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隨求陀羅尼

大隨求陀羅尼之介紹

著名的《普遍光明清淨熾盛如意寶印心無能勝大明王大隨求陀羅尼》,是釋迦牟尼佛在大金剛須彌盧峰樓閣為一切眾生所說,弟子阿難如實聽聞而流傳。 唐朝時,流傳到中國,由著名的不空三藏法師所翻譯。
“大隨求”就是“一切所求都如願”的意思。 陀羅尼中,有兩句子是“一切所求都如願”的意思,這在其他的咒語中是罕見的。 也從中知道“大隨求”的願求威力。 “一切所求”包括了世間(財富,健康,長壽)及出世間(求生淨土,成佛)的願求。
1.財富:

「福力常具足,穀麥及財寶,悉皆得增長」
「…一聞此大隨求大護陀羅尼,聞已,深心淨信恭敬書寫讀誦。生殷重心修習,為他廣演流布。…現世得大富貴自在,
2.健康:
「諸極惡重罪,若得纔聞此,隨求陀羅尼,一切罪消滅,安樂諸有情,解脫一切病。」
「定業不受報」
「種種疾大病,悉皆盡除滅。」
「或有非命患大疾者,皆得解脫,一切疾病皆得除滅,長患病者誦此真言,加持袈裟角拂彼病人便即除差。」
「彼人身中不生疾病,不被火毒刀杖蠱毒壓禱咒詛諸惡藥法之所損害,不被身痛頭痛,及諸瘧病一日二日三日四日乃至七日,及癲癇病悉不能為患。」
根據「宋高僧傳」所記載,不空三藏法師曾用此“大隨求”為唐玄宗治病,並得唐玄宗的極度讚賞。
3.長壽:
「以此明加護,合死得解脫,若以黑索罥,將至爓魔宮,命複倍增壽,由書帶大護,若有壽盡者,七日後當死,纔書帶此明,無上大加護」
「若人壽命欲盡,誦此真言複得延命增壽,久久命存,常獲安樂,得大念持。」
4.求生淨土:
「由纔書此明,一切樂豐盛,安樂而舍壽,必生於善趣。欲生極樂國,持帶此明王,決定無疑惑。」
「若具足誦,一切重罪悉皆消滅,得無量福德。死必生極樂世界,雖作極重罪,不墮地獄。殺父母,殺羅漢,破和合僧,出佛身血,燒經像,穢伽藍,謗諸人,謗諸教,自是非他,如是作重罪,決定生極樂界,上品生。自蓮花中化生,更不受胎生。」
5.成佛:
「唯成佛近人先聽是真言,成佛遠人世世不聽是真言。」
「毘盧遮那如來,自法界智中,盡無數劫求得。由是名隨求即得真言。一切諸佛不得是真言不成佛,外道婆羅門得是真言成佛速。」
「能護愛樂供養佛菩薩聖眾之人。能護書寫受持讀誦聽聞大乘經典者,又能滿足修佛菩提者。」

“大隨求”的其他功效: “大隨求”的其他功效:
1.成就一切真言法:也就是其他的密咒也因而成就,因為念此咒後,等於入一切壇。
「一切真言法,皆悉得成就,成入一切壇,得成三昧耶」
「若修密言時,此護最為勝,安樂修諸明,悉得無障礙,一切密言教,悉皆得成就,成入一切壇,速成三昧耶」
2.能摧滅難調的極惡重罪。
3.鬥戰危險處,不被怨沮壞;他敵皆滅壞,終無怨敵怖畏。 4.壞滅諸魅鬼:猛惡吸精氣,常害有情類的魅鬼皆悉被滅除。
5.咒詛法無效,不被蠱毒中:別人作的黑法、降頭都被化解。
6.水火、刀杖(戰爭)、雷電、霜雹和黑風惡暴雨等災難皆得解脫。
7. 所求願悉成:一切所希願,悉皆得如意。
8.若有女人懷胎,持此陀羅尼,都能使胎兒平安,生產安樂。
9. 出言令樂聞,所至獲恭敬:所說的話,別人都能樂意聽;所到的地方,都能得到別人的恭敬。
10.惡夢不能侵:都能得到深熟甜蜜的睡眠。

