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解脫

真正的解脫

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金剛經》有一個「船筏」的比喻,意思是說:
藉著船筏的承載可以過河,可是一旦過了河,就必須放下船筏才能上岸,如果一直想待在船上,就永遠無法上岸。

這是說,佛法就好比過河的工具,對尚未過河的人而言,要讓他執著佛法,
依佛法所說的去修行。

但對已經將佛法運用得很好的人,就要教他放下。佛法所講的「真正的解脫」,
是要連佛法都放下、都不執著。

當然,對還不懂得佛法,還不會修行的人,佛教徒會告訴他:
「佛法是最好的,佛法是真理。」

可是對佛法已經有相當體會的人,就要瞭解到:佛法也只是一個方便法,
而不是讓你絕對、永遠執持不放的原理原則。

譬如 : 佛法中「常、樂、我、淨」或「苦、集、滅、道」等生老病死的道理,

起初我們把它當成真理、定見執持著,可是一旦運用這些真理幫助了自己,
也幫助他人之後,就應該把它放下,才會得到真正的解脫。

或許有人會問:如果學佛的人連佛法都不執著,會不會心無定見,
是非不明、好壞不分?不會的!這樣的「不執著」,是已經歷經過「執著」的過程。

放下之後並不表示沒有想法,只不過這已經提昇到另一個層次,而是以整體眾生的想法為想法,以當下環境的需求為需求,以整體的意見為意見。

當你追求真理之後,又能將所追求的放下,而不執著一個非如何不可的真理,
那才是真正的自由!

上文恭錄 ◇ 聖嚴法師 《找回自己》

***************************

◇ 感恩 覺淨法師慈悲開示 :

【真正的解脫】 是要連佛法都放下、都不執著。

法尚應捨 , 何況非法法 , 非法 , 非非法皆應捨方登彼岸也

***************************

心有所住,則時時執著處處拘泥 ,
無住生心,則靈通暢流無往不得。

**********

至心誦念八大人覺

為佛弟子,常於晝夜,至心誦念八大人覺:

第一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

第二覺知: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

第三覺知:心無厭足,惟得多求,增長罪惡;菩薩不爾,常念知足,安貧守道,惟慧是業。

第四覺知:懈怠墜落;常行精進,破煩惱惡,摧伏四魔,出陰界獄。

第五覺悟:愚痴生死;菩薩常念,廣學多聞,增長智慧,成就辯才,教化一切,悉以大樂。

第六覺知:貧苦多怨,橫結惡緣;菩薩佈施,等念怨親,不念舊惡,不憎惡人。

第七覺悟:五欲過患;雖為俗人,不染世樂,常念三衣,瓦鉢法器,志願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遠,慈悲一切。

第八覺知:生死熾然,苦惱無量;發大乘心,普濟一切,願代眾生,受無量苦,令諸眾生,畢竟大樂。

如此八事,乃是諸佛,菩薩大人,之所覺悟,精進行道,慈悲修慧,乘法身船,至涅槃岸。復還生死,度脫眾生。以前八事,開導一切,令諸眾生,覺生死苦,捨離五欲,修心聖道。若佛弟子,誦此八事,於念念中,滅無量罪,進趣菩提,速登正覺,永斷生死,常住快樂。

大隨求陀羅尼

大隨求陀羅尼之介紹

著名的《普遍光明清淨熾盛如意寶印心無能勝大明王大隨求陀羅尼》,是釋迦牟尼佛在大金剛須彌盧峰樓閣為一切眾生所說,弟子阿難如實聽聞而流傳。 唐朝時,流傳到中國,由著名的不空三藏法師所翻譯。
“大隨求”就是“一切所求都如願”的意思。 陀羅尼中,有兩句子是“一切所求都如願”的意思,這在其他的咒語中是罕見的。 也從中知道“大隨求”的願求威力。 “一切所求”包括了世間(財富,健康,長壽)及出世間(求生淨土,成佛)的願求。
1.財富:

「福力常具足,穀麥及財寶,悉皆得增長」
「…一聞此大隨求大護陀羅尼,聞已,深心淨信恭敬書寫讀誦。生殷重心修習,為他廣演流布。…現世得大富貴自在,
2.健康:
「諸極惡重罪,若得纔聞此,隨求陀羅尼,一切罪消滅,安樂諸有情,解脫一切病。」
「定業不受報」
「種種疾大病,悉皆盡除滅。」
「或有非命患大疾者,皆得解脫,一切疾病皆得除滅,長患病者誦此真言,加持袈裟角拂彼病人便即除差。」
「彼人身中不生疾病,不被火毒刀杖蠱毒壓禱咒詛諸惡藥法之所損害,不被身痛頭痛,及諸瘧病一日二日三日四日乃至七日,及癲癇病悉不能為患。」
根據「宋高僧傳」所記載,不空三藏法師曾用此“大隨求”為唐玄宗治病,並得唐玄宗的極度讚賞。
3.長壽:
「以此明加護,合死得解脫,若以黑索罥,將至爓魔宮,命複倍增壽,由書帶大護,若有壽盡者,七日後當死,纔書帶此明,無上大加護」
「若人壽命欲盡,誦此真言複得延命增壽,久久命存,常獲安樂,得大念持。」
4.求生淨土:
「由纔書此明,一切樂豐盛,安樂而舍壽,必生於善趣。欲生極樂國,持帶此明王,決定無疑惑。」
「若具足誦,一切重罪悉皆消滅,得無量福德。死必生極樂世界,雖作極重罪,不墮地獄。殺父母,殺羅漢,破和合僧,出佛身血,燒經像,穢伽藍,謗諸人,謗諸教,自是非他,如是作重罪,決定生極樂界,上品生。自蓮花中化生,更不受胎生。」
5.成佛:
「唯成佛近人先聽是真言,成佛遠人世世不聽是真言。」
「毘盧遮那如來,自法界智中,盡無數劫求得。由是名隨求即得真言。一切諸佛不得是真言不成佛,外道婆羅門得是真言成佛速。」
「能護愛樂供養佛菩薩聖眾之人。能護書寫受持讀誦聽聞大乘經典者,又能滿足修佛菩提者。」

