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會用到“六神不安”、“六神無主”這兩個成語,那麼究竟這六神是哪六神呢?
也許很多人還不是很清楚,今天我們就借著這個成語來談談我們身邊的神——身中六神與家宅六神。
成語中的六神無主與六神不安,意義相近。宋代高道張君房所編著的《雲笈七簽》中就有記載:“凡人臥,頭邊勿安放火爐,令人六神不安。”
元代劉唐卿的雜劇《降桑椹》也有寫到“今有蔡順的母親,病枕在床,俺家宅六神不安”。
那麼這六神到底是哪裡六神呢?從上面的例子中我們可以瞭解到,這六神其實分為內外六神,內六神指的是我們人身中的六種神靈,外六神則是指家宅六神。
一、身中六神
道教講人體內各部位都有神居住,身中六神分別是“心、肺、肝、腎、脾、膽”之神,對於這些神的名諱與形狀,道經中有都有明確的記載,道經曰,“心神名丹元,字守靈,形長九寸。肺神名皓華,字虛成,形長八寸。肝神名龍煙,字舍明,形長七寸。腎神名玄冥,字育嬰,形長三寸六分。脾神名常在,字魂庭,形長七寸三分。膽神名龍曜,字威明,形長三寸六分。”
人體周身各有所鎮之神,內至精血筋骨,外至肢百節都有所司之神鎮守其間。
大致為:精血三真,名無生君,字黃凝子玄,鎮我兩乳之下源。骨節二真,名堅玉君,字凝羽珠,鎮我太倉之府,五腸之口。
如果神在身體就健康,神不在就會生病。要使身體健康,就要通過存想,以意念引導神按照一定的路徑運行,使身體各部的神安居其處所。而在道教的一些法事中,也都有相應的咒語與存想呼喚身中諸神使之傳言達信或護衛真身。
談起家宅六神,則必須先從中國先秦時期的“五祀”說起,《禮記》載“祭五祀”,東漢鄭玄注釋為“門、井、戶、灶、中溜”五種。
兩相參照,東漢班固《白虎通義》也有此記載:“五祀者,何謂也?謂門、戶、井、灶、中溜。”
此五祀,為後代門神戶尉、井神、灶神、土神的濫觴,再加上廁神,合起來就是道教中的家宅六神。此六神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怠慢不得。
二、家宅六神
1. 門神、戶神
在古代最早的門神信仰,起源於《山海經》記載的神荼和鬱壘兩位神仙。
據傳說,有一座度朔山,山上有一棵千年古桃樹,枝幹蜿蜒數千里。桃樹枝幹的東北方是傳說中的鬼門所在,經常有鬼怪出來傷人,而神荼和鬱壘便把守著洞口捉鬼。後來,人們用桃木雕刻成神荼和鬱壘的模樣掛在大門上,用來驅邪辟禍,這便是早期門神的由來。
隨著時間的發展,人們根據不同地區的習俗,又將很多神明加入門神的行列。最為著名的是唐代的兩位大將秦叔寶和尉遲敬德。他們曾為李世民在殿門站崗守夜,擋住外來的鬼魅。後來,皇室畫匠將兩人的畫像立于宮門,這一傳統也在民間流傳開來。
道教的門神有很多位,除了上面提到的幾位,還有鍾馗、文武財神、靈官馬元帥等。
戶神與門神區別不大。因為在古代,“門戶”僅僅是根據門的數量定義的,《說文》記載:“一扇曰戶,兩扇曰門”,即單扇為戶,雙扇為門。由於民間百姓的大門一般都是雙扇,所以都稱門神,對於門戶的祭祀,也成為了對門神的祭祀。
2. 井神
現代社會中,自來水已十分普及,但在古代,水井卻是老百姓最重要的生活用水來源。
人們對這一生命之源心懷敬畏,關於水井也流傳著不少神話傳說。
《西遊記》中就有相關情節:烏雞國國王被青毛獅子精陷害,投入花園的八角井中淹死,而這口看似普通的水井竟能通向龍宮,水晶宮裡還有井龍王坐鎮。雖為神話,卻也反映出古人對水井的神聖敬畏之情。
在民間有祭祀井神的習俗,通常在農曆春節時,人們會在水井邊燒香祭拜,部分地區還會獻上糕點、茶酒等祭品。
井神一般沒有專門的神像或廟宇供奉,北方地區多將水母娘娘當作井神供奉,南方地區則供奉井泉童子。
古人祭祀井神,也體現了他們對獲得水源的感恩之心。
3. 灶神
俗話說“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灶神就是大家熟知的灶王爺,又被道教尊為灶君司命、灶神星君等。其在道教的全稱為“九天東廚司命太乙元皇定福奏善天尊”,是每一戶的“一家之主”。
相傳每年臘月二十四這一天,灶王爺要離開家宅去天庭向玉皇大帝奏職,詳細稟報這一年這家人的善惡之事。為了能讓灶王爺在玉帝面前美言幾句,人們在這一天會準備許多糖瓜、麥芽糖等糕點作為祭品供奉給灶神。
關於灶神的來歷,民間有很多版本。道教的灶神有多位,其中包括五帝灶君,分別是東方青帝灶君、南方赤帝灶君、西方白帝灶君、北方黑帝灶君、中央黃帝灶君。
民間則將灶神形象化為一位和藹的老爺爺,並有一位灶母在旁邊為伴。
4. 土地神
《公羊傳》注曰:“社者,土地之主也。”
除了道教,民間也有祭祀土地神的傳統,土地神是民間普遍供奉的神祇之一。
土地神的形象大多衣著樸素,非常貼近常人,常被塑造成一位慈眉善目、鬚髮皆白的老者。
在土地神的塑像旁邊,還會塑有一位同樣慈祥的土地奶奶,二者一同受到世人的香火供奉。
道教中的土地神有很多位,道教認為,土地神掌管疆土,鎮守一方,同時還兼司幽冥之事。
5. 廁神
最後一位是廁神,雖然聽起來“另類”,但在道教中確實有一位司廁之神,這位廁神又叫紫姑。
廁神並非僅僅掌管茅廁,還主司占卜諸事的吉凶,能知曉禍福。
關於廁神紫姑的傳說有很多版本,相傳紫姑原本是富家的一位侍妾,因被正妻嫉恨,在正月十五日晚上被設計毒害於廁所。
紫姑含冤而死,魂靈不散,每當有人上廁所時,都會聽到她的啼哭之聲,還伴有兵刀聲。上天有感于紫姑的忠貞,將她封為廁神。後來,世人會在正月十五日舉行“迎紫姑”的活動來祭祀這位神仙。
家宅六神作為家居保護神,一直在我們身邊。雖然他們職位很小,卻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東漢鄭玄注《禮記・祭法》時,認為他們“非大神所祈報大事者也”,而是“小神居人之間司察小過作譴告者爾。”
其具體主管事務為:“司命主督察三命,中雷主堂室居處,門、戶主出入,行主道路行作,厲主殺罰,灶主飲食之事。”而每年將他們祭祀一遍,正好完成了一年四季的輪換。
班固《白虎通義》中說“祭五祀所以歲一遍何?順五行也。故春即祭戶。戶者,人所出入,亦春萬物始觸戶而出也…… 秋祭門。門以閉藏自固也。秋亦萬物成熟,內備自守也。”
圖文源於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