大隨求陀羅尼心咒

老闆只能給你機會,不能給你榮華富貴

老闆只能給你機會,不能給你榮華富貴 網友分享


從前,有一個賣水果的攤子,老闆因為年歲大了,無法久站招呼客人,於是就貼條子徵店員。

過了幾天,來了一個年輕男子,問老闆一個月要用多少錢請他來幫忙,老闆笑著說:「我們這小攤子生意,哪裡付得出月薪,當然是看你的努力,一天能賣多少水果,收到的錢就給你十分之一,每天領現。

年輕人聽了,上下打量眼前這個破舊攤子,就臭著臉說不行,這太沒保障了,說完掉頭就走。

過了幾天,又來了一位小伙子,問老闆薪水怎麼算,老闆又把領日薪的話說了一遍,這位小伙子聽了也想了一下,又問:「日領月領都沒有關係,重要的是這水果攤一個月收入大概多少啊?」

老闆說水果有分季節,生意也有淡旺季,好的話可收五萬元,不好的話可能只有一萬元。

小伙子聽了破口大罵,說這種生意做一輩子也得不到榮華富貴,只有笨蛋才會來賣水果。

同樣的,說完就走了。

又過了幾天,又來了一位小男孩,問老闆薪水怎麼算,老闆同樣是說領日薪。

小男孩聽了就笑了笑,對老闆說,可不可以在節日和周末時,把日薪的抽成比例調高,領當日收入的十分之二,如果當天收入超過一萬元,就領十分之三,如何?

老闆哈哈大笑摸著小男孩的頭說:

「你真聰明,還知道節日和周末的生意比較好,就按照你所說的去做吧!不過,就算是節日或周末,營業收入要超過一萬元,可不容易啊!」

就這樣,小男孩開始用清水把水果都洗一遍,然後每天不停地變換水果的位置,節日或周末時,就貼出幾張海報,寫著消費滿一千元就送一百元的水果,任憑顧客挑選。

想不到第一個月,小男孩就領到了三萬元以上的薪水,等於平均日薪一千元以上。

水果攤老闆雖然付出了不少薪水給小男孩,但他也樂得每天坐在搖椅上,看小男孩跑進跑出的,為他賺進比以前更多的鈔票。

幾年後,小男孩賺了不少錢,就把老闆的水果攤買下來,經過他的巧思,設計出更多促銷方案,生意比以前又更好,利潤當然也更高,於是他立刻開了第二家店,過幾個月又開第三家店,等到小男孩長大成人時,他已經成為億萬富翁,不到三十歲就擁有了榮華富貴。

根據調查,全世界的上班族,有百分之七十以上,都不滿意老闆給的薪水,即使知道老闆的生意下滑,收入減少,這些人仍然主張老闆要付更多的薪水。

很顯然的,這百分之七十的人,就是第一個來應徵水果店的年輕人。

他們要的只是一份保障,不管他們是否有全力去工作,或者他們的上班是否真的有幫到老闆,他們就是要老闆給自己一個穩定且不能打折扣的死薪水。

此外,我們相信,在這百分之七十的上班族中,也有不少是第二個來水果店找工作的小伙子,這類的上班族,都以為天底下的老闆,一生下來口袋裡就塞著一堆榮華富貴,住豪宅開好車吃美食,如果老闆不多分點好處給你,就是小氣吝慳,或心胸狹隘的守財奴,因此,只要工作一段時間,發現老闆不是很大方,或者感覺自己從事的產業沒有發展前景,就立刻跳船走人,結果就是不停換工作,然後,不停地在新老闆面前咒罵舊老闆的小氣和不是,直到老邁,還是找不到榮華富貴。

