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碳酸飲料,是液體變成氣體的過程,這個產氣的過程會帶走胃裡大量的熱,而且常常還會讓人打嗝。但是這種嗝,絕對不是因胃腸蠕動而打出來的嗝,而是因為生成的二氧化碳而打的嗝,這樣胃裡的溫度就會降得更低了。』
( Part 2 飲食滋味“水”篇)
接下來聊“水毒”,你知道為什麽北方人到了江南為什麼容易鬧病?
那是因為,北方人喝的水相對來說比較乾淨,因為北方地勢高,不論是井水還是泉水,都是經過地層多次過濾了的;而江南地區卑濕(地勢低下、潮濕),很容易就出水。
這樣的水沒有經過那麼多次的過濾,因此不是特別潔淨,一般都含有水毒。這就是為什麼北方人到了江南之後就容易鬧病的原因。
江南的地勢給那些細菌、病毒提供了一個相對不錯的生存環境,因此,江南很多地方,『不喝』當地挖的水或者是河裡流的水。
那裡河裡流的水講的是“水出十步為淨”——上游的人在河裡洗衣服,十步之外的人卻還喝著河裡的水,能不生病嗎?
所以,平時喝水,一定要注意水是否乾淨,但是這還不是水毒的全部概念。
水喝多了會“中毒”,水喝猛了,會“中毒”,喝的水太涼了也會“中毒”。因此,如果你一點兒一點兒地慢慢喝水,是不會“中毒”的,但是你直接一瓶水灌進肚子裡就會“中毒”。
水毒是日本的一個叫吉益東洞的漢方醫提出來的概念,中醫管這種病叫水氣病,意思就是患者的肚子裡面有水氣了,已經中了水毒了,如果再給他喝飲、湯、液,不僅沒有用,還可能會有副作用。
水氣病,也即水毒的症狀都有哪些呢?水氣病最明顯的一個症狀就是舌頭水汪汪,伸久了甚至會滴水,另一個症狀是“水走腸間,瀝瀝有聲”,意思就是當患者坐臥、行走的時候,他們的腸道裡面會發出腸鳴音,咕嚕咕嚕地響。
平常,如果把有形之物吃到肺裡面會咳,同理,把無形的氣咽到胃裡面也會落下病根。而把氣吞到胃裡,現實生活中原本是不可能的,但是碳酸飲料發明之後,把不可能變成了可能(碳酸飲料就是把二氧化碳氣體,充入到液體裡而製成的飲料,這種飲料經過我們胃的溫熱,就會產生氣體)。
《黃帝內經·靈樞·營衛生會》裡說:“營在脈中,衛在脈外。”
營氣是做什麼的?推動血液循環的。衛氣是幹什麼的?推動體液循環的。
而血液出現問題之前,肯定是體液出了問題,體液先混濁,然後血液才會顯現出問題。
體液出現問題的一個標誌是什麼?就是人的氣色發生了變化。中醫講究的望、聞、問、切,第一個就是望。中醫經常說察言觀色,一看臉就知道問題出在哪兒。體液循環好不好,通過臉基本上都能體現出來。
還有一個症狀就是,如果摸患者的肚子,會感到他的肚子裡就像有水在流動一樣,而且患者的臉上會長黑斑,中醫管它叫水斑。這些都是陰寒過盛的症狀。
那『衛氣』又是如何組成的呢?
