昌陽丹靈真老君自然之書。其中,

上三十二字,書九天洞陽之館,主九天神仙圖籙金名。
下三十二字,書三炁丹台,主召星官,明度數,正天分。
其下四十字,主制北酆,正鬼氣。
其下四十八字,主攝南海水帝,大運交,洪水四出召蛟龍水神事。

元始五老赤書玉篇,出於空洞自然之中,生天立地,開化神明。上謂之靈,施鎮五嶽,安國長存,下謂之寶,靈寶玄妙,為萬物之尊。天寶之以致浮,地秘之以致安,五帝掌之以得鎮,三光乘之以高明,上聖奉之以致真,五嶽從之以得靈,天子得之以致治,國祚享之以太平。

2、南方三炁丹天,運關三百三十度,諸天炁王於火,赤帝用事。巳午之年,赤帝真人下世,教化霍山,度三人以補仙官。其方其年豐熟,國安民盛。三千三百度赤炁勃,白炁否此則赤帝小陽九、小百六,天炁勃于土宮,辰戌醜未之年,四炁驅除,兵災流行,土中生火,金玉自然,天下燋枯。

九千九百度赤炁激,白炁食,此赤帝大陽九、大百六,天炁激于水宮,亥子之年,火精絕滅,萬里無煙,洪災至天,人獸得過,萬中遺一。其時當有大鳥東南而飛,赤帝神人乘朱鳳,齎符命霍山制天炁。佩赤帝玉文,則免此災。

道士書赤帝真文,置南方,則南嶽仙官至。長齋百日,精思靈寶尊神,則天真下降,給朱陵玉女八人,取南嶽神仙芝草不死之藥。赤帝鬼魔遠舍八萬里,一方凶悖惡獸毒螫皆不生害心,反善仁人。長齋修行二十四年,身得神仙,但佩此文,亦得屍解,轉輪成仙。

國土南方及夏三月有災,欲使南鄉安鎮,當朱書赤石上,鎮南方八日。災自滅,凶逆自消。一方仁人善瑞顯明,鳳凰來游,白鸞飛嗚,天人歌詠,欣國太平。書文佩身,萬夭不生,禳凶卻穢,生致神靈,福慶無窮,延年長生,家致興隆,國祚安寧。

三炁丹天,中有元始赤靈之童,諱丹湶珠,典赤帝赤書真文。赤靈童,長三寸,衣赤羽衣,手執赤節,侍文前。學者應思此神降己身,百日精念,靈真見形,所求易感。有佩真文,此童亦恒在己心府之中,致赤芽之精。

3、元始五老三元玉符,與《靈寶玉篇真文》大劫、小劫符命,同出太玄都玉京山紫微上官。此文固天三元之炁,以禳大小陽九、大小百六、大小劫會之災,度學者之身。玄都宿有金名,皆得見此文。佩之得免大災,為聖君種民,皆白日升天,上朝玄都上宮。功德未備,即得屍解,轉輪成仙,隨運沉浮,與真結緣。

元始靈寶,五老尊神、諸天帝皇、妙行真人常以正月、三月、五月、七月、九月、十一月,一歲六會於太上三天靈都宮元陽紫微之台,集算天元,推校運度。諸天各下天帝、太乙使者、日月星宿、三部三官考召,五嶽四瀆河海大神,周行天下,糾察功過,搜擇種人。當此之月,天下地上莫不振肅,執齋持戒,尊奉天真。學者以其月隨科修齋,功記三官五帝,列名上天,六年克得拜謁太上,七祖皆升福堂,神靈佑護,萬災不幹。

4、五臘日,五行旬盡,新舊交接,恩赦求真,降注生氣,是五帝攢會之日,查生人祖考及見世子孫所行善惡,以定罪福。五帝朝會玄都,統禦人間地府、五嶽四瀆、三萬六千陰陽,校定生人,延益之良日。學道修真求生之士,齋戒沐浴,朝真行道。其中,

地臘,五帝會於南方三炁丹天,校定生人官爵,血肉衰盛,外滋萬類,內延年壽,記錄長生名字。此日可謝罪,求請移易官爵,祭祀玄祖。其日不可伐損樹木、血食,可服氣,消息四大。

人為什麼失去靈氣

人為什麼會失去靈氣?學會這點,重新和天地能量連接!

有一種說法,說人在下班之後,回家之前,在車上發呆一會,這是難得的放鬆一刻。公司都是同事,家裡面對親人,唯獨在車上的一刻,一個人才有完全屬於自己的空間,這個時候是最輕鬆的。

早在兩千年前,莊子就揭示了其中秘密,和天地萬物的運行規律有關。天大地大,人在其中,天地人三合為貴。

自己一點空間,才能從天地中得到能量

莊子說,有知覺的物類,包括人,都是依靠氣息的流動,背後有一種能量的隱形連接。

比如:我們面對一片鬱鬱蔥蔥的森林時,就會感到心曠神怡,這是自然和人的能量連接;我們和志同道合的人交流時,會感到有興奮,這是能量的共振;我們和意見不合的人溝通時,會感到心累,這是能量的抵消……

萬事萬物的背後,都有一種看不見的能量在自然流動。這種看不見的能量,普通人無視,有道人會運用。

《莊子》曰:“凡道不欲壅,壅則哽,哽而不止則跈,跈則眾害生。”

凡為道是不求滯塞的,滯塞就會不通暢,梗塞不止就會互相乖戾,乖戾就會產生各種禍害。

俗話說,“堵塞不通”是百病的根源,就是這個道理。

人在嬰兒和幼年時,與“道”是最接近的,尚沒有心機和心智隔絕與天地的連接。隨著年紀的增長,社會閱歷的增多,人與人之間的磕磕碰碰,人就會形成一種穩定的心智,用來認知這個世界,也用來保護自己。

這種心智,是雙面性的,一方面保護了自己,另一方面也隔絕了自己和天地的連接,從而失去靈氣。

所以,洞悉其中道理的人,如莊子說的“棄智絕學”,老子說的“絕學無憂”,不再依賴心智來保護自我,而是放下自我,順應天地的變化,和大道同行。每天都會經歷世俗的事,卻不放在心上,這樣就留出了一個空間,道才能順暢流動,人從中獲得能量的流動。

宇宙的源頭,總是有源源不斷的活水,只有留出空間的人,才能保持自身的流暢性,保持新鮮活力。

靜默可以調理疾病,寧靜可以止息焦躁

《莊子》曰:“靜然可以補病,寧可以止邃。”

人在生病勞累之後,總是需要靜養。

因為人的頭腦每天都想很多,心中有慮,說很多話,做很多事,勞累形體,就像一碗水搖晃不止,心神不寧,養不住心神,則身體難以保持精力旺盛。

靜養,就像一碗水安靜下來,有沉澱,才有清澈,這個時候心神才能得到安靜,身體才能慢慢得到能量的修復。

莊子提出休養之法,以靜養神,《黃帝內經》也有記載:“法于陰陽,和於術數,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盡其天年。”

人,每天都給自己留出一點時間和空間,在獨處中得到安靜,在安靜中修復能量,能保持精氣神足,就最好不過了。

圖文源於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