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運六氣為宇宙能量場周期性變化

~『五運六氣為宇宙能量場周期性變化,此能量場在地球(地)與人體(人)兩個層面同時產生共振與映射,在地為形表現為五行屬性(木火土金水)的物質與現象,在人為經:表現為十二經絡與五臟六腑的功能系統,當流年的能量場(氣)過強或過弱,打破了人體先天能量格局(命盤/八字)的平衡,就會在相應的經絡臟腑(形)上表現為疾病。』

<Part 2 仰觀天文 俯瞰地理 周知人事 醫易道本一源>

五運六氣與人體經絡臟腑的對應關係,這如上如下的理論是“中醫”能治『未病』的超前預測根據,

《內經》將“在天”的六氣與“在地”的人體十二經絡、五臟六腑完美鏈接,構成了一個“氣候”影響“人體”精準的能量映射系統。

1. 厥陰風木 → 厥陰肝經(足厥陰肝)、厥陰心包經(手厥陰心包)

天象:厥陰代表“初生之陰”,風木代表春天生發、舒展的能量。其性如風,善動而數變。

人形: 肝經,肝為“將軍之官”,主疏洩,調暢氣機與情志。肝氣如春木,喜條達而惡抑鬱。當天象“厥陰風木”過旺(太過)或不及,就會引動人體肝經,導致以下『病相』:

氣:肝氣上逆(頭暈、目赤、易怒)、肝氣鬱結(抑鬱、脅肋脹痛)。

血:肝藏血功能失調(月經不調、筋脈拘急)。

情志:煩躁、焦慮。

個人命理映射:八字五行『木過旺」或「無制」,或歲運走到木旺之地,此人當年易有肝膽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緊張、中風等與“風動”相關的病症。

2 少陰君火 → 少陰心經(手少陰心)、少陰腎經(足少陰腎)

天象: 少陰代表「初生之陰」,君火則象徵著宇宙中永恒、穩定的熱源與光明,如太陽之本體。其性溫煦、宣通,主宰著生命所需的基礎熱能與意識(神明)。

人形:心經,心為「君主之官」,藏神,主血脈。君火對應的是心陽,是推動血液循環、維持神識清明的根本動力。

腎經:腎為「作強之官」,內寄命門真火(亦屬君火),是溫煦全身、激發生殖與發育的元陽之所在。

影響:當君火不明(虛弱),將導致以下病相

氣:心陽不振(心悸、胸悶、畏寒)、腎陽衰微(腰冷、尿頻、機能衰退)。

血:血行無力、寒凝血瘀。

情志:精神萎靡、反應遲鈍。

命理映射:八字中水火失衡,尤其丙丁火(太陽、燈燭之火)虛弱無根,或歲運逢強水剋火,易引發心腎陽虛類疾病,如心力衰竭、心律不整、腎功能衰退及抑鬱症。

3 少陽相火 → 少陽三焦經(手少陽三焦)、少陽膽經(足少陽膽)

天象:少陽代表「初生之陽」,相火則象徵著被君火激發、遍布宇宙的具體功能性能量,如太陽照射到大地產生的溫熱、地殼內部的熔岩之火。其性炎上、活躍,主宰消化、傳化等具體功能。

人形:膽經:膽為「中正之官」,主決斷。相火賦予膽氣以果敢。

三焦經:三焦為「決瀆之官,水道出焉」,是元氣與水液運行的通道,相當於人體的能量代謝系統和體液循環系統。

天象影響: 當相火妄動(失控),則導致以下病相:

氣:膽火橫逆(口苦、脅痛)、三焦鬱熱(煩躁、失眠)。

津液:耗傷陰液(甲狀腺功能亢進、消穀善飢)。

情志:急躁易怒、焦慮不安。

命理映射:八字中火過旺,特別是「寅午戌」合成火局,或歲運逢旺火,易引發膽囊炎、胰腺炎、甲亢、免疫系統亢進(如紅斑狼瘡)等「火熱」之症。

3 太陰濕土 → 太陰脾經(足太陰脾)、太陰肺經(手太陰肺)

天象:太陰代表“盛極之陰”,濕土代表長夏季節潮濕、蘊化、承載的能量。其性重濁、黏滯。

人形:脾經:脾為“倉廩之官”,主運化水谷和水濕。當天象“太陰濕土”盛行,易導致人體脾經功能受阻。

氣:脾氣不升(頭暈、乏力、腹瀉)、濕困中焦(脘腹脹滿、食慾不振)。

血:脾不統血(各種慢性出血、氣血生化無源而致血虛)。

形體:痰濕體質(肥胖、水腫、舌苔厚膩)。

命理映射:命局中「土重金埋」,或歲運逢土旺濕重,此人易患消化系統疾病(胃炎、水腫)、風濕性疾病、糖尿病(古人稱“脾癉”)等。

4 陽明燥金 → 陽明大腸經(手陽明大腸)、陽明胃經(足陽明胃)

