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我在峨眉山閉關的經驗(重要的成就法門!)

1172516_610299175659201_478697180_o佛法是非常科學的實證,因此,大家應各走各的路,個人選定一門深入,至死不變。有人修念佛三昧,那還是依此修,有人持大悲咒習慣還是持大悲咒,有人念六字大明咒達到一心不亂,則還是念六字大明咒;或修六妙門、白骨觀,種種法門都可以,但是,大家不要變來變去。有人如果有其他信仰禱告,一樣的可以各走各的路線,選定一門。或者有人說:「我什麼法門都用不上路」,那你就用觀世音法門。

我現在講話的聲音與外面車水馬龍的聲音,大家都聽到了,但不要注意聽它;現在鞭炮聲也聽到了。鞭炮放過就清凈了,本來清凈的。這是最粗淺的觀音法門,馬上可以體會。不管是念佛也好,走任何修行法門,慢慢寧靜迴轉來可以聽到自己身體內部的聲音,不需做任何功夫。身體內部本來是有聲音的,為什麼大家聽不見?如果從事科學研究,人體血液的流動,心臟的跳動,身體內部音聲的震動,卻比一顆原子彈爆炸的聲音還大。老子說:「大音希聲」。宇宙運行的聲音很大,可是人們自己習慣了,反而聽不見。銀河系統聲音最大,我們人類也聽不見。連我們身體內部的音聲也是一樣聽不見。

什麼時候你才聽見呢?當人睡下去靠在枕頭上,還沒有睡著以前,你用手把兩耳朦起來,像包餃子把耳朵合攏起來,此時就聽到心臟血液流動聲音很大。搭乘飛機時的噪音或在戰場上炮彈爆炸的巨聲,拿手朦起耳朵,同樣比較容易與外界音聲隔離;那時,內在音聲就很大。但是,修持觀音法門的人,在靜態之時,可以聽到自己內在的音聲;即使在最熱鬧的地方,還是可以聽到自己內在的音聲。修持到此地步,身體上的轉化,可以到達相當的情況。慢慢聽自己內部的音聲靜下去,血液流動、心臟跳動的音聲都靜下去,靜到什麼程度呢?連身體內部的音聲都清凈了,那時會出現一種非常奇妙的音聲。順便告訴你們,當年我在四川峨眉山頂上閉關時候的經驗。

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在峨眉山頂上,冰天雪地中,夜裡起來靜坐,萬籟俱寂,飛鳥亦無,清凈境界,如身游太虛中,安心自在,就像神仙境界一般非常舒適。而且常聽到虛空中天樂之音,非常美妙。因而想到莊子所謂「天籟之音」。莊子形容冷冷然、清雅悠美渾厚的音聲,那真是聞所未聞的天音。依我的經驗,現在雖在吵鬧的都市中,心靈一靜,天籟的梵音仍然可以聽到,與嘈雜的音聲毫不相礙。所以懇切希望諸位依此修觀世音法門,一定會有所成就

現在引用《楞嚴經》觀音圓通法門這一段經文,再加以說明。

【爾時觀世音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世尊。憶念我昔無數恆河沙劫,於時有佛出現於世,名觀世音。我於彼佛發菩提心。彼佛教我從聞思修,入三摩地。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瞭然不生。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覺所覺空。空覺極圓。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圓明。獲二殊勝。一者,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與諸眾生同一悲仰。】

二十五位菩薩,一一起來報告心得,現在輪到觀世音菩薩起立自述。先向佛頂禮,然後向佛報告說:「我現在回想過去無量數劫以前,那時有一位觀世音佛出現世間,我就在佛前發起求證自性正覺的菩提心。觀世音佛就教我;從聞、思、修(聞聲、思惟、修證)三個階段去修持,證入如來的正定三昧,(三昧就是三摩地音聲縮短的翻譯)。我從聞思修入三摩地。」他說:我一上坐,耳根清凈自然聽到外界一切音聲,乃至呼吸的聲音,對於這些音聲不討厭它,也不用心去聽它,第六意識不起分別,慢慢靜下來,自然聽到自己內在生理血液循環流動的音聲,再靜下來,忘記了所聽的聲音,就入與能聞的自性之流,忘去所聞的聲音之相。「入流亡所」,忘掉所聽的音聲,乃至於念佛的音聲都沒有了,內在的聲音也沒有了,外面的聲音也沒有,完全清凈到極點,再由這了無所聞的寂滅中進修,有聲與無聲動靜兩種境象,都瞭然無礙,卻一念不生。