天底下沒有一個老闆,會送你榮華富貴的,老闆能給你的只有「機會」,你只有掌握手上的「機會」,為老闆增加收入,為公司賺到更多利潤,你才能反過來借用公司和老闆的資源,讓自己的船,因為公司的水漲而跟著高升。

不管你是賣水果或賣電腦,是做熱門或冷門產業,只要你能想通這個道理,你就能像小男孩一樣,從老闆手中接下更多的榮華富貴。

河流為什麼不走直路

河流為什麼不走直路??


佛學院的一名禪師在上課時把一幅中國地圖展開,問:“這幅圖上的河流有什麼特點?”

“都不是直線,而是彎彎的曲線。”

“為什麼會是這樣呢?也就是說,河流為什麼不走直路,而偏偏要走彎路呢?”禪師繼續問。

學僧們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了,有的說,河流走彎路,拉長了河流的流程,河流也因此能擁有更大的流量,當夏季洪水來臨時,河流就不會以水滿為患了;還有的說,由於河流的流程拉長,每個單位河段的流量就相對減少,河水對河床的衝擊力也隨之減弱,這就起到了保護河床的作用……

“你們說的這些都對。”禪師說,“但在我看來,河流不走直路而走彎路,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走彎路是自然界的一種常態,走直路而是一種非常態,因為河流在前進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障礙, 有些障礙是無法逾越的。所以,它只有取彎路,繞道而行,也正因為走彎路,讓它避開了一道道障礙,最終抵達了遙遠的大海。”

【慈宗彌勒法門】 (上)

【慈宗彌勒法門】 (上)

 

彌勒菩薩當來下生之時父親名叫善淨,彌勒菩薩母親名淨妙。菩薩雖得胞胎如游天宮,菩薩從母親的右脅出生,身金色,具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端正無比。彌勒降生以後,在家歲月不多就出家,到龍華樹下,「早起出家,即於是日初夜降四種魔,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大正藏》卷14第430頁下)

彌勒成佛後,在三次大法會上轉大法輪,共度化二百八十二億眾生解脫生死、證阿羅漢。所以歷代都要有人發願於彌勒出世時,再生人間,以參預龍華法會。彌勒佛的教化並不只有龍華三會,還有其它無數有緣眾生,《賢愚經波婆離品》中釋迦牟尼佛說:如是比丘,三會說法,得蒙度者,悉我遺法種福眾生或三寶中興供養者,出家在家持齋戒者,燒香燃燈禮拜之者,皆得在彼三會之中,三會度我遺殘眾生然後乃化同緣之徒。( 《大正藏》卷4第435頁下)這裏也說明將來彌勒佛出世得度的人,多是現在供養三寶(當然也包括供養彌勒菩薩,因為他也是釋迦教法中的一個大菩薩),勤行善法的人。

彌勒菩薩成佛後,釋迦佛的大弟子迦葉尊者,因受佛陀世尊之托,從禪定中起,將釋迦佛的法衣傳給彌勒佛,然後迦葉才般涅般。彌勒佛住世弘法有六萬年,入滅後正法住世六萬年,像法二萬年,就進入末法了,而漸待下一尊佛出世。

二、彌勒願行
與其他佛菩薩一樣,彌勒菩薩在因地修行時也發有大願,《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緣不食肉經》中彌勒(於因地時)發願:願我世世不起殺想,恆不啖肉,入白光明慈心三昧,乃至作佛,制斷肉戒。 (《大正藏》卷3第458頁下)這是菩薩慈心不殺的願心,也是菩薩的初發心,是菩薩慈悲心的標志。

