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高層次的內丹術修煉,萬法不解的金丹之謎!

道家高層次的內丹術修煉,萬法不解的金丹之謎!

道家修煉“內丹術”的最高層次,即煉成“金丹”飛升成仙。成仙是美好的嚮往,但修煉成“金丹”,強生祛疾,開慧增智,延年益壽是能實現的。

一、什麼是金丹?

歷史上道家也有直泄天機的論述,《丹經披論》說:“丹者,純陽也。”“陽者天道也。”

張伯端在《金丹四百字序》中說:“采日月二輪氣”,“奪天地一點陽”,“修丹之士采日月之精華,合陰陽之靈氣”。以上都是對“金丹”的真知灼見。

二、“內丹術”通周天,是開通“天人合一”的同步程式。

“采日月二輪氣”,“奪天地一點陽”,也不是如采一朵花,可以信手采奪的。唯有修煉道家“內丹術”通大小周天,開通人體小宇宙與自然大宇宙能量場的同步共振的程式,實現“天人合一”同步有序化。

1. “進氣”

《伍柳仙宗》講:“進氣是修道第一步要緊的功夫”。莊子講:“吐故納新”。

2. “行氣”

《雲笈七簽》講:“長生之道,在於行氣”,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行氣治百病,不通則痛,通則不痛。《聖濟總錄》講:“人五臟六腑,百骸九竅,皆一氣之所通”。

3. “聚氣”

《黃庭經》講:“仙人道士非有神,積精累氣以成真”。

4. “氣化”

丹田是陰陽氣的門戶,丹田和合陰陽氣。

呂純陽《敲爻歌》中講:“金丹混合乾坤日月精。”

上列修煉道家“內丹術”四序是環環相扣,通大小周天,開通了“天人合一”的同步程式,通大小周天即能攝取宇宙能量,《黃帝內經》講:“調陰與陽,精氣乃光”,光的層次是最高層次,見到性光是功夫。

古代道家修煉“內丹術”,在修煉操作上提出安鼎設爐,調火采藥,九轉還丹,開玄關等理論,這都是很了不起的,都是在修煉實踐中的經驗總結。

不過,這一系列的理論講的只是“漸法”。據我所知,古代修煉“金丹”有頓法,由於門派的原因,只傳少數嫡系弟子,口授心傳,不留文字,非常保密,歲月無情,人亡功失,一派茫茫,這是固守封閉造成的歷史不幸。

但倖存的是留下了浩如煙海的玄門丹經,後代還可以鑽進故紙堆玄海探秘,不過,在歷史上道家修煉“內丹術”的丹家中也有革新與保守兩派,也有隱士高手留傳真知灼見,這是客觀存在。

三、“金丹”是丹田陰陽氣合和氣化的“氫彈”。

根據我幾十年研究玄門丹經,以及修煉道家“內丹術”實踐探知,修煉“金丹”有“頓法”。

丹家張伯端在《周易參同契》中說:“陽氣始通,出入無疾”。“始通”、“無疾”,即是修煉成人體具有自我調控、自行修復的有序生命系統,就是道家講的金剛不壞之體。

四、攝取太陽能量,“金丹”刹那頃刻成。

《丹髓歌》講“金丹”修煉“藥非物,火非候,分明只是一點陽”。將煉金丹奧秘講得一清二楚了,丹田是人體中焦,所以丹田聚能向人體四方輻射,若要不死長在天,須將元氣守丹田,氣氣歸臍,壽與天齊。

《袁天罡胎息訣》說:“夫陰陽者天地之真氣,一陰一陽生育萬物”。萬物生長靠太陽這就是真理。

《黃帝內經》講:“元氣者,陽氣也”,“天之陽氣,唯日為本”,“萬物之生,皆由陽氣”。

呂純陽在《百字碑》中講:“陰陽生反復,普化一聲雷”,這就是講人體場與宇宙場共振,人天共振同步“金丹”成,怪不得道家修煉“內丹術”北派宗師王重陽詩雲:“金丹頃刻刹那成,不在三年九轉行。同輩若能先悟此,碧霞深處是前程。”

