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感人的心靈蛻變史:一名富家女子的修行經歷

【震撼感人的心靈蛻變史:一名富家女子的修行經歷】
264464_167155706808120_602951628_n
對一個真正的修行人來說,即生當中最重要的事情便是求學佛法以期了脫生死。

佛陀就曾說過:超越火海劍林,乃至死亡之前都應希求佛法。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十分贊嘆傳馨的上下求真之舉。她從新加坡先來到泰國,又前往印度,最後終於在這高原藏地住了下來。來回奔波並非為了搜奇覽勝,而是為了心中那執著的理想。

在藏地,她已經呆了六、七年。每當寒冬臘月到來的時候,看著這個來自熱帶國度的修行者,呆在她那並不能遮擋風寒的小木屋裏刻苦鉆研佛法,我就感到非常欣慰。在一次次的遊歷諸國的過程中,傳馨漸漸對世間生起了猛烈的出離心,並最終在佛學院落發出家。

我本人認為她的求學、求道、求真的精神確實可嘉,特別是在當今這個整天高喊“我為人人”,實則骨子裏希望“人人為我”的社會裏,這種發心就更顯得難能可貴了。

下面還是讓我們跟著她的長篇“傳馨西遊記”,共同遊覽一下沿途風光,並領略一番傳馨本人的心靈蛻變史吧。

我叫傳馨,來自新加坡。我的祖籍是廣東,家鄉在靠近海邊的一個小鎮上。

從小我都是在豐衣足食的優裕環境下成長的,記得小時候我從未因物欲的不滿足而苦惱過,慈愛的父親總是想盡一切辦法逗我開心,不讓我受委屈。

十歲以後由於家境日豐,加之父母對我也越發溺愛,故而從那以後我就更過上了無法無天的自由生活。

記得當時我每天上學帶的錢都不少於一百塊,下午放學後便約上幾個好友上館子、逛商場、看電影,或到遊泳館遊泳及健身房健身,不到天黑決不回家。

這樣的浪蕩日子過了整整三年,以致熏習得我整天想的都是哪裏有好吃的、哪兒又有了新玩意、哪家戲院在上映新電影……由於手裏有了幾個臭錢,再加上沒人敢管我,結果我的脾氣越來越暴躁,動不動就張口罵人。

整天沒人約束,性子也越來越叛逆。那時我買了大約有二十多雙各式各樣的鞋子;幾百乃至上千元一套的衣服隨手亂丟;一大堆好看不中用的包包……玩到最後,我已是忘乎所以,到上中學時幹脆連課也不上了。

學校附近有家“德士歌舞廳”,我每個星期都要光顧三、四次。把頭發染成最前衛的橙藍色,夾在一大群紅毛綠鬼中間,從傍晚七點一直狂扭到第二天淩晨三點,然後再去泡酒吧,喝得酩酊大醉時就借宿朋友家。早上迷迷糊糊起床後,又開始新的一輪吃喝玩樂。

那一陣子,我根本不知道這世上還有一種東西叫崇高,也不知道人生應有一個目標,叫理想。

想來也是造化捉弄人。十六歲那年,真應驗了古人的那句話“物極必返,樂極生悲。”狂癲得不知天高地厚的我忽然得了風濕性關節炎,病情來得非常迅猛,沒幾天我便全身抽筋,上下關節迅速變形。手指及腳趾關節扭曲、腫大、不能伸直,不久手指就彎曲得不能持筆寫字。

疾病突發後的三個月中,我隨父母遍訪中西名醫,但全都無濟於事。有一江湖郎中說要治好這病,唯有以火燒遍四肢關節,使血液循環加快才能消炎消腫。就這樣,我每隔一天便要去體驗一次火燒關節的“治療”,被他這樣用火燒了整整兩個星期,就差最後被他燒死。不過病情卻沒有任何起色,反而更加重了。

曾經稱兄道弟的“好哥們”、“好姐們”,在我生病期間沒有一個人打過來一個電話;媽媽把那麽多好吃好喝的擺滿在我的面前,我卻連擡手拿它們的力氣都沒有;爸爸對我如此疼愛,看著我痛他也掉淚,但他根本代替不了我受罪,盡管他自己願意這麽做……生病期間,我腦子裏開始飄進這些平常瞬間都不會想到的現象、問題。病痛逼著我躺在床上,無法瘋癲的我這才有了從容的時間去回味自己往昔的所作所為。 記得有一次聽到爸爸在走廊上對主治大夫說:“先生,求求您了,無論如何也要治好我女兒的病!花多少錢都沒關系。

當時我就忽地冒出了這麽一個念頭:“家裏錢財這麽多,為何買不來我的健康?如果得個關節炎就已經受不了,甚至想到自殺,那當死亡來臨的時候,我又該如何?那種痛苦豈不要將我徹底擊得粉碎?” 特別是想到這最後一個問題,我確實有點兒毛骨悚然、不寒而栗。也就是在這種種的煎熬困逼當中,我第一次思考起自己的人生。爸爸的一個朋友來看我時,帶給我一本《聖經》,他希望我能有一個信仰。

但當我一看到“信我者得入天堂,不信我者則入地獄”這句話時,我就把《聖經》扔在了地上。當時的我偏激地認為,這句話太自私了,它激起了我無比的厭惡。誰說這句話就證明他的慈悲簡直如牛蹄子印裏積的那窪水,還擺脫不了“小我”的權威與恐嚇! 奇怪的是,沒過幾天又有一位阿姨到我病床前探望。她無意中說出的幾句話卻讓我久久回味不已。那幾句話是:“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

我趕緊問她這是誰說的,她告訴我這是佛教裏一個叫地藏的菩薩發下的無盡誓願。兩相對照,我立刻對這位菩薩、對佛教產生了不可扭轉的信心與好感。我驚訝萬分,這世上居然還有這等的慈悲!別說我不了解的地獄了,就是把另一個關節炎患者的疼痛轉移到我身上,我都會被徹底壓垮的。那時我立刻就相信了地獄的存在,這醫院不就是人間地獄嗎?! 我急忙問她這個佛教裏還有什麽菩薩,她脫口而出:“觀世音菩薩啊。”

我一聽就覺得這個名字特別耳熟,仔細想了半天才恍然大悟,這不就是我們家供奉的觀音娘娘嗎?十幾年來,我對家中的這位娘娘像幾乎天天視而不見,因為我一直把她當成是封建余孽,是沒知識沒文化之人的精神寄托。卻想不到她原來是佛教裏的一位大菩薩! 從此我便開始了每天持誦觀音聖號的經歷。