我們耳朵聽到有聲音是動相,注意聽到「沒有聽到的」叫做靜相,動相與靜相都是生滅相對法,道不在動相與靜相上,所謂「動靜二相瞭然不生」。聲音來聽見動相,聲音沒有了聽到靜相;有時當我們很靜的時候,忽然又來聲音,馬上又聽到動相,動靜只是現象的不同。我們能聽動相與能聽靜相的,不在聲音本身,更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無所不在,而心理卻明明白白,沒有動過。動來知道動,靜來知道靜,能知道動與靜這個沒有動過,生而不生,用而不用。如此再加以精進,能聞與所聞的作用功能,都渙然冰釋凈盡!能聽聲音的本題功能,以及所聞聲音的作用,不管動與靜,都渙然釋然,「盡聞不住」,你甚至於覺得超越跳出宇宙觀念的範圍,如此,再進一步就可以徹底明心見性,與形而上的道體渾合為一。

「覺,所覺,空;空,覺,極圓;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我們聽聲音後面還有能感覺到自己在聽的,那個覺性與所覺的聲音,能覺與所覺都空掉了,空的境界與自己大徹大悟的境界都沒有了,能所雙亡,盡聞無相的境界也無所住,空與覺性就渾然一體,至極於圓明之境。

「空,所空,滅」,能空與所空的現象也沒有;「生滅寂滅」,自然就滅盡生滅的作用;於是絕對真空的寂滅自性就當下現前。空去能生能滅的,達到渾然一體圓明道體,所以到此時,呼吸也停了。(呼吸法是練氣修脈的方法,它本身是生滅法。凡是生滅法都是現象,不是道體。在此告訴你們一個重要道理,我們念頭思想先動,還是呼吸氣先動?念頭動了氣就動了。一個人如果念頭完全不動,呼吸自然停止;呼吸停止的時候,身體本能也就完全充電貫滿。所以練氣功修九節佛風種種呼吸往來的修法是很笨的事,不能完全充電;真正充電的時候,念頭完全不動,不呼也不吸,就充電了。)

那麼,你把握觀音法門,慢慢向內聽聲音,達到一念不生,身體氣脈自然起變化,定力也增加了。因念頭完全靜止,呼吸不往不來,自然腿就容易打通。坐著舒服極了,不想下座,動也不想動了,坐上七天七夜又有何困難?到此時,形而上的道體自然完全呈現了,突然超越世間出世間所有的境界。十方世界立即洞徹圓明,(十方代表整個空虛宇宙)豈止是天人合一,完全圓滿清凈一體了。

這時,獲得兩種特殊勝妙的功能:上合十方一切諸佛,本元自性的妙覺真心,與過去一切所有成就的聖賢諸佛,心心相印,同具有大慈大悲的能力;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天、魔、人、畜生、餓鬼、地獄),與眾生的心慮同體。故與一切眾生同樣具有悲天憫人的行止,不分上下。所以說,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觀音菩薩妙難酬,清凈莊嚴累劫修……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度人舟。」

我常希望女性的道友們,尤其用功不上路,智慧不開、福報不具足,求求最同情女性的觀世音菩薩。男性也一樣。古代禪宗很多位祖師,就以專心稱念「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而大徹大悟。有這些先輩作榜樣,我們更應效法學習觀世音耳根圓通的修法。佛當時教導弟子,一般聲聞眾也都是聽佛的聲音而入道、證果。因為東方娑婆世界眾生耳根最為靈利,一切修法皆靠耳根而傳導,不管禪宗、凈土、密宗任何法門,都離不開觀音法門。尤其初步靜坐,必需由此入手。佛經叫「預流向」,準備證果向此方修;修成功了就叫「預流果」。不由此修,想成就道果,無有是處。