第一,來自呼吸的精氣,就是我們呼吸的自然界空氣,這個就是從肺裡來的。
第二,來自水穀的精氣,就是我們喝進去的水和吃進去的五穀裡面的精氣,而且這種精氣裡有一種彪悍之氣,有很強的動力。
怎麼理解彪悍?比如酒,酒就是谷之精,吃完以後就有一種彪悍之氣。而豬肉,吃完就有一種很幸福、很想躺著睡覺的氣,這就不是彪悍之氣了。還有,吃完紅高粱米和吃完稻子也完全是兩種不同的感覺。
第三,來自下焦的元氣
治療水氣病最佳的方法就是用散劑,散就是把藥打成粗粉末直接服用。效果就好比桌上灑了水,拿乾抹布擦一下。
除了吃散劑,還有一個辦法就是服用酊劑。酊劑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個藥就是藿香正氣水。
藿香正氣水治療的往往都是肚子裡面陰寒、凝滯的氣,以及痰飲太多的人。
對於這類患者,給他喝湯,他可能不想喝,但是把藥濃縮一下,用酒精提取後,給他喝上一瓶藿香正氣水,味道又辛辣又走竄,就能把他陰寒、凝滯的氣機打開了。
4.水勢
什麼是水勢?水庫蓄水形成的蓄勢待發的壓力和傾向就是水勢。但此時水勢還沒有形成氣,因為它還沒動,只是蓄積了能量。
現在對人體傷害最大的水勢是醫院點滴輸液。我們都知道點滴輸液掛的吊瓶比人的身體要高,靠的完全是壓強,以勢壓人。
人在將要死亡的時候,血管收縮,瘀血形成,這個時候吊點滴,輸液是輸不進去的,很多護士給病人扎針,扎了很多次都找不到血管,那說明患者的病比較嚴重,因為人健康的時候,靜脈是鼓起來的;而人一旦生病了,靜脈就癟了或者塌下去了,裡面就沒有氣了。
另外,建議大家輕易不要常吊點滴,寧可肌肉注射也不要靜脈注射。肌肉注射和靜脈注射的區別是:肌肉注射入三焦、心包;靜脈注射入心、血。
所以能肌肉注射就不靜脈注射,能口服就不肌肉注射,能用服氣法就不口服,能非藥物療法就不吃藥。
5.水溫
水本身就是陰性的,所以就算把水煮開了,它還是陰的東西。如果胃能夠熱化,把它蒸出來的話,它就會跟體液慢慢地融合,形成精和氣,被脾吸收到身體裡面。
但是這個過程是有條件的,需要小腸夠熱,也就是溫度,還需要小腸『泌別清濁』,以及『脾』能夠吸收。否則的話,喝進去水,撒出來尿,僅僅就是穿腸而過。
不少人喜歡喝冰水,但是,喝冰水會降低胃腸的溫度,抑制消化腺的分泌,這和冰敷(為了阻止局部體液和血液循環,阻止滲出和分泌,冰敷後就不會腫了)的原理是一樣的。
因此,總喝冰水、吃冰的人,胃很容易被寒所傷,最重要的是還會影響到周圍的其他器官,最終影響到膈肌、胸腔。
可以想像一下在肚子裡,放個熱水袋是什麼感覺,再對比一下,吃一肚子冰(相當於放一個冰水袋)又是什麼感覺。
也有人愛喝燙的水,西方醫學研究表明,總吃滾燙的飯、喝滾燙水的人容易得食道癌、口腔癌和胃癌,其實這種說法顛倒了因果,不是總喝滾燙的水、吃滾燙的飯之人更容易得食道癌、口腔癌和胃癌,而是容易得食道癌、口腔癌和胃癌的人喜歡喝滾燙的水,吃滾燙的東西。為什麼?因為他們內心是“冰涼的”(內心寒氣很重)。
還有另外一個和溫度相關的問題,也特別需要注意,平常,如果把有形之物吃到肺裡面會咳,同理,把無形的氣咽到胃裡面也會落下病根。而把氣吞到胃裡,現實生活中原本是不可能的,但是碳酸飲料發明之後,把不可能變成了可能(碳酸飲料就是把二氧化碳氣體,充入到液體裡而製成的飲料,這種飲料經過我們胃的溫熱,就會產生氣體)。
物理課中都學過,『汽化會吸熱』,當液體變成氣體的時候,會帶走大量的熱量。而當氣體變成液體(也就是液化)的時候,會放出很多的熱量。喝碳酸飲料,是液體變成氣體的過程,這個產氣的過程會帶走胃裡大量的熱,而且常常還會讓人打嗝。
但是這種嗝,絕對不是因胃腸蠕動而打出來的嗝,而是因為生成的二氧化碳而打的嗝,這樣胃裡的溫度就會降得更低了。如果進入體內的二氧化碳以打嗝的形式出來了還好,如果沒出來,在肚子裡,就會導致腹脹。
而且這種氣體和我們吃飯吞進體內的冷空氣是不一樣的,吃飯吞進的冷空氣,放個屁就沒事了,而這種氣體還會滲到三焦裡面。