大約人在困苦中,祈禱亦更為懇切吧!在狂歡縱酒中,我把觀世音菩薩拋置腦後。現在,在極度痛苦中,我卻想到了她,自己都覺得非常不好意思。但痛得實在沒辦法,我也就邊流淚、邊打針、邊誠心地祈禱她。疼得實在忍無可忍之時,我真的是放聲大哭,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大聲哀告觀音菩薩:救救我吧!救救我吧! 居然,沒過幾個月,我的風濕性關節炎痊愈了! 病好後的第一件事,便是到我家附近的一間寺廟去親近我日日想念的諸佛菩薩。剛跨進大殿的門坎,就聽得幾聲清越的敲擊大磬的聲音悠悠傳來。

那一瞬間,我幾乎驚呆了,身心忽然就清爽安寧了下來,原來人間竟還有著這樣高貴、從容、淡泊的妙音。當時我就發願一定要皈依佛門,這才是我夢寐以求的最終宗教。

每個人皈依佛門的因緣都不盡相同,我就是被那一聲擊磬的聲音帶了進來。信仰佛教對我是件不需要任何理由的選擇,因為我的命都是它賜給的。想起過去的荒唐歲月,我就慚愧得掉淚。幸運的是這一切都過去了。

後來,我參加了新加坡一個為期三年的佛學班,並受了菩薩戒。這三年是我在學佛的道路上大踏步前進的三年,我如饑似渴地吮吸著佛法甘露,恨不能一天當作兩天使。在對佛法有了一個基本的了解後,我便想離開新加坡到國外參學去。我深深感到,在新加坡這個地方培培福報、入個佛門還可以,但不可耽著日久,否則就只能在人天道上徘徊而已。我選中的第一個目標便是泰國。

當把消息告訴親朋好友們時,他們一致驚呼:“唉呀,怎麽能到泰國去呢?千萬別去!” 他們反對的理由,不外乎以下幾條:其一,那是小乘佛國,大乘行人跑去幹嘛? 其實剛剛開始學佛的時候,我也是這樣認為的。後來修習日久,我才發覺問題不是那樣簡單。佛陀早就說過:法無高下,心有大小。眾生根基各有不同,一味平懷、等視群生是體,但用上還是要劃出八萬四千法門以對治不同的心病,哪有一種藥是真正可以當萬金油使的? 就像《阿含經》,一般修行人都視其為小乘經典,但如果你以大乘心態去讀,便會發現它處處都在講大乘法門。況且就我觀察到的周圍學佛人而言,個個都宣稱自己修學大乘,但十有八九戒律都不精嚴。這樣的話,菩提心豈非成了空中樓閣?基礎沒打好,般若正見如何樹立?更何況作為“戒定慧”中心環節的“定”學,許多所謂的大乘行人連禪定的基本功夫都不具備。

他們反對我去泰國的第二條理由便是:泰國既是著名的佛國,又是聲名狼藉的色情之都,經常有少女被拐逮入妓院的事發生。一個十九歲的女孩只身奔赴那樣的一個異國他鄉,這可如何得了? 對這種意見我更是一笑了之。經歷了穩紮穩打的三年學佛後,我的成佛之心日漸增盛。不願自己得安樂,但願下化一切有情。這憑此種發心,我相信也必能得到三寶的加持、護法的護念。況且呆在泰國的那麽多女孩,難道全都被拐入妓院不成? 父母對我的決定更是驚懼不已,無奈中只得使出最後一招——斷絕經濟來源。

我明白爹媽的苦心,但我更對他們不明白我的心願表示遺憾。沒辦法,世上難有兩全其美之事。最後我自己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湊足了路費,經過四天的長途跋涉終於抵達了泰國南部。

泰國真不愧是佛教之都,這裏全民信佛(後來接觸久了,發覺信是信,但絕少正信,很少有人為了生脫死、救眾生出水火而信)。泰國人性情溫和有禮、樂於助人,且對出家僧人及守持八關齋戒的在家白衣(持八關齋戒者專用的服裝)特別恭敬。

只要看到這些修行人身陷困境,一般的泰人都會不遺余力地在各方面為你提供幫助。

本來我一句泰語都不懂,英文也非常蹩腳,獨自一人從泰南走到泰中,又走到泰北,最後走到泰國的東北部,這一路一方面多虧三寶加披,一方面就是靠這些熱心而陌生的泰國朋友們的幫助,才使我未被任何違緣擊垮。

我在泰國參訪的第一位師父是南傳佛教著名的佛學家及禪師——阿贊布達它薩(佛使比丘),他是泰國當今最著名的高僧之一。他的道場行持儀規如下:早晨三點半,眾人集於經堂,按僧臘的長短分序而坐,進行一個半小時的早課。 然後便各回寮房、整衣持缽,開始了比丘們托缽乞食之清凈行,這是我在尊者布達它薩這裏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比丘們整齊地排著隊,以十足的威儀、慢步前往附近的村落乞食。尊者布達它薩走在最前面,步履平穩、緩慢,舉止端嚴、眼目慈悲,這一切儼然佛陀住世時與諸大德、阿羅漢們出外托缽化緣景象的再現。

而每當尊者以低沈宏亮的聲調布道時,常有小雞、小貓、小白兔、小鳥依偎在尊者身邊。這情景已永遠地刻在了我的腦海深處。

在尊者這裏呆了幾個月後,我又獨自登上開往東北部的列車,繼續我的求道之旅。

參學的第二站是離泰國首都曼谷四百多公裏的阿贊揚達的空寂道場。阿贊揚達在諸位尊者大德中,比如阿贊布達它薩、阿贊查等人中年紀最輕,但修證境界一點兒也不比任何高僧差。他的確是一位外行小乘、內秉大乘精義的大修行人,他所傳授的教義特別著重於修四無量心、菩薩四攝法及般若空性,這也是“空寂道場”得名的原因。

八四年之前,有七年時間,他被西方國家廣泛邀請前去弘法利生。回國後又受到舉國上下的熱烈歡迎,這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原因便是由於尊者廣弘大乘佛法。

空寂道場留給我兩點永生難忘的印象:

第一,每當阿贊揚達尊者帶領弟子們托缽乞食歸來後,全體僧眾便以凈水洗腳,而後入經堂,禮佛畢便席地而坐。用餐前大家先念誦經文、作餐前五觀,然後以阿贊為首,先將一杯開水倒入缽中,然後再安靜進食。倒水的目的是將缽中酸甜苦辣的味道沖淡成一味,以減弱舌頭對味覺的貪愛。他們的這個習慣讓我在日後的修行中時時都能提起對“五蓋”(財色名食睡)的警惕與防犯。

第二,在空寂道場我頭一次聽聞了空性的甚深義理,這為我後來接觸中觀、特別是最後聞思大圓滿“本來無生的大空性”打下了一定的基礎。也就是在這裏,我一方面驚訝於佛陀揭示的“色即是空”這一真理的偉大與深邃,另一方面又隱隱地對這裏把“色”和“空”分開表示遺憾。

我覺得阿贊比一般小乘行人把“色”一步步分析為空,然後執著空性去求涅槃、解脫的聞思修行更進一步的地方在於,阿贊意識到了色當體即空,而且就像鏡中像一樣了不可得,但他還是沒有達到後來我在雪域藏地、色達喇榮佛學院學習真正的中觀時,所了解到的“空即是色”、“空有不二”、“性相一如”那樣的高度。

當然,當時我不可能有這麽清醒的認識,我只是朦朦朧朧地感覺到,難道“色”和“空”一定就是水火不相容嗎?如果是那樣的話,“借假修真”豈不成了一句空話?從此岸到彼岸豈不成了一個永遠無法跨越的天塹? 也就是在空寂道場,我萌發了要去印度探尋以龍樹菩薩為發端的般若大乘真正法源的念頭。但為了打好基礎,我還是按原定計劃來到了離空寂道場二百多裏路的一代女成就者帕美布翁格的禪林。

帕美年青時嫁給了一個非常富裕的男子,他們共育有三個兒子。帕美出家前還經營著一家美容院,總之家庭生活非常幸福、豐足。

但帕美從小到大都對物質上的享受不感興趣,她一生想的都是生死解脫問題。終於在她二十八歲那年,她下定決心要禁語,並在每天從美容院下班後,獨自一人走到郊外的屍陀林去觀修無常,第二天淩晨五點鐘左右再步行回美容院上班,這樣的生活共持續了五年。這五年期間,帕美還以巨大的毅力持守八關齋戒,並天天以紙條向丈夫祈求允許她出家修行

五年過後,首先是三個孩子被母親的苦行精神所打動,他們一起代母親向父親祈請。父親在三個兒子的祈求下終於答應了帕美的要求,準許她離家修行。

帕美選擇的修行道場是一個荒無人煙的小島。當我來到這個小島上後,我立刻發覺這裏實在是一個鍛煉修行人的最佳場所,因而在這裏我住了將近一年。後來每當回憶起這一年來的島上生活時,我的內心便會泛起對帕美難以表述的感激之情!是的,在這裏,我體會到了生死的無常;在這裏,我學會了堅強地面對一切苦難;在這裏,我學會了精進、專一、持久地提持正念;在這裏,我打下了禪定最堅實的基礎…… 在這個名叫吉祥島的荒島上,記得從帕美那裏接受的最嚴格的修持便是,從中午十二點開始赤腳在熱沙上經行八小時!當時我的腳被燙得通紅,全身皮膚暴裂,汗水剛開始像關不住的水龍頭一樣汩汩往外淌,到最後卻連一滴汗也排不出。全身骨架似要散架似的讓我搖搖欲墜、眼前直冒金星。而且帕美要求在八小時的經行中,不能片刻停頓、不能停下來喝水、上廁所。

但你決不要輕易就下妄斷說這是無謂的苦行,因帕美要求我們在八小時的行走中,每邁一步都要以佛陀聖號這正念來提攝,一步一步、一念一念,用不間斷的佛念來扭轉並最終蕩空心裏的妄念、苦念、畏難念,直到最後能所雙亡,整個心中空靈一片。經行一兩個小時後,你就會感覺到心魔開始作祟了。

煩惱魔以種種理由引誘你放棄經行、懈怠放逸。這時如果發心不堅定、求道不真切的人很容易向自心幻化的魔頭投降,但我始終心念耳聞佛陀聖號,我不相信自己保持正念的毅力敵不過虛幻的四大合成的假身的疲倦感。結果往往經過了四、五個小時後,在你的精神戰勝了肉體的極限後,剩下的經行之路簡直就像是走向光明的越來越輕松的一段自在之旅…… 除了這種難忘的經行修行外,我還記得有很長一段時間,帕美都讓我睡在一具玻璃棺材旁,那裏面有一具十五歲的女屍正在慢慢枯幹。旁邊還有有關有漏人身的不凈照片,讓你頓感所謂的俊男靚女其實不過都是一些流動廁所。在這裏呆久了,我一睜眼看人,便覺得他們怎麽看怎麽像一具具白骨。

真正對醜陋人身生起厭離、對短暫人生生起出離心的,還是帕美讓我們於半夜三更時進行的繞荒島修行之舉。我們半夜兩點半便要開始各自獨立爬上後山的原始森林中,呆到天亮再爬下來。這座山依然保持著原始的狀態,山洞中有各種猛獸毒蛇。

爬山過程中,有些路段不得不用雙手攀援樹藤騰空而上。有一回,大約在淩晨四點鐘左右吧,我正手腳並用幾乎“爬行”在山涯上,忽然感覺前方似乎有一個大東西擋住了去路。騰出一只手用手電筒一照,天哪!原來是一只大老虎!老虎此刻正用發亮的眼睛瞪著我。

與老虎照面的頭一個回合,我心裏的第一個念頭便是:這下完蛋了。但瞬間工夫,平常接受的佛陀教言又讓我漸漸穩住了陣腳。

什麽叫“人生無常”、“生命如風中燭”,我總算有了面對面的體驗。管他呢,平常你總是口頭高喊“無我”、“無我”;整天念誦“空諸所有”、“四大假合幻化之身”; 一看到佛祖在因地以血肉之軀布施的事跡就淚流滿面;整日說為下化一切有情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念念都自信佛菩薩的慈悲願力不可思議、觀世音菩薩一定會尋聲救苦,只要你有真切的信願……怎麽一到關鍵場合便什麽也想不到了,腦子空白一片,雙腿直打顫……“豁出去了!” 當我下定這個決心後,整個身心便似卸下了千斤重擔。既然一切都是“唯心所現”,那我的恐懼豈不是杞人憂天!於是我便在心底默默地對觀世音菩薩發了一個願:“如果我前世與這只老虎有惡緣,那我今天葬身虎口也不足為惜,但願以此功德回向給它,使它早日超升、早獲解脫。”