《悲華經》中彌勒(於釋迦佛前)發願:於刀兵劫擁護眾生。我得釋迦大師要契咐囑,不念我者尚不捨之,況於念我者哉。《慈氏菩薩誓願陀羅尼經》中彌勒發願說讀誦此經:若有眾生於未來世末法之時,能讀誦受持者,設以宿業墮阿鼻獄者,我成佛時,當以佛力救拔出之,復與授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大正藏》卷20第600頁下)這些願心都顯示了菩薩無比的慈悲之心。

《大寶積經彌勒菩薩所問會》中彌勒(於因地時)發願:若有眾生薄淫怒癡成就十善,我於爾時乃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大正藏》卷11第631頁中)彌勒菩薩成佛時世間的眾生的心地是相當清淨的,那時菩薩下生成佛,「由彼菩薩本願力故」。這與釋迦佛不同,釋迦佛是發願在五濁惡世成佛,度化眾生。其實彌勒菩薩早已證得無生法忍,所以未證菩提,這是其願力所致,在經中釋迦佛說:菩薩有二種莊嚴、二種攝取。所謂攝取眾生,莊嚴眾生;攝取佛國,莊嚴佛國。彌勒菩薩於過去世修菩薩行,常樂攝取佛國,莊嚴佛國。我於往昔修菩薩行,常樂攝取眾生,莊嚴眾生。然彼彌勒修菩薩行經四十劫,我時乃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由我勇猛精進力故,便超九劫,於賢劫中,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大正藏》卷11第629頁下)

彌勒菩薩因地發願,從過去久遠劫初發心修行起,累積無量福德與資糧,《佛說彌勒大成佛經》中彌勒菩薩成佛後說:本為救汝等,國城及頭目,妻子與手足,施人無有數。今始得解脫,無上大寂滅,當為汝等說,廣開甘露道。如是大果報,皆從施戒慧,六種大忍生,亦從大慈悲,無染功德得。( 《大正藏》卷14第430頁下)

彌勒菩薩有大願行,所以見聞菩薩、念誦菩薩的名號就有種種利益。《上生經》中說:但聞彌勒名合掌恭敬,此人除卻五十劫生死之罪,若有敬禮彌勒者,除卻百億劫生死之罪,設不生天,未來世中龍華菩提樹下亦得值遇,發無上心。(《大正藏》卷14第420頁中-下)

《上生經》中說:佛告優波離,汝今諦聽,是彌勒菩薩於未來世當為眾生,作大皈依處,若有皈依彌勒菩薩者,當知是人於無上道得不退轉,彌勒菩薩成多陀阿伽度阿羅訶三藐三佛陀時,如此行人,見佛光明,即得授記。( 《大正藏》卷14第420頁中)

正是彌勒菩薩有大願行,對眾生有大利益,而且彌勒菩薩的利益眾生是真實不虛的,很靈驗,這使得歷代多有信仰這位未來佛的。信仰者紛紛造像供養,南北朝時云崗石窟,其中第一、三、六、七、八、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七窟中,都有供奉彌勒菩薩。敦煌千佛洞也有彌勒下生圖及婆羅門女聽聞彌勒說法圖。

三、彌勒信仰
彌勒菩薩是一生補處菩薩,又有大願行,所以信仰的人就多。早期彌勒信仰源於印度,是隨著彌勒經及聖像的出現而產生的。彌勒像在佛滅后四八○年時代,北印度有位阿羅漢阿利難陀,以神通力,帶名雕刻家上兜率天,看彌勒的慈容,然後來人間造成人間第一尊彌勒聖像,這尊像法顯在公元三世紀末去印度時曾見過。近代考古學家,在印度犍陀羅地區,還發現公元二世紀末期的彌勒聖像。