摘抄自南師《定慧初修》

切不可把自己看得過重

【切不可把自己看得過重】

557305_426941384023235_2043203486_n

一只駱駝辛辛苦苦穿過了沙漠,一只蒼蠅趴在駱駝背上一點力氣也不花也過來了。

蒼蠅譏笑說:「駱駝,謝謝你辛苦把我駝過來。再見!」

駱駝看了一眼蒼蠅說:「你在我身上時我根本就不知道,你走了也沒必要跟我打招呼,你根本就沒有什麼重量,你別把自己看太重,你以為你是誰。」

英國文學家蕭伯納一日閑著無事同一個不認識的小女孩子玩耍談天,黃昏來臨時蕭伯納對小女孩說,回去告訴你媽媽,說是蕭伯納先生和你玩了一下午,沒想到小女孩子馬上就回敬了一句:「你也回去告訴你媽媽,就說瑪麗和你玩了一下午。」

後來,蕭伯納對他人講,人,切不可把自己看得過重。

著名表演藝術家英若誠曾講過一個故事。

他生長在一個大家庭中,每次吃飯都是幾十個人坐在大餐廳中一起吃,有次他突發奇想決定跟大家開個玩笑,吃飯前他把自己藏在飯廳內一個不被注意的櫃子中,想等到大家遍尋不著時再跳出來。

尷尬的是大家絲毫沒有注意到他的缺席,酒足飯飽大家離去,他才蔫蔫地走出來吃了些殘湯剩菜。從那以後他就告訴自己:永遠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否則就會大失所望。

蘇東坡年輕的時候是個傲氣十足的人。一日在田間小路上行走,忽然和一個村姑狹路相逢,村姑挑著一擔泥,兩個互不相讓。最後村姑提出她出一上聯,若蘇東坡能對上下聯她就甘心讓路。

村姑的上聯是:一擔重泥擋子路。

蘇東坡一聽這個上聯可生了得,一時竟想不出下聯。兩邊在水田裡插秧的農夫大聲笑。情急之下蘇東坡竟然大聲回應:兩旁夫子笑顏回。然後,蘇東坡脫下鞋襪為村姑讓了路。

事實上一個人的輕與重,貴與賤決不是自己能訂下標准的,平靜謙和,不事張揚才是最重的分量。

北京大學開學的日子,一個新生攔住了一個看門的大爺讓他照顧一下箱子。第二天才發現這個看門的大爺竟然是北京大學副校長,著名學者季羨林。這位學貫中西的學者竟然能夠如此看輕自己,也許正是他成為當代學人榜樣的原因之一。

不把自己看得太重其實是種修養,種風度,種高尚的境界,種達觀的處世姿態,是心態上的一種成熟,是心志上的一種淡泊。

用這種心態做人可以使自己更健康,更大度;用這種心態做事可以使生活更輕鬆,更踏實;用這種心態處世可以使社會更和諧。

應當給親人怎樣的臨終關懷

60616_499335773424157_2135668535_n

應當給親人怎樣的臨終關懷
作者 王慧君

一個遭遇車禍的22歲男性被送進了監護室,此時的他生命垂危,幾乎不能說話。然後,在長達3個小時的時間?,醫院不允許家人進入病房看望這個隨時會告別人生的親人,在隨後的時間?,也只允許一個親人每隔2小時進去看望5分鐘。

在漫長的等待中,沮喪的女友只好回家了,父母也抵不住身心疲憊睡著了,直到護士通知他們病人已身亡時才驚醒過來。由於痛惜沒能在最後時刻與親人見上一面,說上幾句告別的話,家屬的悲痛驟然升溫…

這還算不上殘忍。在最後的日子?,病人常常得被動地接受這樣的「待遇」:一是過度治療。有些病人甚至直到生命的最後一息仍在接受創傷性的治療。但另一個極端卻是治療不足,也就是說,病人受到的痛苦和不適直到死亡也沒有得到充分的解脫。

那麼,生命在最後的幾週、幾天、幾小時?到底處於什麼樣的狀態?一個人在臨近死亡時,體內出現了什麼變化?在想什麼?需要什麼?我們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怎樣做才能給生命以舒適、寧靜甚至美麗的終結?