接下來,我就爬在懸崖上開始念誦觀音聖號……大約幾分鐘過後,這只老虎長嘯一聲便轉身離開了。我當時腦子裏閃過的又一個念頭便是:“帕美平常講,修行人只要時刻提起正念、對三寶充滿信心、放下一切身心枷鎖,如果不能證取大道,那這個佛教就算是騙人的把戲了。

今天我總算實證了一回!” 後來我還經歷了在山洞中禪修,等出定後發現周圍竟擠滿了豹子腳印;有次在經行時,腳被被毒蛇咬傷;睡在屍陀林,渾身上下被毒蚊子叮起幾十處大包……等等險境,但我自己都能感覺到,我的心對外境的一切苦樂境界的執著、追逐、分別妄念越來越淡了。

也就在此時,我想我應該離開泰國了。在阿贊揚達尊者那裏深切感受到的對中觀正見、對最究竟的自利利他之路的探求願望,此時越來越強烈地占據我的腦海。戰勝老虎現在看來只是小事一樁,如何使自己及眾生盡快與佛佛陀無二無別,才是今後的首要任務。

怎麽辦?當我靜下心來問自己的時候,“到印度去!”這一念頭便自然而然地冒了出來。

我堅信在這個佛法誕生的國度,一定能找到滿自己成佛心願的最佳道路。

為了籌足旅費,我從泰國又回到了新加坡,幹起了所有能讓我掙夠“盤纏”的工作。父母對我的選擇依然不是十分理解,但他們由衷地感到,自己的女兒越發顯得堅強、從容、大度了。在橫渡馬六甲海峽的遊輪上幹了幾個月的服務員後,我終於湊足了旅費,又一次只身奔赴比泰國更加遙遠的神秘國度——印度之邦。

在印度,我遊歷了佛祖成道時的菩提樹、轉法輪的王舍城遺址,還有三世諸佛成道的金剛座。

當然也拜會了許多隱匿人間的高僧大德,甚至包括在喜馬拉雅山腳下閉關的瑜珈士。但我最感激印度的地方是,在那裏,我聽聞了藏密的傳承,並知道了日後我將之作為終生歸宿地的中國四川色達喇榮佛學院的大名。

當我九五年終於踏上佛學院的土地時,幾乎已是身無分文了。但在這兒呆了一個月後,我就認定,我現在終於可以算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了。曾經夢寐以求的無價之寶——成佛之道,終於讓我在色達喇榮佛學院給找到了!這裏的教法涵蓋了大小乘、顯密的所有法寶,繼承了佛陀、龍樹以來的所有精華教義,特別是有我一直耿耿於懷、朝思暮想的大中觀的最究竟、最清凈的傳承,當然還包括盡攬一切成佛階梯的大圓滿九乘次第。

我還能再說什麽呢?! 漂泊了那麽久,尋覓了那麽久,當疲倦的心性想要找一個最終的棲息港灣時,緣分這只風帆便將我安然送到了佛學院這塊可以永久休息的地方。

放下了不安,放下了焦急,在緊緊環繞法王如意寶的五瓣蓮花山谷中,我建起了自己修行的小木屋。推開窗,大自然這幅巨畫便立刻以未經雕琢的筆觸撲入眼簾:遠處有山,山上有草,青青草地上有穿著紅色僧衣的我的同道。他們的頭頂上有天,天空裏有雲,自由自在地飄蕩的雲兒,能否把我的心聲帶給所有藍天下生存的眾生? 我想說:我愛佛法,因為我珍惜生命!我愛學院,因為在那裏我可以把握來世今生! 記得我在新加坡大眾學佛會聽說了傳馨的經歷後,當時看著窗外海天一色的景致,望著茫茫天地間奔波不已的人流、車流,想著越來越高聳雲天的大樓,我就不禁感慨道:這真是一個希求財富的時代,像傳馨這樣的修行人恐怕會越來越少吧。我們很希望真正的修行人都能把握住聖者遺留下來的財富,而非像世間人那樣,都爭先恐後地把有漏財產當作人生的首選目標。

《法句經》雲:“信財戒財慚愧亦財,聞財施財慧為七財。” 這七財才是真正智者所應追求的法財、聖財。

阿底峽尊者也說:“舍棄一切有漏財,當以聖財為嚴飾。遠離一切散亂境,依止殊勝寂靜處。”

不過,這麽好的教言在現今的環境下又能被多少人奉為金玉良言呢? 大多數人在日夜尋覓財富的過程中,大概十有八九都會把這些聖者的教言拋置腦後的,而這恰恰是智者的呵斥處。薩迦班智達就曾不無悲哀、不無痛責地說過:“漂泊輪回諸眾人,晝夜拼命求財富。”

能否有更多的人都能像傳馨一樣,把佛法當成生命中最值得希求的無價之寶,在勤勉不輟的求真過程中,打開生命本來的無盡寶藏?

(轉載)

海爾集團CEO演講

海爾集團CEO演講

1148815_631352656889589_928558199_n

人成熟與不成熟跟年齡沒有關係。

人成熟不成熟,就是你能不能站在對方的角度去看待事物,就是能不能把我的世界變成你的世界。

這個社會有很多的成年人,還沒有脫離幼稚的行為。一點小事情就跟別人爭來爭去。

人不成熟的第一個特徵:就是立即要回報。

他不懂得只有春天播種,秋天才會收穫。很多人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剛剛付出一點點,馬上就要得到回報。 (學鋼琴,學英語等等,剛開始就覺得難,發現不行,立即就要放棄。)

很多人做生意,開始沒有什麼成績,就想著要放棄,有的人一個月放棄,有的人三個月放棄,有的人半年放棄,有的人一年放棄,我不明白人們為什麼輕易放棄,但是我知道,放棄是一種習慣,一種典型失敗者的習慣。所以說你要有眼光,要看得更遠一些,眼光是用來看未來的!