唐代末年的布袋和尚,慈悲度眾,示寂時留有一偈「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因而被視為彌勒菩薩的化身,民間不斷地描繪其圖像流傳。中國歷代繪制彌勒菩薩的圖像,大多以布袋和尚為依據。彌勒信仰傳入中國後,釋道安與弟子法遇等八人求生兜率淨土,信仰彌勒而影響後人(彌勒淨土分兩種,一是彌勒未來成佛時所成就的人間淨土,二是彌勒菩薩現在居於天宮說法的兜率淨土。因此有上生信仰和下生信仰的不同,彌勒法門通常是指上生兜率淨土的方法)。而唐代玄奘、窺基師徒,信仰彌勒,也求生兜率淨土,並勸眾生求生兜率,大力弘揚彌勒法門,使得這一信仰得到了發展。

在彌勒相關經典中,在《大正藏》卷3中有關於彌勒菩薩因地修行的經典《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緣不食肉經》一卷,譯者不詳。在《大寶積經》第四十二會有菩提流志譯的《彌勒菩薩所問會》。《大正藏》卷12有竺法護譯的《彌勒菩薩所問本願經》一卷,它與《大寶積經》《彌勒菩薩所問會》為同本異譯。收在《大正藏》卷16關於彌勒菩薩的經典共有六種,主要是關於上生彌勒淨土和彌勒下生成佛的經典。講上生彌勒淨土的有《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陀天經》一卷,劉宋沮渠京聲居士翻譯,敘述兜率天的莊嚴,及眾生往生兜率天的方法。《大正藏》卷16中有彌勒下生成佛的五部經,內容相近,敘述轉輪聖王出現以正法治世時,彌勒菩薩降生人間,於龍華樹下成道,後率眾至見大迦葉,由大迦葉授以世尊所托佛衣(《增一阿含經》卷四十四也講彌勒下生的種種情況,與《大正藏》卷16中五部下生經內容相近。)。只是西晉竺法護翻譯的《佛說彌勒下生經》一卷,經中佛與之說法的是阿難。現存羅什所譯及義淨所譯的彌勒下生經中,佛陀與之說法的是舍利弗。所以人們有時把竺法護翻譯的《佛說彌勒下生經》看成是另一種版本的下生經。

《佛說彌勒大成佛經》一卷,鳩摩羅什翻譯,羅什又譯有《彌勒下生成佛經》一卷。後者概略地講述了彌勒下生成佛的種種情況,與前者相比,偈文少了,內容也較為概略。義淨譯有《佛說彌勒下生成佛經》,全文首尾是長文,其余都是偈頌。文後有注說:《開元錄》《彌勒下生經》前後六譯,三存三失,而此本亦在三存之一也。則宋藏無此經者,失之耳,今得於丹藏而編入之。 (《大正藏》卷14第428頁中)

《大正藏》卷16中還有《佛說彌勒來時經》,失譯者,內容與其它下生經相近,只是較簡略。除了上述經典外,還有《楞嚴經彌勒菩薩圓通章》,也記述了彌勒法門思想。歷代的大德還對彌勒法門的經典做了注疏,如隋吉藏的《彌勒經游意》一卷,唐憬興撰《彌勒成佛經疏》一卷、《彌勒上生經疏》一卷以及《彌勒下生經疏》一卷,(新羅)元曉《彌勒上生經宗要》一卷,唐窺基《彌勒下生成佛經疏》一卷。在續藏中還有唐代失撰人名的殘卷《彌勒上生經述讚》及《彌勒下生經述讚》各一卷。

她是誰

佛家故事–她是誰

禪堂中死一般的寂靜,寂靜得似乎空無一人,只有守關的老禪師心中清楚,
參加這次閉關的四十名法師今天已經到了最後一關——破生死關; 生死觀亦稱情欲關,情欲不斷,生死難了,但願這些法師今天能不出意外,順利過關。

就在守關老禪師擔憂默禱中,門外傳來了陣陣爭吵聲,是禪堂外護關的師父與一名女子在爭吵, 老禪師輕輕打開房門想勸阻爭吵,可就在這時,那名女子猛地推開了房門,突然一步闖進了禪堂, 守關法師再想攔時已經遲了,