臨終期一般為10-14天(有時候可以短到24小時)。在這一階段,醫生的工作應該從「幫助病人恢復健康」轉向「減輕痛苦」。

臨終病人常處於脫水狀態,吞嚥出現困難,周圍迴圈的血液量銳減,所以病人的皮膚又濕又冷,摸上去涼涼的。但你不要以為病人是因為冷,需要加蓋被縟以保溫。相反,即使只給他們的手腳加蓋一點點重量的被縟,絕大多數臨終病人都會覺得太重,覺得無法忍受。呼吸衰竭使臨終病人喘氣困難,給予氧氣似乎是順理成章的事。但他們已失去了利用氧氣的能力,此時給他們供氧無法減輕這種「呼吸饑餓」。
正確的做法是:打開窗戶和風扇,給病床周圍留出足夠的空間。另外,使用嗎啡或其他有類似鴉片製劑的合成麻醉劑是減輕病人喘氣困難和焦慮的最好辦法。
當吞嚥困難使病人無法進食和飲水時,有些家屬會想到用胃管餵食物和水,但瀕死的人常常不會感到饑餓。相反,脫水的缺乏營養的狀態造成血液內的酮體積聚,從而產生一種止痛藥的效應,使病人有一種異常歡欣感。
這時即使給病人灌輸一點點葡萄糖,都會抵消這種異常的欣快感。而且,此時給病人餵食還會造成嘔吐、食物進入氣管造成窒息、病人不配合而痛苦掙扎等後果,使病人無法安靜地走向死亡。
靜脈輸液雖然能解決陷入譫妄狀態病人的脫水問題,但同時帶給病人的是水腫、噁心和疼痛。

在生命的最後階段,甚至是在死前三個月之久,不少病人與別人的交流減少了,心靈深處的活動增多了。不要以為這是拒絕親人的關愛,這是瀕死的人的一種需要:離開外在世界,與心靈對話。
一項對100個晚期癌症病人的調查顯示:死前一週,有56%的病人是清醒的,44%嗜睡,但沒有一個處於無法交流的昏迷狀態。
但當進入死前最後6小時,清醒者僅佔8%,42%處於嗜睡狀態,一般人昏迷。所以,家屬應抓緊與病人交流的合適時刻,不要等到最後而措手不及。

隨著死亡的臨近,病人的口腔肌肉變得鬆弛,呼吸時,積聚在喉部或肺部的分泌物會發出咯咯的響聲,醫學上稱為「死亡咆哮聲」,使人聽了很不舒服。但此時用吸引器吸痰常常會失敗,並給病人帶來更大的痛苦。
應將病人的身體翻向一側,頭枕的高一些,或用藥物減少呼吸道分泌。

瀕死的人在呼吸時還常常發出嗚咽聲或喉鳴聲,不過病人並不一定有痛苦,此時可用一些止痛劑,使他能繼續與家屬交談或安安靜靜地走向死亡。
記住,沒有證據表明緩解疼痛的藥物會促使死亡。聽覺是最後消失的感覺,所以,不想讓病人聽到的話即便在最後也不該隨便說出口。

給生命最後的安詳
莫小米

這幾天,我一再地說,我一再地想—-為什麼,為什麼直到現在,我才讀到了這篇文章。現在是什麼意思? 現在是,我的父母已先後去世,而一直到他們生命的最後時光,我沒有和這篇文章相遇,所以在無知中鑄成大錯。

所有的誤解都基於一個前提,我們和臨終者已經無法溝通,我們至親的親人已經無法講出他們的心願和需求,我們只好一意孤行。而本來,只需要一點點起碼的醫學常識,事情並不複雜。

我想起我抓著父親的手,他像山泉一樣涼。我命令弟弟說:爸爸冷,快拿毯子!現在才知道,他其實並不冷,只是因為迴圈的血液量銳減,皮膚才變得又濕又冷。而此時在他的感覺中,他的身體正在變輕,漸漸地漂浮、飛昇……這時哪怕是一條絲巾,都會讓他感覺到無法忍受的重壓,更何況一條毯子!