《高上玉皇心印妙經》講:“聖日聖月,照耀金庭”,“七竅相通,竅竅光明”,“金丹身中,傾刻而成”。

綜上所論,學習研究丹經,實踐修煉“內丹術”不要太迷信書本,要辯證地研究丹經,在實踐中思考總結悟道,古詩講:“紙上得來總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兩句詩值得當代丹功修煉者沉思。

圖文源於互聯網

欲界六天

法国国家图书馆藏

欲界六天>

✍距今一千多年前的敦煌稀世國寶《三界九地之圖》,是目前發現的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佛教三界九地圖,也是最早最完整的佛教三千大千世界圖、佛教天人合一圖。

此圖係依據唐玄奘所翻譯的重要佛教經典著作,《阿毘達摩俱捨論》(簡稱《俱舍論》) 所繪製。 《俱舍論》是公元4 至5 世紀時印度佛教哲學家世親菩薩的著作, 這是一部由小乘向大乘過渡的重要著作, 在佛教發展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此敦煌《三界九地之圖》是玄奘弟子宣傳俱捨學說時所用的一種圖解講義稿,是一份極其珍貴的佛教思想史圖像資料。

《三界九地之圖》系一豎長卷,從下往上描繪了虛空、風輪、水輪、金輪、地獄、九山八海、四大洲、日宮、月宮、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無色界四天等; 所謂「三山海、四大洲、日宮、月宮、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無色界四天等; 所謂「三界」, 為欲界、色界、無色界色界的初禪離生喜樂地、二禪定生喜樂地、三禪離喜妙樂地、四禪捨念清靜地, 無色界的空無邊處地、識無邊處地、無所有處地、非想非非想處地。

★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界,這裡指的是一個境界範圍或領域,如同現代語言中的商界、政界。佛教認為世界是以須彌山為中心,圍繞須彌山設立三個生命層次此為三界。把三界細化之後稱為九地,地,這裡指的是區域或領地。

★九地是從三界演化出來的,簡單分類如下:
欲界—五趣雜居地(持五戒、修十善、廣為布施)。
色界—離生喜樂地(修初禪)、定生喜樂地(修二禪)、離喜妙樂地(修三禪)、捨念清淨地(修四禪)。
無色界—空無邊處地(修空無邊處定)、識無邊處地(修識無邊處定)、無所有處地(修無所有處定)、非想非想處地(修非想非想處定)。

◆欲界六天:所謂欲界六天,即四天王天、忉利天(三十三天) 和夜摩天、兜率天(睹史多天) 、化樂天(樂變化天) 、他化自在天。另四天位於忉利天之上, 為四層大廡殿狀殿堂, 屋頂均有一對鴟吻, 兩側均繪雲彩。左右二側有文字介紹,並有紅線指引對應殿堂。

三界中的慾界:是眾生居住生活的地方,人有五欲,《佛遺教經》有「不知足者,常為五欲所牽,為知足者之所憐憫」一句,五欲,是耳、目、鼻、口、心的慾求,即財、色、名、食、睡,是由色、音、香、味、觸五人聲引起。為五欲所牽絆的人,其根源是不知足。類似於現代語言中的冒牌“剛需”,以得到為目的,以剛需為理由。持五戒,修十善,廣泛布施,修「散」可入欲界天。

★從他化自在天以下都稱之為欲界,欲界有六層天。佛在經上常說的五大類的欲望,財擺在第一,色擺在第二,財色名食睡,這是欲界裡面五大類的欲望。欲界的六層天,四王天第一層,忉利天是第二層,我們通常一般講天神,多半是講這兩種天,四王跟忉利。能夠修上品五戒十善,都能生到這個天上。這兩層天,五欲跟我們人間差不多,稍微比較輕一點。由此可知,貪戀,過分的貪戀五欲六塵,連欲界天都沒有分。

佛在經典裡面常常引用淫欲做一個比喻,四王跟忉利天,淫欲跟人間相彷彿;夜摩天就輕了,夜摩天淫欲是擁抱;再往上面去兜率天,兜率天是握手;化樂天是見面像打個招呼;在他化自在天就更輕了,可能只點個頭微微笑一笑,所以愈往上去愈輕薄。

#三界九地之圖 #欲界六天

丹道周天功的修煉方法和原則技巧

何為意守丹田?丹道周天功的修煉方法和原則技巧!