隨著門響四十位破關的法師幾乎同時睜開了眼睛,他們被眼前的這位女子驚呆了,
一位亭亭玉立的美麗少女,是那樣的秀美、端莊、俏麗、輕盈, 她的目光掃遍了每一位端坐的禪師,並報以淡雅溫柔的一笑,那攝人神魂的一瞥,那動人心魄的一笑,足以讓每一個見到她的人終生難忘。

守關的老禪師恭敬地合掌相問

:「請問女施主進我禪堂,不知有何貴幹?」
 :「阿彌陀佛!得知眾位法師在此閉關,我特來供養每位法師僧鞋一雙,請老禪師慈悲,滿我心願。」
 :「既然如此,請施主將僧鞋留下,待出關之後老納替施主分發便是。」
 少女輕輕一搖頭,含笑答道:「我發願將每雙僧鞋親自為法師們穿上,請禪師慈悲,這樣既滿了我的心願,也滿了諸位法師的難言之願。」

此時禪堂中四十位法師一聽少女要親自為自己穿上僧鞋,無不怦然心動,個個面露欣喜之色。

老禪師無奈地歎息一聲,合掌應道:既是如此,施主請便。

少女輕移蓮步,依次為每一位法師躬身穿鞋,那姣美的笑臉,那柔軟的雙手,那阿娜的身姿,那沁人的幽香, 使每個法師無不暗暗自慨:能與此女相伴一日,死也足矣!

當少女為最後一位法師穿好僧鞋,準備離開禪堂時,才發現禪堂的門已經被鎖死了,
少女來到老禪師面前問道:師父將小女子鎖在禪堂內,不知有何打算?我怎麼出去啊?
老禪師面沉似水,冷冷說道:「你今天還打算出去嗎?」
:「是啊,僧鞋已經發完了,我也該回家了。」
:「寧攪千江水,莫動道人心!你今天攪擾了我禪堂內四十位法師的道心,你還打算活著走出禪堂嗎?」

少女驚慌地問道::「我是來佈施僧鞋的,法師們見色動心,難道是我的錯嗎?快把門打開放我出去。」
:「放你出去很簡單,但你得把一樣東西留下。」
:「請問法師你想要把我的什麼東西留下?」
:「你的命!老法師斬釘截鐵地說。

少女淚眼流情、楚楚動人地跪倒在老禪師面前委屈地問道:「為什麼要我的命?」
:因為你今天種了一個惡因,在你面前只有兩條路:
一 、你將四十世輪迴女身,分別嫁給這四十位因你而動心的法師,他們也將輪回在六道,不論他們投生在那一道中,你都得隨業嫁。
二、就是你今天死在這裏,斷了這四十世輪迴之因。

少女驚恐地睜大了美麗的雙眼,任由委屈的淚水流下面頰,

:「我再沒有別的選擇了嗎?」
:「是的!兩條路由你自己選。老禪師堅決地回答道。」
少女緩緩地對老禪師說道:「麻煩您給我找一條絲絛,我寧可把命留下,也不願再輪迴四十世女身。

聽到少女的話,禪堂裏的四十位元法師全部驚呆了,看到剛才還是嫵媚動人的少女如今卻是神色凝重地手持絲絛,慢慢地走向門前去結束自己美麗而寶貴生命,無不為之惋惜。

少女自盡了,就吊死在禪堂門前的橫樑上,那曾經是春情勃動的生命,如今已火滅煙飛,那曾經豔如花蕊的臉龐,如今已蒼白冷漠,但仍不失她的美麗。

三天以後,少女的屍身開始散發出腐臭,蒼白美麗的面頰也變了顏色,可老禪師就像什麼也沒發生過一樣,每天護守著禪堂內這四十位閉關的師父們。隨著時間一天天的推移,少女的屍身一天天也在發生著變化,