對在生活中有放棄習慣的人,有一句話一定要送給你:「成功者永不放棄,放棄者永不成功。」

那為什麼很多的人做事容易放棄呢?美國著名成功學大師拿破崙希爾說過:窮人有兩個非常典型的心態:
1、永遠對機會說:“不”;
2、總想 “一夜暴富”。

今天你把什麼機會都放到他的面前,他都會說 “不”。就是今天你開飯店很成功,你把你開飯店的成功經驗,發自內心的告訴你的親朋好友,讓他們也去開飯店,你能保證他們每個人都會開飯店嗎?是不是照樣有人不幹。

所以這是窮人一個非常典型的心態,他會說:“你行,我可不行!”。一夜暴富的表現在於,你跟他說任何的生意,他的第一個問題就是 “掙不掙錢”,你說 “掙錢”,他馬上就問第二個問題 “容易不容易”,你說 “容易”,這時他跟著就問第三個問題 “快不快”,你說 “快”!這時他就說 “好,我做!”呵呵,你看,他就這麼的幼稚!

大家想一想,在這個世界上有沒有一種: “又掙錢,又容易,又快的”,沒有的,即使有也輪不到我們啊,所以說在生活中,我們一定要懂得付出。

那為什麼你要付出呢?因為你是為了追求你的夢想而付出的,人就是為了希望和夢想活著的,如果一個人沒有夢想,沒有追求的話,那一輩子也就沒有什麼意義了!

在生活中你想獲得什麼,你就得先付出什麼。你想獲得時間,你就得先付出時間,你想獲得金錢,你得先付出金錢。你想得到愛好,你得先犧牲愛好。你想和家人有更多的時間在一起,你先得和家人少在一起。

但是,有一點是明確的,你在這個項目中的付出,將會得到加倍的回報。就像一粒種子,你把它種下去以後,然後澆水,施肥,鋤草,殺蟲。最後你收穫的是不是幾十倍,上百倍的回報。

在生活中,你一定要懂得付出,你不要那麼急功近利,馬上想得到回報,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你輕輕鬆松是不可能成功的。

一定要懂得先付出!

人不成熟的第二個特徵:就是不自律。不自律的主要表現在哪裡呢?

一、不願改變自己:

你要改變自己的思考方式和行為模式。你要改變你的壞習慣。其實,人與人之間能力是沒有多大區別,區別在於思考方式的不同。

一件事情的發生,你去問成功者和失敗者,他們的回答是不一樣的,甚至是相違背的。

我們今天的不成功是因為我們的思考方式不成功。一個好的公式是:當你種植一個思考的種子,你就會有行動的收穫,當你把行動種植下去,你會有習慣的收穫,當你再把習慣種植下去,你就會有個性的收穫,當你再把個性種植下去,就會決定你的命運。

但是如果你種植的是一個失敗的種子,你得到的一定是失敗,如果你種植的是一個成功的種子,那麼你就一定會成功。

很多人有很多的壞習慣,如:看電視,打麻將,喝酒,泡舞廳,他們也知道這樣的習慣不好,但是他們為什麼不願意改變呢?因為很多人寧願忍受那些不好的生活方式,也不願意忍受改變帶來的痛苦。

二、喜歡背後議論別人:

如果在生活中,你喜歡議論別人的話,有一天一定會傳回去,中國有一句古話,論人是非者,定是是非人。

三、消極,抱怨:

你在生活中喜歡那些人呢?是那些整天愁眉苦臉,整天抱怨這個抱怨哪個的人,還是喜歡那些整天開開心心的人。如果你在生活中是那些抱怨的,消極的人的話,你一定要改變你性格中的缺陷。如果你不改變的話,你是很難適應這個社會的。你也是很難和別人合作的。

生活當中你要知道,你怎樣對待生活,生活也會怎樣對待你,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也會怎樣對待你。所以你不要消極,抱怨。你要積極,永遠的積極下去,就是那句話:成功者永不抱怨,抱怨者永不成功

人不成熟的第三個特徵:經常被情緒所左右。

一個人成功與否,取決於五個因素:
● 學會控制情緒
● 健康的身體
● 良好的人際關係
● 時間管理
● 財務管理

如果你想成功,一定要學會管理好這五個因素,為什麼把情緒放在第一位呢?把健康放在第二位呢?是因為如果你再強的身體,如果你情緒不好,就會影響到你的身體,現在一個人要成功20%靠的是智商,80%靠的是情商,所以你要控制好你的情緒,情緒對人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人與人之間,不要為了一點點小事情,就暴跳如雷,這樣是不好的。

所以在生活中,你要養成什麼樣的心態呢?你要養成 “三不”,“三多”:

不批評、不抱怨、不指責;

多鼓勵、多表揚、多讚美。

你就會成為一個受社會大眾歡迎的人。如果你想讓你的伙伴更加的優秀,很簡單,永遠的激勵和讚美他們。

即使他們的確有毛病,那應該怎麼辦呢?這時是不是應該給他們建議,在生活中你會發現有這樣一個現象,有人給別人建議的時候,別人能夠接受,但是有建議的時候別人就會生氣。

其實建議的方式是最重要的,就是 “三明治” 讚美,建議,再讚美!

想一想,你一天讚美了幾個人,有的人可能以為讚美就是吹捧,就是拍馬屁。讚美和吹捧是有區別的,讚美有4個特點:

1、是真誠的
2、是發自內心的
3、被大眾所接受的
4、無私的

如果你帶有很強的目的性去讚美,那就是拍馬屁。當你讚美別人時候,你要大聲的說出來,當你想批評別人的時候,一定要咬住你的舌頭

人不成熟的第四個特徵:不願學習,自以為是,沒有歸零心態。

其實人和動物之間有很多的相似之處,動物的自我保護意識比人更強(嬰兒與小豬)但是,人和動物最大的區別在於,人會學習,人會思考。

人是要不斷學習的,你千萬不要把你的天賦潛能給埋沒了,一定要學習,一定要有一個空杯的心態。我們向誰去學習呢?就是直接向成功人士學習!

你要永遠學習積極正面的東西,不看,不聽那些消極,負面的東西。一旦你吸收了那些有毒的思想,它會腐蝕你的心靈和人生的。在這個知識經濟的時代裡,學習是你通向未來的唯一護照。在這樣一個速度,變化,危機的時代,你只有不斷的學習你才不會被這個時代所拋棄,一定要有學習,歸零的心態。去看每一個人的優點,“三人行,必有我師也”!