除非是先天的功能人,一般人都需要後天強化訓練才可能成功。

古人講久久行功,就會出現“六根震動”這一典型產出金丹大藥的功境:丹田火熾,兩腎湯煎,眼吐金光,耳後風生,顱內鷲鳴,身湧鼻搐。九轉丹成,就是說練成大丹大藥很不容易。當然不可能每個人都修成神仙,長期靜功鍛煉,練成小藥也很不錯,身體會比一般人更健康,比一般人更長壽。

為何意守丹田?(儘量以通俗白話講出來,考慮到各位理解情況不同)人體呼吸配合意念,反復訓練,產生能量,作用於人體經絡。而人體經絡的任督二脈是個捷徑。任督銜接人體十二正經,與奇經八脈相連。而與任督二脈關係最緊密的是人體丹田。

丹田的概念原是道教內丹派修煉精氣神的術語,已被各派氣功廣為引用。

《東醫寶鑒》引《仙經》之文,不僅指出丹田的所在,而且還闡述了丹田的功能:“腦為髓海,上丹田;心為絳火,中丹田;臍下三寸為下丹田。下丹田,藏精之府也;中丹田,藏氣之府也;上丹田,藏神之府也”。

古人稱精氣神為三寶,視丹田為貯藏精氣神的所在,因此很重視丹田的意義,把它看作是“性命之根本”。

我們知道,意守是練功人將意念,集中和保持在自身某一部位或某一事物上,以幫助意識進入丹功入靜狀態,並在此基礎上發揮意識能動性,主動感知和調整自身功能活動,來達到良好效果的練功方法與過程。

意守丹田,是練功人將意念集中並保持在丹田部位的練功方法,是眾多意守方法中的一種。更確切地講,這種方法屬於意守自身部位類中的意守穴位法。但實際練功時,人們是無法將意念僅僅守在一個穴位上,只能意守在以穴位為中心的一個範圍內。

因此,將丹田理解為這樣一個範圍更合適些。人身雖有三丹田、五丹田之說,但實際練功時,除特殊情況之外,一般所說意守丹田,都是指意守下丹田。

古人認為下丹田和人體生命活動的關係最為密切。是“性命之祖”、“生氣之源”、“五臟六腑之本”、“十二經之根”、“陰陽之會”、“呼吸之門”、“水火交會之鄉”,是真氣升降開合的樞紐,是彙集烹煉、儲存真氣的重要部位。

古人認為丹田是滋養全身的重要部位,故有“無火能使百體皆溫,無水能使臟腑皆潤,關係全身性命,此中一線不絕,則生命不亡”的說法。

方法:意念配合呼吸產生能量,作用在經絡,自然呼吸,初學者可以記錄每分鐘呼氣次數;以便檢驗功力的進展。任脈呼氣時真氣是自然下行的,呼氣時意守丹田(腹腔),位置在心下臍上這個區間。坐的姿勢也很有講究。功前喝點溫水,是同氣相求的原理。

原則:每次坐功,先入玄關(先進入心平氣和的修煉狀態),再閉眼守氣穴。就是古人說的凝神入氣穴,只有如此這般去做,意念配合呼吸才能產生真氣能量。

技巧:在方法正確的基礎上勤學苦練,童男子對師傅開頂很敏感,一般人都要苦修才有正果,找自己的敏感時間段猛練,比如初一十五,比如自己的生理峰值期,一坐下,最少需要30分鐘體內真氣才走一圈,你一天三次,每次10分鐘,進步就極其緩慢,別人可能十幾天就可以通督運行小周天,你就需要幾年。真氣走完三十分鐘,很快就能走一個小時。再練一段時間,你就可以一坐兩個小時,功夫就上去了。這是慢功夫,練得越早越好。

感覺:很多人練十幾年,說練功沒感覺,書上說丹田火炙,你感覺丹田沉重,那麼你的效果是相似的都有效,你的功夫到了那一步,自然會有丹田火炙的感覺。所以不要說沒感覺,要先問自己練的方法對不對?練功時間夠嗎?練功火候夠嗎?