我想起直到父親嚥氣,醫生才拔下了連接在他身體上的所有的管子,輸氣管、輸液管、心電圖儀……同時我們覺得他幾天幾夜沒進水進食,總是試圖做些哪怕是完全徒勞的嘗試。母親清早送來現榨的西瓜汁,裝在有刻度的嬰兒奶瓶?,我們姐弟每天都在交流著爸爸今天到底喝了多少水。

現在才知道,他其實並不餓。那時候,他已從病痛中解脫出來,天很藍風很輕,樹很綠花很豔,鳥在鳴水在流,就像藝術、宗教中描述的那樣……這時,哪怕給病人輸注一點點葡萄糖,都會抵消那種異常的欣快感,都會在他美麗的歸途上,橫出刀槍棍棒。

父親是個沉默寡言的人,在最後譫妄狀態中,卻忽然變得喋喋不休,而且是滿口的家鄉話。我擔心他離我而去,我想喊住他,他毫不理會。現在才知道,那個時辰,他與外界的交流少了,心靈深處的活動卻異常活躍,也許青春,也許童趣,好戲正在一幕幕地上演。我怎可無端打斷他,將他拖回慘痛現實?

我應該做的,只是靜靜地守著他,千萬千萬不要走開。臨終者昏迷再深,也會有片刻的清醒,大概就是民間傳說的迴光返照吧,這時候,他必要找他最牽腸掛肚的人,不能讓他失望而去。

我還記得父親此生表達的最後願望,是要拔去他鼻子上的氧氣管。可是我們兩個不孝子女是怎樣地違拗了他的意願啊,我和弟弟一人一邊強按住他的手,直到他的手徹底綿軟。

現在才知道,對於臨終者,最大的仁慈和人道是避免不適當的、創傷性的治療。不分青紅皂白地「不惜一切代價」搶救,是多麼的愚蠢和殘忍!父親走了。醫生下了定論,護士過來作了最後的處理。
一旁看熱鬧的病人和家屬說:兒子、女兒都在,快哭,快喊幾聲嘛。可不知為什麼,我竟然一點也哭喊不出來,弟弟也執拗地沉默著。現在才知道,聽覺是人最後消失的感覺,爸爸沒有聽到我們的哭泣,不知道他是高興還是難過?

生和死都是自然現象,這我明白。只是現在才知道,自然竟然把生命的最後時光安排得這樣有人情味,這樣合理,這樣好,這樣的—-自然而然,是人自作聰明的橫加干涉,死亡的過程才變得痛苦而又漫長。

一天上午。我突然發現我對面的同事淚流滿面,一個50多歲的男人的失態讓我詫異。忙問他怎麼了,他告訴我看了上面的文章想起了他母親臨終前情形,他說就像上文描述的那樣,覺得母親冷了給她穿保暖的衣服,蓋厚厚的被子,覺得母親幾天沒有進食,不停給她輸液,他母親想回家,可他堅持讓他住在醫院。他自認為盡了孝心,可是沒想到給她帶來莫大的痛苦。

人總是要死了,帶來輕鬆、美麗踏進另一個世界,一定會走的更好。現在,我讀到了這篇文章。我要保留著它直到最後的時光,如果有可能,我要求我的孩子照此辦理,任我的靈魂作最後的欣快飛翔。

美國老年病學會制定的臨終關懷八要素:
1、減輕病人肉體和精神症狀,以減少痛苦;
2、採取能讓病人表現自己願望的治療手段,以維護病人的尊嚴;
3、避免不適當的、有創傷的治療;
4、在病人還能與人交流時,給病人和家屬提供充分的時間相聚;
5、給予病人儘可能好的生命品質;
6、將家屬的醫療經濟分擔減少到最小程度;
7、所花醫療費用要告知病人;
8、給死者家庭提供治喪方面的幫助。

《大悲咒》出相圖

精品珍藏:《大悲咒》出相圖,大悲咒是出自《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此中包含了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的大慈悲心、濟世渡人之心以及無上的菩提心,是修道成佛的重要口訣。

觀世音菩薩言:“大慈悲心是,平等心是,無為心是,無染著心是,空觀心是,恭敬心是,卑下心是,無雜亂心是,無見取心是,無上菩提心是,當知如是等心,即是陀羅尼相貌。”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0(10)

0(11)

0(12)

0(13)

0(14)

0(15)

0(16)

