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虛是手機網絡社會普遍的問題,也是百病之源,眾多男性放縱性慾耗損過度、飲食不節、工作壓力大、四體不勤,所以脾濕不化、腸胃積弱、虛胖難抑、畏寒懼熱。女性愛美虛榮、露背露臍衣不“蔽腹”、盲目減肥、多食寒涼,是故氣血不調、寒邪經痛、子宮肌瘤發病率暴增。』
<天地人身心靈之陰陽之道 Part 2 >
◎陽氣:升降出入
人身心陽氣有『升降、出入』,則『生機』活潑,生命不息。陽氣在上『以散』為主,氣由內而『外散』以能舒暢精神;陽氣在下『以合』為主,氣由外而內合則能『固攝根本』。
心氣在上『要軟』,腎氣在下『要堅』,軟則『氣散』,堅則『氣聚』。凡陽氣升發『無力』或氣下而『不上』者,可用鹹味以軟心。反之,若陽氣過升而不降或氣上而不下者,需用苦味以堅腎。
有人擔心,由於工作原因長期不見陽光,會影響健康。一方面,生命是一團陽氣,而太陽是陽氣的源頭;另一方面,太陽每天『東升西降』,同時影響著我們機體的『陽氣左升右降』。因此,我們要經常曬曬太陽,既有利於升發陽氣以『順應』天地規律,又能平衡陰陽,升清降濁。久不曬太陽的人,特別容易抑鬱,其原因即在此。
◎神足不思眠
俗語:神足不思眠。心主神,神為一團陽氣。心氣健旺則陽氣充足,光明普照,精神不減,不眠亦不累。而心氣不足之人則『神氣衰弱』,晦暗不明,自然昏昏欲眠。
我觀察不少『痰濕偏盛』之人,多易昏沈久睡。有人開車等紅燈時竟然已經睡著,有人頭落在枕頭上三秒鐘就發出鼾聲,這都是『陽神不足』而陰霾彌散的反應。
◎陽氣能固攝陰津
若周身一處『陽虛』失於固攝,則單一處會汗出,是為『虛汗』。這是汗出的另外一種情況。陽氣『內擾』而汗出,需『斂陽』;陽氣不足而汗出,需『養陽』。陽加於陰『謂之汗』,因此『治汗』的關鍵總在治陽。抓住陽氣的虛實盛衰與六經部位,即可抓住汗症的本質,推之,『汗症』需治陽,疼痛、癢麻、功能障礙等不適亦當如此。
陽氣的重要性怎麼強調也不過分,“陽虛“是手機網絡社會普遍的問題,百病之源,眾多男性放縱性慾食慾耗損過度、飲食不節、壓力山大、四體不勤,所以脾濕不化、腸胃積弱、虛胖難抑、畏寒懼熱。許多女性愛美虛榮、衣不蔽腹、盲目減肥、多食寒涼,是故氣血不調、寒邪經痛、子宮肌瘤發病率暴增。”
◎異常汗出,必是陽擾
周身各處若一處陽氣所在,則一處能正常汗出;若一處陰陽失調而陽氣自內擾動,則一處陰津外洩而『汗出不止』。有人只見『頭汗出』,是陽氣擾動於頭;只見『手心』汗出,是陽氣擾動於手心;只見胸部汗出,是陽氣擾動於胸。總之,凡異常汗出,必是陽擾。先要判斷陽氣所在的病位及六經層次,心中有數,自能手下見功。
二、陽氣與治病
中醫治大病,重在『扶正』次在『祛邪』,因為扶正才能『救命』,祛邪才能『治病』。正氣就是生命,正氣也是一團陽氣,要保命,就要保住這一團陽氣,因此不可『濫用寒涼』而『澆滅』陽氣,亦不可『濫施攻伐』以釜底抽薪。只有養得陽氣,才足以保命。若為了治病反而剝奪了尚可延續的生命,這不是可供依賴、可信任的醫學,而是盜賊,是惡魔。
有人問,後頭某處能摸到皮下有數個腫塊,怎麼回事?我說:周身凡一處陽氣不到,即一處陰濁痰濕水飲等凝滯,或聚而成腫塊,或為增生,或為結節,或成肥胖,或為囊腫等等。