禁忌:小周天通關100天期間,嚴格禁欲。女士經孕不能守下丹田,可以守中脘。一般人具體修煉,還需要特別輔導心理關。修道難,修道難,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心反復間。

通關的過程,古人雲:雷震把竅通,六根振動,十分強烈震撼,必須勇猛精進,有不怕死的決心,保持內心的鎮定,再強烈也只是一瞬間的事情,任督一通,就是地仙。

修道之人,時刻牢記: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圖文源於互聯網

謙卦哲理全篇:古今修養指南

謙卦哲理全篇:古今修養指南

謙卦第十五卦,“謙亨,君子有終”,指出君子應以謙遜立身,言語敬讓周全,行為才德兼備、言行一致。以此為準則,方能處事踏實、持身中正,最終達到亨通圓融的境界。謙德不僅在於初時的恭敬,更在於始終如一的堅持;其從容謙和,如靜水流深,能自然平息紛爭,導向清明有序的結局。這正是《易經》中“卑而不可逾”的精義,一種終結無理糾纏的從容力量。
初六.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
人生立身行事,應兼具謙遜恭敬、懇切遠慮、謙和廉潔等品德,內心充實,行事恰當。即使面對他人不滿、嫌惡甚至誹謗,也能包容接納。君子以謙道立身,將謙德內化於心、外化於行,涉世交往時胸懷寬廣、思慮深遠,行事穩重勤勉,終得吉祥。此爻強調修身之謙需由微至著,以謙德行世如渡大川,穩健而通達。
六二.鳴謙,貞吉
“鳴”既指發聲,也含明亮、傳揚之意,象徵言語中的謙德。君子處世,開口必謙誠明允,言行一致,才德兼修。面對百家爭鳴、眾說紛紜,當以相容並蓄之心虛心接納,不輕視不排斥,實事求是,尊重不同觀點,以德化人於無形。此爻提示,謙遜之言是引發共鳴、推行德化的關鍵。
九三.勞謙,君子有終,吉
人生在世,對繁重勞心之事不怠惰推諉,能任勞任怨,功成而不自居,謙讓不爭。君子思慮深遠,明曉事理,行事穩重勤勉,故能有始有終,得享吉祥。此爻強調,謙德需與勤勉並行,方能成就圓滿。
六四.無不利,撝謙
“撝”有發揮、引導之意,與謙德結合,即“推行謙道、以謙導行”。言行謙和,勤勉恭敬,無所不利。此爻指出,謙德踐行於世,貴在持之以恆、言行合一,以自我淨化帶動他人向善,故能萬事順遂。
六五.不富以其鄰,利用侵伐,無不利
修身過程中,若謙德尚未豐盈,需借身邊環境反觀自省。君子當以漸進之力,“侵”除內心偏執、洗去怨念;“伐”卻驕慢、平息私欲。能如此持守謙道,則行事無往不利。此爻強調,謙德須由內而外、推己及人,以德化心,化解紛爭,方能全身遠害。
上六.鳴謙,利用行師,征邑國
上六之謙,是謙德至深而自然感召眾人。此時宣導謙道,並非刻意而為,而是德行充盈、發自內心,使眾人共鳴回應謙和之德。利於以謙行事,言行一致,包容廣大,成為眾人敬重的榜樣。
爻辭“利用行師”警示:若因口舌之快或情緒失控而言行失當,必引發爭鬥,禍從口出。“征邑國”可引申為征服內心的憤怒、憂鬱、悔恨與煩亂,平定心境。君子以謙德立言立行,內能自省,外能導人,德行遠揚,教化無聲。
謙卦現代應用總結
謙卦所展現的智慧,不僅是古人的修身法則,也對現代個人修養與組織領導有深刻啟示。初六至上六,謙德從自我內省開始,逐步延伸至言語修養、行事勤勉、心性調和,最終影響群體與社會:
自省修身:以謙虛、敬慎為立身之本,保持內心平和,不因外界虛名或利祿而迷失自我。
言行合一:言語謙恭,表裡一致,善於傾聽與回應,避免口舌之禍,形成可靠的信任感。
勤勉行事:對待工作與責任,克服懶散與驕傲,承擔任勞任怨,既努力又不居功,方能建立長久成就。
化德於人:謙德不僅內守,更需外化,善用影響力與領導力,鼓勵團隊共鳴,推廣正道,形成正向循環。
心境調和:面對壓力、挑戰或他人批評,以謙克之,平息內心怨恨與焦躁,保持冷靜與理智。
德行共振:在達到謙德圓滿後,能以行動示範,影響更大範圍的人群,使德行共鳴、善化社會,形成現代領導者之典範。
謙卦提醒我們:謙不是退縮、矮化自己,而是一種自我節制、言行慎重、心性調和、以德導人的力量。現代生活與工作中,謙德的實踐可轉化為:尊重他人、平衡權力、傾聽反饋、承擔責任、化解衝突、凝聚團隊,最終達成個人與組織的雙重成功。
謙卦之智慧,正如古人所言:「卑而不可踰」,在現代亦可作為人生指南:謙遜而不自卑,慎言而不懦弱,德行內外一致,則可趨吉避凶,成就圓滿人生。