(三焦是中醫“藏象學說”中一個特有的名詞,是六腑之一,是上焦、中焦和下焦的合稱,將身體劃分為三個部位,橫膈以上的部分為上焦,包括心、肺;橫膈以下至臍的部分為中焦,包括脾、胃、肝、膽等內臟;臍以下的部分為下焦,包括腎、大腸、小腸、膀胱))
因此,對待水溫,不可不慎。
6.水膜(黏膜)
對於我們的生命來說,黏膜(包括口腔黏膜、食道黏膜、胃黏膜,最重要的是小腸黏膜,最後是大腸黏膜)是非常重要的,飲進身體內的水,只有通過了這些黏膜,才能變成體內的津液,而津液才是中醫認為可以被人體利用的水。
黏膜相當於我們身體的“邊防”,讓誰進,不讓誰進呢?讓易於被人體吸收的營養成分進,不讓沒有消化好的進。
黏膜也是自我和邪氣的一個分界線,能進入這個膜的營養成分就是“自己人”了。膜有兩個作用:
1.不讓不好的東西進來,比如“恐怖分子”以及其他亂七八糟的物質。
2.防止身體寶貴的東西流失。
所以,一旦這個黏膜出問題,人就會不停地出汗、漏精或者腹瀉嘔吐。
大家要知道“消化”和“吸收”是不同的步驟,把吃喝進體內的東西研磨細了、分解了,這是消的功能,其中,胃管的是消,化是在小腸裡完成,
另外,三焦——胰腺分泌了胰液,肝分泌了膽汁,胃腸道裡有很多各種各樣的酶,它們都在做『化』的事。
吸收是由誰管的?由背後的脾,也就是說,如果“胃”把食物分解、消得很好,“脾”吸收進來的也就都是好的東西;
但如果“胃”沒把消這事做的乾淨俐落,很多大的分子團或者蛋白質沒有分解好,脾就會把大量沒有分解好的東西吸收了進來,吸收進來的東西就變成了什麼?變成了污濁的痰濕或者過敏源。
換句話說,如果胃、小腸、三焦和膽沒有充分把這些吃喝進來的東西消化好,那脾是不會管的,反正脾就只管吸收,胃沒做好工作,
因為脾是不管什麼都會吸收的,所以,想讓黏膜的“邊檢”做得好,那就應該不讓“壞人”進來,也不讓“好人”出去。但是該分泌液體還要分泌,該出汗還要出。
其實,人體的黏膜有好幾道,比如體液裡還有細胞,每個細胞還有膜,那細胞跟細胞之間流動的這個體液由誰控制呢?就是三焦。
所以中醫理論認為,三焦第一是『元氣的』通道;第二是『水液的』通道,這個水液不是汗、尿,而是在身體裡循環的體液。
7.衛氣
血管裡的血是靠心臟的跳動傳輸的,但我們的體液平常就是細胞液或者細胞之間的液體。那體液是怎麼流動的?由誰來負責分配哪兒多、哪兒少?
就是三焦裡運行的氣,中醫給這個氣起了個名兒——衛氣。中醫說調和營衛,營氣在哪兒?衛氣在哪?營氣在血液裡,衛氣在血脈外。
《黃帝內經·靈樞·營衛生會》裡說:“營在脈中,衛在脈外。”
營氣是做什麼的?推動血液循環的。衛氣是幹什麼的?推動體液循環的。
而血液出現問題之前,肯定是體液出了問題,體液先混濁,然後血液才會顯現出問題。
體液出現問題的一個標誌是什麼?就是人的氣色發生了變化。中醫講究的望、聞、問、切,第一個就是望。中醫經常說察言觀色,一看臉就知道問題出在哪兒。體液循環好不好,通過臉基本上都能體現出來。
所以就明白了,和水有關係的,是衛氣,那『衛氣』又是如何組成的呢?
第一,來自呼吸的精氣,就是我們呼吸的自然界空氣,這個就是從肺裡來的。
第二,來自水穀的精氣,就是我們喝進去的水和吃進去的五穀裡面的精氣,而且這種精氣裡有一種彪悍之氣,有很強的動力。
怎麼理解彪悍?比如酒,酒就是谷之精,吃完以後就有一種彪悍之氣。而豬肉,吃完就有一種很幸福、很想躺著睡覺的氣,這就不是彪悍之氣了。還有,吃完紅高粱米和吃完稻子也完全是兩種不同的感覺。
第三,來自下焦的元氣
那衛氣推動水液經過的路線是什麼?是經絡。
經絡就是衛氣推動體液經過的道路,它跟血管有關,但是相對獨立。
為什麼?體液循環肯定會受到動脈搏動的影響,但是體液循環有一套自主的系統,有它自主的規律,它背後的推動力就是肺,
古代以橐龠(tuó yuè,指古代鼓風吹火用的器具,以此喻肺主氣,司呼吸,調節氣機的功能)喻之。
所以中醫的十二正經從肺起。道家最高級的修行方式之一——吐納,就是通過肺實現的。
如果我們平時有意識地調節自己呼吸的節奏,調節完後會發現,身體裡開始有“咕咕”的響聲了,這說明體液開始循環了。
摘自:飲食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