人不成熟的第五個特徵:做事情不靠信念,靠人言。

我們說相信是起點,堅持是終點。很多人做事不靠信念,喜歡聽別人怎麼說。對自己所做的事業,沒有100%的信心,相信和信念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相信是看得見的,信念是看不見的。

信念是人類的一種態度,但是很多的人他們做事,不靠信念的,而是要聽別人怎麼說,你要登上山峰,要問那些爬到山頂的人,千萬不能問沒有爬過山的人。

這裡不是說別人的建議不要去聽,你可以去參考,但是你要記住,你來做這個生意是為了實現你的夢想,實現你自己的價值。其他的人是不會關心你的夢想的,只有你自己關心你自己的夢想,只有你自己關心你自己能否真正的成功。這才是最重要的!

只要你的選擇是正確的,永遠不要在乎別人怎麼說,以上的人不成熟的五個特徵,你們自己去對照,那一個特徵是你有的,你一定要在最短的時間裡改正,只要你相信你自己能夠戰勝自己的不成熟,你就會逐漸的成長,成熟起來,你就會得到你想要的那種生活。你就會實現你時間自由、財務自由、精神自由的人生夢想 !

七種禮佛法

七種禮佛法:

1172516_610299175659201_478697180_o

(1)我慢禮;有人雖然是拜佛,但我相不除,卻是拜得不自然,總覺得:「我拜佛做什麼呢?我何必拜他呢?」叩頭叩得很勉強,或者看見他人拜,而我不拜,覺得不好意思,所以也跟著拜,心裡卻想:「這是迷信,叩頭有什麼用?」這都是因我相未空,還有我慢存在。

(2)求名禮;聽到很多人讚歎說某某人拜佛,又誦經,又拜懺,真是用功修行了。聽到人家讚歎那個修行人,於是乎他也想得到修行的名,而拜佛拜懺。他雖然也隨喜,但他不是真的為拜佛,而是為拜名求名的。既不是為信,也不是為不信而拜,而是看見人拜佛受到供養、恭敬和讚歎,他也想受人供養、恭敬,和讚歎。

(3)身心唱和禮;看見人拜,我也拜,人叩頭,我也叩頭,身心隨人而轉,人怎樣,我也怎樣,不管拜佛有好處,或是沒有好處,也不管是正信,或是迷信,他又沒有求名心,只是隨著人做,這樣禮拜佛也沒有什麼功,也沒有什麼過,平平常常而已。(4)智淨禮。什麼叫智淨禮?智是智慧,淨是清淨;以真正的智慧清淨自己的身心。這是有智慧的人,拜佛的方法,清淨自己的身、口、意三業。你拜佛時,身不會去犯殺盜淫,所以身業清淨。你拜佛時,也沒有貪心、癡心,和瞋心,只有一個恭恭敬敬的拜佛心,所以意業也清淨。你拜佛時,念佛名號,或是持誦經咒,也不犯綺語、惡口、兩舌和妄語四惡,故口業也清淨。身口意三業清淨,這便是智者以真正智慧來拜佛,謂之智淨禮。

(5)遍入法界禮;拜佛時,要觀想我身雖未成佛,然而心性卻是充滿法界。現在於一位佛前拜佛,同時亦遍禮法界一切諸佛。不是單單拜一位佛,而是在每一尊佛前,皆有我的化身頂禮叩頭,同時在供養諸佛菩薩。所謂「一切唯心造」,你這個心是周遍法界,這種禮也是周遍法界的,你這種修行也周遍法界。所有三千大千世界都包括在法界之內,身盡虛空遍法界,你所行的恭敬禮,也是盡虛空遍法界,你所得的功德,也是盡虛空遍法界。

(6)正觀修行至誠禮;正觀是專一其心,來觀想拜佛。拜一佛就是拜法界佛,拜法界佛也就是拜一佛。因十方三世佛,是同共一法身,所謂「佛佛道同」,我們要專一其心來觀想拜佛。修行不要打妄想,不要身在拜佛,而心卻跑到電影院去,或跑到馬場去,又或跑到跳舞場、酒吧等。總而言之,不用買票便各處跑,忽然而天,忽然而地,有時跑到紐約去了,不知怎樣又跑回三藩市,他自己以為有了神通,其實連鬼通都沒有,這只是妄想。拜佛時打妄想,謂之邪觀。正觀修行,就不會打妾想,拜佛就是一心拜佛,心不二用。拜佛時,不打其他妄想,謂之「正觀修行至誠禮」。這種修行,你拜一佛勝過你拜百千萬佛,也勝過其他打妾想拜佛的人拜百千萬拜這麼多。所以修行是要得其門而入,你要知道法門。你若不知其法門,雖是一樣拜佛,人家是拜佛,而你拜佛卻是打著妄想:「等一下拜完佛,便去飲咖啡,飲酒。」你這樣便不是正觀修行至誠禮,這不會有功德的。