天象:陽明代表“盛極之陽”,燥金代表秋天肅殺、收斂、乾燥的能量。其性乾燥、收斂、清肅。

人形: 肺與大腸,肺為“相傅之官”,主宣發肅降,與大腸相表裡。燥金之氣過勝,則:

氣:肺失宣降(咳嗽、氣喘)。

津液:耗傷肺津與大腸津液(乾咳無痰、皮膚乾燥、便秘)。

情志:悲憂(悲屬金,秋日易生悲涼之感)。

命理映射:八字金過旺而燥,或歲運逢燥金,易引發呼吸系統疾病(哮喘、肺炎)、大腸疾病(便秘、痔瘡)及皮膚問題。

5 太陽寒水 → 太陽膀胱經(足太陽膀胱)、太陽小腸經(手太陽小腸)

天象:太陽代表“初生之陽”,寒水代表冬天寒冷、封藏、凝滯的能量。其性寒冷、凝斂。

人形:膀胱經與腎:膀胱經為人體最長的陽氣通道,腎為“作強之官”,主水藏精。寒水之氣來襲,則:

氣:寒邪束表,衛氣被遏(惡寒、發熱、頭項強痛)。

血:寒凝血瘀(關節冷痛、痛經、血行不暢)。

陽氣:損傷腎陽(畏寒肢冷、腰膝酸軟、精力衰退)。

命理映射:命局水過寒而「無火調候」,或歲運逢寒水,易患風寒感冒、老寒腿、腎病、陽痿、心腦血管寒凝梗塞等。

『醫易道本一源』的邏輯推演,中醫“治未病”與命理“預測病情”的共通哲學:

1. 中醫“治未病”的邏輯:
其核心就是 “司歲備物,司天察變”。

推演天象:通過五運六氣理論,提前預知來年的氣候特徵(如2023癸卯年,火運不及,陽明燥金司天,故上半年偏涼、偏燥)。

預見病形:根據“六氣”與“人體”的對應關係,預判可能高發的疾病類型(如燥金司天,肺與大腸系統疾病易發)。

提前干預:在相應的季節到來之前,通過飲食、艾灸、服藥、情志調節等方式,提前強壯可能受邪的經絡臟腑(如提前潤肺、通便)。這就是《內經》所言:“上工救其萌芽……下工救其已成。”

2. 命理“預測病情”的邏輯:其內核與中醫完全同構,只是工具不同。

命盤/八字是“先天能量地圖”:一個人的生辰八字或紫微命盤,是其出生時宇宙天地能量場(天象)的瞬間定格。其中的五行強弱、生克關係,直接反映了先天臟腑經絡的強弱格局。

例如,八字木弱受金克,先天肝系統就偏弱。

大運流年是“流年氣候能量”: 大運和流年代表一個人一生中將經歷的、變化的“五運六氣”。

天上地下能量共振引發疾病: 當流年的“天象”(大運流年五行)引動或加劇了命局中固有的病理結構時,疾病就會在“地形”(身體)上顯現。

接上例,當大運或流年再逢強金,形成“金旺克木”的局面,就對應了《內經》中“陽明燥金”克“厥陰風木”的天象。此時,這個先天肝弱的人,就極易爆發肝膽疾病、神經系統問題或筋骨的損傷。

至此,我們可以構建一個完整的如上如下,天地人共用同ㄧ場域邏輯,《易經》的“在天成象,在地成形”,是總綱領,《內經》的“五運六氣”是溝通天象與地形的橋梁,它精確描述了天象(氣候能量)如何塑造地形(萬物及人體)。

1. 宇宙節律(天):以五運六氣為代表的宇宙能量場周期性變化。

2. 能量映射(感):此能量場在地球(地)與人體(人)兩個層面同時產生共振與映射。

· 在地為形:表現為五行屬性(木火土金水)的物質與現象。
· 在人為經:表現為十二經絡與五臟六腑的功能系統。

3. 疾病生成(化):當流年的能量場(氣)過強或過弱,打破了人體先天能量格局(命盤/八字)的平衡,就會在相應的經絡臟腑(形)上表現為疾病。

4. 預測與化險為夷:

命理:通過分析個人先天的五行格局(地形),結合流年能量(天象),預測哪個「形」(臟腑)會在何時受到衝擊。

中醫:通過解讀當下的集體能量場(天象),預判並提前強化可能受邪的「形」(臟腑),這就是「治未病」。

中醫與命理,在此處匯通。 它們共享同一套宇宙語言和邏輯模型,無論是醫家的「治未病」還是命家的「測病情」,其終極依據都是《內經》所言:「謹候氣宜,無失病機。」 它們都是「形氣相感」這一宇宙根本法則在不同維度的應用。

掌握了這把鑰匙,便能理解為何通過命盤卦象(觀天象)可窺見人身之疾(察地形),因為人,本就是立於天地之間、最靈敏的「形氣感應器」,洞察“天象”的規律,來觀測“地形”風水吉凶,最終達到“提挈天地,調和陰陽”的至高境界,先明瞭命運裡的「運氣」之緣由,人才能“運轉”命運之輪,而非被命所“運”。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