針刺能通陽,因此,凡陽氣不到之處,都可針刺局部以引動陽氣到達此處。況且,還可用灸法以扶陽。針灸合用,陽氣宣暢,陰霾自散。
有人檢查發現有乳腺增生、卵巢囊腫、子宮肌瘤、肝血管瘤、腰椎增生等病。所有的增生、囊腫、肌瘤、腫塊等皆屬『陰濁凝滯』,其根本原因還在於『陽氣不能宣通』。
因此說,治病的關鍵是『扶陽通陽』,讓陽氣健旺,則『濁毒、痰飲、水濕』等陰性代謝產物自能排出體外,而不至於凝聚滯塞為患。陽氣一通,則諸症皆可霍然而解。
◎陽化氣,陰成形
不少女性有卵巢囊腫、子宮肌瘤,這是怎麼回事呢?中醫認為:陽化氣,陰成形。若陽氣不足,則氣化不利,痰濁水飲等陰邪就會凝滯,滯塞不通,即變成囊腫、增生、腫塊等陰性病理產物,且往往發生在機體『陽氣最虛』的地方,若胞宮陽虛則成子宮肌瘤;卵巢陽虛則成囊腫等,其正確治法是扶陽以化氣,通陽以排濁。
不少陰濁瘀血凝滯所形成的疾病(如各種腫瘤、囊腫、增生、脂肪瘤、血管瘤等等)都需要通陽排濁。如何通陽呢?或用麻黃、細辛、附子、乾薑、吳茱萸之類『溫熱性』的中藥,或用針灸,特別灸法,能養陽、壯陽、扶陽、通陽,最善化陰濁。再者,平時生活中需避風寒、慎起居、節飲食,可使陽氣不損,有利於康復。
當前有『血瘀』的人很多,在皮則為血絡,其色『或青、或紫、或黑、或紅』,在內則為『腫塊、增生、諸痛』等。
預防血瘀不僅僅是服些活血化瘀的湯藥,更需重視養陽。使陽氣充足並宣通,則氣能化,血能散,經絡通暢,自然不至於『留瘀』。通陽之法,或用溫藥,或用針灸,特別是逢盛夏用灸法,最能扶陽逐寒,行氣通絡,活血祛瘀。
◎陰盛陽虛,多三陰病證
陰盛陽虛的人容易生病,且多是『三陰病證』。一方面陽氣內虛而升發無力;另一方面陰寒痰飲濕濁等既蒙蔽又傷損陽氣,如此形成惡性循環,導致體質持續下降。
動能升陽,像這類的病人一定要堅持緩和運動鍛鍊,並重視健康的生活飲食起居,使陽氣振奮起來,慢慢地可以氣化掉一部分『陰濁』。若能以艾灸扶陽,則效果更好。
頭位於身體最高處,得陽氣最足,亦最容易受到風寒邪氣的侵襲。因此,平時養生當重視『頭部』避風保暖,天冷或風大則需戴帽子。
『頭髮』不僅能散去頭部的鬱熱,亦是保護『頭部陽氣』的天然屏障。若已經外感風寒,則不建議馬上理成短髮,因為驟然理成短髮則頭部屏障減弱,風寒邪氣更容易侵襲,反而會加重感冒。
◎經常感冒-灸法扶陽最好
有網友問:抵抗力差,經常感冒怎麼調理?從中醫來看,所謂的抵抗力即是陽氣的衛外功能。陽氣旺盛則『衛外』功能強,邪氣被抵擋在體外,因此不容易感冒。若陽氣衛外無力,外邪侵襲導致營衛失調,即易『反復感冒』。扶陽氣用灸法最好。可經常灸大椎或身柱穴,能鼓舞督脈陽氣,提高人體抵抗力。大人小兒都可用灸。
◎陽氣的旺盛程度決定著體質的強弱
不少年輕人體質偏弱,分析其原因,一則或學業較重,『思慮過度』;或工作壓力大,焦慮緊張,導致脾氣暗耗,後天之本失養;二則不肯早睡。陽氣夜則『歸陰』,與陰相交,為第二天陽氣升發積蓄力量。若過度熬夜,陽氣不能交陰,則虛耗於外,因此熬夜最是耗陽,陽耗則體質必差。
摘自《選擇中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