0(17)

0(18)

0(19)

0(20)

0(21)

0(22)

0(23)

0(24)

0(25)

0(26)

0(27)

0(28)

0(29)

0(30)

0(31)

0(32)

0(33)

0(34)

0(35)

0(36)

0(37)

0(38)

0(39)

0(40)

0(41)

0(42)

0(43) 0(44) 0(45) 0(46) 0(47) 0(48) 0(49) 0(50) 0(51) 0(52) 0(53) 0(54) 0(55) 0(56) 0(57) 0(58) 0(59) 0(60) 0(61) 0(62) 0(63) 0(64) 0(65) 0(66) 0(67) 0(68) 0(69) 0(70) 0(71) 0(72) 0(73) 0(74) 0(75) 0(76) 0(77) 0(78) 0(79) 0(80) 0(81) 0(82) 0(83) 0(84) 0(85) 0(86) 0(87) 0(88)

你若放下,你就强大!

你若放下,你就强大!

◈◈ 1、放下面子 ◈◈
        有时候我们低头,是为了看准自己走的路,很多人认为,自己已经过得还可以,不愿意去尝试新鲜的事物,很多东西都放不下,拉不下这个脸,最终死在面子上。

◈◈ 2、放下压力 ◈◈
  累与不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心灵的房间,不打扫就会落满灰尘。扫地除尘,能够使黯然的心变得亮堂;把事情理清楚,才能告别烦乱;把一些无谓的痛苦扔掉,快乐就有了更多更大的空间。

◈◈ 3、放下过去 ◈◈
  你才能过得更幸福!
  努力地改变你的心态,调节你的心情。学会r平静地接受现实,学会对自己说声顺其自然,学会坦然地面对厄运,学会积极地看待人生,学会凡事都往好处想。

◈◈ 4、放下自卑 ◈◈
  把自卑从你的字典里删去。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伟人,但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内心强大的人。相信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你同样可以拥有一个有价值的人生。

◈◈ 5、放下懒惰——奋斗改变命运 ◈◈
  绝招就是把一件平凡的小事做到炉火纯青,就是绝活。提醒自己,记住自己的提醒,上进的你,快乐的你,健康的你,善良的你,一定会有一个灿烂的人生。

◈◈ 6、放下消极 ◈◈
  绝望向左,希望向右
  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成功的人,那么,请为“最好的自己”加油吧,让积极打败消极,让高尚打败鄙陋,让真诚打败虚伪,让宽容打败褊狭,让快乐打败忧郁,让勤奋打败懒惰,让坚强打败脆弱,让伟大打败猥琐……只要你愿意,你完全可以一辈子都做最好的自己。
  没有谁能够左右胜负,除了你。自己的战争,你就是运筹帷幄的将军!

◈◈ 7、放下抱怨 ◈◈
  与其抱怨不如努力
  所有的失败都是为成功做准备。抱怨和泄气,只能阻碍成功向自己走来的步伐。放下抱怨,心平气和地接受失败,无疑是智者的姿态。抱怨无法改变现状,拼搏才能带来希望。真的金子,只要自己不把自己埋没,只要一心想着闪光,就总有闪光的那一天。不要总是烦恼生活。不要总以为生活辜负了你什么,其实,你跟别人拥有的一样多。

◈◈ 8、放下犹豫 ◈◈
  立即行动成功无限
  认准了的事情,不要优柔寡断;选准了一个方向,就只管上路,不要回头。
  立即行动是所有成功人士共同的特质。如果你有什么好的想法,那就立即行动吧;如果你遇到了一个好的机遇,那就立即抓住吧。立即行动,成功无限!

◈◈ 9、放下狭隘 ◈◈
  心宽,天地就宽。
  宽容是一种美德。宽容别人,其实也是给自己的心灵让路。只有在宽容的世界里,人,才能奏出和谐的生命之歌!
  宽容是一种美德。宽容别人,其实也是给自己的心灵让路。只有在宽容的世界里,人,才能奏出和谐的生命之歌。

◈◈ 10、放下怀疑 ◈◈
  心存疑虑,做事难成。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不要以自己的怀疑,认定他人的思想,不要猜疑他人,否则只会影响彼此间的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