(7)實相平等禮;實相禮是禮而不禮,不禮而禮。有人說:「既然禮而不禮,不禮而禮,那我不拜佛便是拜佛啦!」不是這麼說。你雖然拜佛,而不著拜佛之相。並不是你不拜佛就是拜佛,這樣就變成狂妄了。這類人是不可救藥,無法可救。為什麼?因為他那種執著相,太愚癡了。實相平等禮,是平等禮拜三實,恭敬佛法僧,沒有分別的拜,一念不生,一念不減,這就是不生不滅的實相平等法。所謂「一念不生全體現」,你真能拜佛,拜到一念不生,拜到無人、無我、無眾生、無壽者,你便和法界合成一體。那時十方世界現全身。你這個身體雖然在這裡,卻是與法界那麼大,也就是實相,實相無相。你那個身也就是法界,法界也就是你的身,這就是實相無相。你看這妙不妙?以前你的身只有須彌山那麼點大,須彌山在法界裡,好像法界裡一點微塵那麼大而已,不要以為須彌山有多大。但現在須彌山,卻在你的法身裡,你把須彌山包含著,你看這妙不妙?所有宇宙一切萬物,沒有不在你自性內包著,這是一種實相平等,一種不可思議的境界。你若能拜佛拜到這種境界上,你說這個妙處還有說得完嗎?是說不完的!
~~~宣化上人

你若放下,你就强大!

你若放下,你就强大!

◈◈ 1、放下面子 ◈◈
        有时候我们低头,是为了看准自己走的路,很多人认为,自己已经过得还可以,不愿意去尝试新鲜的事物,很多东西都放不下,拉不下这个脸,最终死在面子上。

◈◈ 2、放下压力 ◈◈
  累与不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心灵的房间,不打扫就会落满灰尘。扫地除尘,能够使黯然的心变得亮堂;把事情理清楚,才能告别烦乱;把一些无谓的痛苦扔掉,快乐就有了更多更大的空间。

◈◈ 3、放下过去 ◈◈
  你才能过得更幸福!
  努力地改变你的心态,调节你的心情。学会r平静地接受现实,学会对自己说声顺其自然,学会坦然地面对厄运,学会积极地看待人生,学会凡事都往好处想。

◈◈ 4、放下自卑 ◈◈
  把自卑从你的字典里删去。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伟人,但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内心强大的人。相信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你同样可以拥有一个有价值的人生。

◈◈ 5、放下懒惰——奋斗改变命运 ◈◈
  绝招就是把一件平凡的小事做到炉火纯青,就是绝活。提醒自己,记住自己的提醒,上进的你,快乐的你,健康的你,善良的你,一定会有一个灿烂的人生。

◈◈ 6、放下消极 ◈◈
  绝望向左,希望向右
  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成功的人,那么,请为“最好的自己”加油吧,让积极打败消极,让高尚打败鄙陋,让真诚打败虚伪,让宽容打败褊狭,让快乐打败忧郁,让勤奋打败懒惰,让坚强打败脆弱,让伟大打败猥琐……只要你愿意,你完全可以一辈子都做最好的自己。
  没有谁能够左右胜负,除了你。自己的战争,你就是运筹帷幄的将军!

◈◈ 7、放下抱怨 ◈◈
  与其抱怨不如努力
  所有的失败都是为成功做准备。抱怨和泄气,只能阻碍成功向自己走来的步伐。放下抱怨,心平气和地接受失败,无疑是智者的姿态。抱怨无法改变现状,拼搏才能带来希望。真的金子,只要自己不把自己埋没,只要一心想着闪光,就总有闪光的那一天。不要总是烦恼生活。不要总以为生活辜负了你什么,其实,你跟别人拥有的一样多。

◈◈ 8、放下犹豫 ◈◈
  立即行动成功无限
  认准了的事情,不要优柔寡断;选准了一个方向,就只管上路,不要回头。
  立即行动是所有成功人士共同的特质。如果你有什么好的想法,那就立即行动吧;如果你遇到了一个好的机遇,那就立即抓住吧。立即行动,成功无限!

◈◈ 9、放下狭隘 ◈◈
  心宽,天地就宽。
  宽容是一种美德。宽容别人,其实也是给自己的心灵让路。只有在宽容的世界里,人,才能奏出和谐的生命之歌!
  宽容是一种美德。宽容别人,其实也是给自己的心灵让路。只有在宽容的世界里,人,才能奏出和谐的生命之歌。

◈◈ 10、放下怀疑 ◈◈
  心存疑虑,做事难成。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不要以自己的怀疑,认定他人的思想,不要猜疑他人,否则只会影响彼此间的情谊。

文章: 走近量子纠缠(3)——上帝掷骰子吗?

走近量子纠缠(3)——上帝掷骰子吗?

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83543

科学松鼠会 2013 年 8 月 2 日
走近量子纠缠(3)——上帝掷骰子吗?
张 天蓉
3.上帝掷骰子吗?
量子理论虽然是许多年轻人创建的集体物理学,但领袖人物还是屈指可数的。

1900年,普朗克的论文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释放出‘量子’这个妖精。那年,刚从瑞士的苏黎世工业大学毕业的爱因斯坦,21岁,正在四处奔波,焦头烂额地找工作,15岁的玻尔还只是哥本哈根一个顽皮的中学生。谁也料不到,这两个年轻人在十几年后成为了物理界的两大巨擎,而且,在量子理论的基本思想方面,两人巅峰对决,展开了一场一直延续到他们去世的旷世之争。

波尔与爱因斯坦的量子之争可以概括为一个著名的问题:上帝掷骰子吗?要解释清楚这个量子论中的哲学问题,我们首先介绍一下著名的杨氏双缝干涉实验。

杨氏双缝实验比量子论的历史还要早上100年。当初的法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扬用这个简单实验挑战牛顿的微粒说,证明了光的波动性。原始的实验装置异常简单,这实验的影响却波及了几百年。托马斯·扬用经过一个小孔的光作为点光源,点光源发出的光穿过纸上的两道平行狭缝后,投射到屏幕上。然后,观测者可以看到,屏幕上形成了一系列明暗交替的干涉条纹。干涉是波特有的现象,因此,实验中出现的干涉条纹是光的波动性强有力的证明(见图1(a))。

2002年,《物理世界》杂志评出十大经典物理实验,‘杨氏双缝实验用于电子’名列第一名。费曼认为,杨氏双缝电子干涉实验是量子力学的心脏,“包括了量子力学最深刻的奥秘”。

读者应该还记得我们在本文的第一节提到过的量子力学中神秘的‘叠加态’。电子双缝实验证实了电子叠加态的存在。那么,这个实验是如何相关于量子力学?又如何揭示了量子力学中最深刻的奥秘?实验中哪儿出现了神秘的叠加态?这个实验与‘上帝掷不掷骰子’又有什么关系?这些都是需要澄清的问题,且听我们慢慢道来。

首先,为什么说双缝实验中的干涉条纹是波的特征呢?让我们简单说明一下条纹的形成。