原本婀娜苗條的身軀,現在已經腐爛的臃腫不堪,那曾經令人心動的面孔如今變成淡綠色,不斷滲出的腐液,散發著令人作嘔的惡臭,閉關的師父們已經無法忍受了,想要請老禪師打開門窗換換空氣,並把這具女屍移出去,可老禪師仍然像無事人一樣,繼續無言地守候在禪堂內。

第七天,四十位閉關的師父們,面對著這具奇臭無比又令人恐怖的女屍再也忍無可忍的時侯,女屍身上的一塊腐肉脫落了,裙子和褲子也同時脫落了,這時大家才看清,腐肉脫落的地方露出了駭人的白骨,上面爬滿了蠕動的腐蛆。大家再也控制不住了,幾乎是同時作嘔起來。

老禪師緩緩地從蒲團上起來,面對大家冷冷地說道:「大家想要出禪堂嗎?」
:「對!」四十個人同聲回答。
:「那好,誰能回答上我的問題,就可以出去了,想回答的請舉手。」
四十個師父同時舉手,

老禪師回手一指身邊的女屍問道:「她是誰?」
四十個閉關的師父全愣住了,啞口無言。

老禪師站在女屍面前大聲問道:「告訴我,她是誰?是那個令你們神魂顛倒想入非非的少女嗎?」
:「不是!」回答整齊!
:「現在你還打算和她廝守終生嗎?」
:「不!異口同聲!」
:「這個世界上還有讓你們值得動心的女人嗎?」
:「沒有了!斬釘截鐵!」

老禪師大手一揮:「好,出關!」

女屍身上蒙著一塊黃布,被四十個出關的師父們抬出來了,師父們並沒有散去,因為他們心中還有一個結:「她是誰?

老禪師神情莊重地帶領著大家向停放在地上的女屍頂禮三拜後,對大家說:「你們不是想要知道她究竟是誰嗎?」我走以後,你們自己看吧。

說完老禪師轉身走回了自己的寮房。

當大家緊張地掀起蓋在女屍身上的黃布時,全部驚呆了,這哪裡是他們抬出來的腐爛女屍啊?

原來是寺院裏的一尊觀世音菩薩聖像,大家恭敬地把觀音菩薩聖像安頓好後,才想起應該問問老禪師是怎麼知道的?

大家發瘋般地跑到老禪師的寮房時,老禪師已經圓寂坐化了

禪,留給我們的是啟示,不是遺憾。

************************************
醒過來

這個世界上有太多煩惱,

所以有許多人,不約而同地問了佛祖一樣的問題:
「我該怎麼做,才能不再煩憂?」
佛祖給的答案都相同:
「只要放下,你就能不再煩惱。」

有個自以為聰明的人很不服氣, 便專程去找佛祖,挑釁地問:
「世上有千千萬萬個人,就有千千萬萬種煩惱。 但是您給他們的解決方式都完全相同,那豈不是太可笑了?

佛祖沒有生氣,只是反問男子:
「你晚上睡覺的時候,會做夢嗎?」
「當然會!」男子回答。
「那麼,你每天晚上做的夢,都是一樣的嗎?」佛祖又問。
「當然是不一樣的。」
「你睡了千千萬萬次,就做了千千萬萬個夢。」
佛祖微笑地說:
「但是要結束夢的方法,卻都是一樣的, 那就是:『醒過來』!」

男子聽到佛祖的回答,啞口無言。

我很喜歡這則禪宗故事。 這則故事把煩惱比喻成「夢」,只要我們願意放下,
就能從夢中清醒來。

無論你的煩惱是什麼,方法都是一樣的。

能將我們從痛苦的地獄拯救出來的, 絕對不是別人,只有我們自己。

人生有太多包袱,我們可以選擇將它一一扛在肩上, 也能選擇瀟灑地放下它們,

而能否放下,則會決定我們未來的人生, 將繼續痛苦,還是可以享有幸福。

想擺脫惡夢的糾纏,唯一的方式是「醒過來」;
想忘卻人生的不順遂,唯一的方法就是「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