道家四步修煉法

道家四步修煉法,功成可大補先天元炁、通曉世事因果!

內丹術是中華道家文化瑰寶,是中國古人感悟宇宙與人生的智慧結晶。它體現了人類對生命永恆的追求,是一套全方位的人體再造手段。內丹修煉通過一系列的方法來補足人體缺失的精氣神,使人體恢復到疾病全無的健康狀態。

然後更進一步對人的思維意識進行提煉昇華,最終使人證悟大智慧,徹底擺脫各種煩惱,成為一個逍遙于世間的神仙般人物。

這個過程就是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四大步。

丹道修煉中的漏盡通在小周天功法時已達到,重返童真之體,天眼通能見天地間一切事物;天耳通能聞十方之聲音,宿命通能曉世事因果,他心通能知別人思想,神境通能推往知來,洞察隱微。

一、築基入手功夫(道術)

內丹築基階段,主要是補足人體生理機能的虧損,同時初步打通任督和三關的路徑,直至氣通、熱通、全身通,為煉丹運藥作準備。

內丹道術階段,先要入室靜坐,調身、調心、調息,止念守竅,做到松、靜、自然,心息相依,這和丹功師父的要求也大致相同。

精、氣、神是維持人生命的三寶,築基功夫就是要補足三寶,使人精滿、氣足、神旺,達到三全。

精滿現於牙齒,氣足現於聲音,神旺現於雙眼,築基完成後,牙齒健全,聲音洪亮,二目有光,說明人的生命力旺盛,直至寒暑不侵才算陰精牢固,便可修煉內丹。

二、煉精化炁(初關仙術)

初關仙術階段,屬於小周天丹功,小周天又名轉河車,以泥丸宮為鼎,下丹田為爐,行煉精化炁之丹法。

這段丹功以元精為藥物,以氣為動力,以神為主宰,最後將精和氣煉化為炁,便是丹母,元精是無形無質的,和後天自然界的物質不同,屬於先天的機能,它的本源是元炁,二者相互轉化,動為元精,靜為元炁。

人之元炁稟受于父母,生後隱藏在炁穴(下丹田)之中,長到十六歲,兩腎間元炁自然萌動,有暖信至陽關。

內丹家要“逆而成仙”,便留住元精,煉精化炁,行小周天功法,還精補腦。

三、煉炁化神(中關仙術)

煉精化炁的小周天丹功完成後,便經過“入圜”(釋教稱坐關或閉關)的過渡階段,轉入煉炁化神的大周天丹法。

小周天要求精不漏,大周天要求炁不漏,炁比精更易洩漏,因此大周天自始至終強調防危慮險,以免炁散而功敗垂成。

大周天時人體的精氣全化為炁,只剩下神和炁兩個成分,只在中、下二丹田之間運轉,不再循河車之路,使神炁合煉而歸於神,為二歸一的中關仙術。

中關實際上是進一步煉藥的功夫,使神炁凝結,從有為過渡到無為。

四、煉神還虛(上關仙術)

內丹學中認為道即是虛無。丹經中以〇代表虛,宇宙中只有〇是不壞長存的,神歸虛無,就完成了三歸二、二歸一、一還〇的全過程,稱為與道合真了。

煉神還虛為丹功的最高階段,純入性功,約為九年,前三年乳哺陽神,後六年有出神之景。

道家內丹養生術,今多有不習者,或不遇名師,或無暇修習,為了使神秘的道家內丹養生術能服務於當今社會,推出網路直播秘修課程。

不論是治病養生,還是丹道修煉者想突破瓶頸,絕對值得您學習。通過修習,人的生命本源能量得到充電,肉體精神皆能質的飛躍,不僅身心強健,更是智慧提升。

圖文源於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