再看图1(a),点光源发出的光,作为一种波,抵达狭缝。根据惠更斯原理,波面上的每一点都是一个子波源。因此,经过两条狭缝之后的波,可看作是位于两条狭缝处的子波源所发出的两列波的叠加。‘波的叠加’意味着‘振幅的叠加’:如果两列波到达同一位置时,振动方向相同,叠加后振幅增大;反之,如果振动方向相反,互相抵消,使得叠加后振幅减小。因为叠加后的振动在不同位置的增大或抵消,便形成了屏幕上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图1(a)右边的图案)

【图1(c)表示的是光波在屏幕上的强度分布。我们看到的曲线p是一条上下振动的图像,这对应于明暗相间强度变化的干涉条纹。】
如上所述,图中的(a)和(c)说明的都是‘双缝实验’的情形,图(b)又是什么呢?那是两次‘单缝实验’的结果。如果将一条狭缝遮住,就可以分别作两次单缝实验,我们发现,这两次单缝实验的结果都没有条纹,单缝实验光强度的分布,即波动振幅的平方,分别由(b)中的曲线p1和p2表示。

我们再次研究(b)、(c)中的曲线:p1、p2是单缝实验的强度分布,p是双缝实验的强度分布。显然,p并不等于p1、p2的简单叠加,事实上,它是单缝实验的振幅叠加后的平方。这是波动的特点,也是干涉条纹的来源。

如果用粒子来作双缝实验,会产生什么结果呢?读者会说:是用粒子,不是波,那就得不到干涉条纹了。答得很对,但是,不要忘了,我们的所谓粒子,有两种,除了经典意义下的粒子外,还有一种量子力学中的行为古怪的粒子。因此,我们遵循费曼设计的实验,对比一下水波、子弹和电子分别通过双缝时的不同行为。

水波的情况刚才已经说明过了,由图1表示。下面的图2则是用子弹(经典粒子)进行双缝实验的结果。

设想用一挺机关枪向狭缝扫射(图2(a)),子弹的发射服从经典概率统计规律。我们假设:一粒一粒发射出来,而又穿过狭缝到达了屏幕的子弹中,50%的几率是通过第一条縫而来,50%的几率通过第二条縫而来。假设每个打到屏幕上的子弹形成一个亮点的话,发射一定数目的子弹之后,在屏幕上就有了一个亮点聚集而成的图像(图2(a)右)。我们从实验结果发现:这个图像不同于波动的情形,它不是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而是从中心到两边,亮度逐渐下降的图像,如图2(c)的曲线p所示。
类似于波动双缝实验,我们也可以分别将狭缝之一关闭,对另一个开缝做两次子彈单缝实验,实验结果的两条亮度分布曲线由图2(b)中的p1、p2表示。比较图1(b)和图2(b),不难看出,子弹单缝实验结果与水波单缝实验结果是相同的。然而,两种情形的双缝实验结果完全不同。子弹双缝实验的结果p,是两个单缝实验结果p1和p2的简单叠加,这是由概率的叠加性决定的。

总结以上所述,水波的双缝实验结果是相干叠加,体现水的波动性;子弹的双缝实验结果是非相干叠加,体现子弹的粒子性。如果我们用电子(或是光子及其它微观粒子)来作实验,结果又将如何呢?

我们可以类似于子弹的情形,用电子枪将电子一个一个地朝着狭缝发射出去。如图3所示:

电子单缝实验的结果如图3中的(b),曲线p1、p2与水波和子弹时一致。然而,电子双缝实验的结果p却是与水波的一样,出现了干涉条纹!
这个结果令经典物理学家们感到意外,因为,实验中的电子,和机枪发射子弹一样,是由电子枪一个一个发射出去的。因为在经典物理中,我们认为电子是粒子。既然是粒子,它的宏观轨道行为,应该和子弹没有实质的差别。双缝实验时,虽然两条缝都是打开的,但是每一个电子,应该象一个子弹那样,只能通过其中的一条缝到达屏幕。这样,结果就应该和子弹的结果一样,应该属于非相干叠加。

实验观察结果也显示,电子的确是像子弹那样,一个一个到达屏幕的,如下图所示,对应于到达屏幕的每个电子,屏幕上出现一个亮点。随着发射的电子数目的增加,亮点越来越多,越来越多……。当亮点多到不容易区分的时候,接收屏上显示出了确定的干涉图案。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这干涉从何而来?从电子双缝实验,我们会得出一个貌似荒谬的结论:一个电子同时通过了两条狭缝,然后,自己和自己发生了干涉!

让我们运用量子论的概念,来理解电子这种不同寻常的非经典行为:实验中的电子同时穿过了两条狭缝,不就是相似于我们在第一节中说过的:‘电子处于一种叠加态,既在位置A,又在位置B’的情形吗?作为量子论中的叠加态粒子,每个电子(或光子)真是像孙悟空一样,有分身术,一个孙大圣到了两条狭缝处,就变成了两个大圣,同时穿过了两条狭缝!然后,两个真假孙悟空又自己跟自己打起来了!争斗的结果,有可能是双赢,变出一个大孙悟空,打得屏幕上异常明亮;也有可能两败俱伤,真假悟空全死光,那时,就对应于屏幕上暗淡的地方。
因此,双缝实验的结果表明:电子的行为既不等同于经典粒子,也不等同于经典波动,它和光一样,既是粒子又是波,兼有粒子和波动的双重特性,这就是波粒二象性。

读者也许会说:每个电子到底是穿过那条狭缝过来的,我们应该可以测量出来呀。不错,物理学家们也是这样想的。于是,他们便在两个狭缝口放上两个粒子探测器,以判定真假孙悟空到底走的那一边?然而这时,奇怪的事又发生了:两个粒子探测器从来没有同时响过!那好呀,这说明还是只有一个孙悟空,并没有分身。实验者感觉松了口气,刚刚想思考思考这干涉条纹的事,回头一看屏幕,咦?哪有什么干涉条纹呀。物理学家们反复改进、多次重复他们的实验,却只感到越来越奇怪:无论我们使用什么先进测量方法,一旦想要观察电子到底通过哪条狭缝?干涉条纹便立即消失了!也就是说,假孙悟空太狡猾了,他好像总能得知我们已经设置了抓他的陷阱,便隐身遁形不露面。悟空不用分身术,没有真假大圣间的战争,战场上也就没有了叠加和死伤,一切平静,实验给出经典的结果:和子弹实验的图像一模一样!后来,物理学家们给这种“观测影响粒子量子行为”的现象,取了一个古怪的名字,叫做:“波函数坍塌”。就是说:量子叠加态一经测量,就按照一定的概率,塌缩到一个固定的本征态,回到经典世界。而在没有被测量之前,粒子则是处于‘既是此,又是彼’的混合叠加不确定状态。因此,我们无法预知粒子将来的行为,只知道可能塌缩到某个本征态的概率。

以上解释使用的基本上是以波尔为代表的哥本哈根学派对量子理论的诠释。换言之,孙悟空具有分身而同时穿过两个洞的本领。但是,你无法得知他这功夫究竟是怎么回事,他绝不让你看到他玩分身术的详情,他只让你知道几个概率,上天派他到人间来掷骰子!

爱因斯坦不同意哥本哈根派的诠释,生气地说:“玻尔,上帝不会掷骰子!”

玻尔一脸不高兴:“爱因斯坦,别去指挥上帝应该怎么做!”

几十年后的霍金,看着历年的实验记录,有些垂头丧气地说:“上帝不但掷骰子,他还把骰子掷到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去!”

上帝掷骰子吗?尽管以上霍金之言给出肯定的答案,但似乎至今仍然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关于本文
本文授权转载于张天荣老师的个人博客,欲再转载者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