“大隨求”的其他功效: “大隨求”的其他功效:
1.成就一切真言法:也就是其他的密咒也因而成就,因為念此咒後,等於入一切壇。
「一切真言法,皆悉得成就,成入一切壇,得成三昧耶」
「若修密言時,此護最為勝,安樂修諸明,悉得無障礙,一切密言教,悉皆得成就,成入一切壇,速成三昧耶」
2.能摧滅難調的極惡重罪。
3.鬥戰危險處,不被怨沮壞;他敵皆滅壞,終無怨敵怖畏。 4.壞滅諸魅鬼:猛惡吸精氣,常害有情類的魅鬼皆悉被滅除。
5.咒詛法無效,不被蠱毒中:別人作的黑法、降頭都被化解。
6.水火、刀杖(戰爭)、雷電、霜雹和黑風惡暴雨等災難皆得解脫。
7. 所求願悉成:一切所希願,悉皆得如意。
8.若有女人懷胎,持此陀羅尼,都能使胎兒平安,生產安樂。
9. 出言令樂聞,所至獲恭敬:所說的話,別人都能樂意聽;所到的地方,都能得到別人的恭敬。
10.惡夢不能侵:都能得到深熟甜蜜的睡眠。

大隨求陀羅尼心咒

老闆只能給你機會,不能給你榮華富貴

老闆只能給你機會,不能給你榮華富貴 網友分享


從前,有一個賣水果的攤子,老闆因為年歲大了,無法久站招呼客人,於是就貼條子徵店員。

過了幾天,來了一個年輕男子,問老闆一個月要用多少錢請他來幫忙,老闆笑著說:「我們這小攤子生意,哪裡付得出月薪,當然是看你的努力,一天能賣多少水果,收到的錢就給你十分之一,每天領現。

年輕人聽了,上下打量眼前這個破舊攤子,就臭著臉說不行,這太沒保障了,說完掉頭就走。

過了幾天,又來了一位小伙子,問老闆薪水怎麼算,老闆又把領日薪的話說了一遍,這位小伙子聽了也想了一下,又問:「日領月領都沒有關係,重要的是這水果攤一個月收入大概多少啊?」

老闆說水果有分季節,生意也有淡旺季,好的話可收五萬元,不好的話可能只有一萬元。

小伙子聽了破口大罵,說這種生意做一輩子也得不到榮華富貴,只有笨蛋才會來賣水果。

同樣的,說完就走了。

又過了幾天,又來了一位小男孩,問老闆薪水怎麼算,老闆同樣是說領日薪。

小男孩聽了就笑了笑,對老闆說,可不可以在節日和周末時,把日薪的抽成比例調高,領當日收入的十分之二,如果當天收入超過一萬元,就領十分之三,如何?

老闆哈哈大笑摸著小男孩的頭說:

「你真聰明,還知道節日和周末的生意比較好,就按照你所說的去做吧!不過,就算是節日或周末,營業收入要超過一萬元,可不容易啊!」

就這樣,小男孩開始用清水把水果都洗一遍,然後每天不停地變換水果的位置,節日或周末時,就貼出幾張海報,寫著消費滿一千元就送一百元的水果,任憑顧客挑選。

想不到第一個月,小男孩就領到了三萬元以上的薪水,等於平均日薪一千元以上。

水果攤老闆雖然付出了不少薪水給小男孩,但他也樂得每天坐在搖椅上,看小男孩跑進跑出的,為他賺進比以前更多的鈔票。

幾年後,小男孩賺了不少錢,就把老闆的水果攤買下來,經過他的巧思,設計出更多促銷方案,生意比以前又更好,利潤當然也更高,於是他立刻開了第二家店,過幾個月又開第三家店,等到小男孩長大成人時,他已經成為億萬富翁,不到三十歲就擁有了榮華富貴。

根據調查,全世界的上班族,有百分之七十以上,都不滿意老闆給的薪水,即使知道老闆的生意下滑,收入減少,這些人仍然主張老闆要付更多的薪水。

很顯然的,這百分之七十的人,就是第一個來應徵水果店的年輕人。

他們要的只是一份保障,不管他們是否有全力去工作,或者他們的上班是否真的有幫到老闆,他們就是要老闆給自己一個穩定且不能打折扣的死薪水。

此外,我們相信,在這百分之七十的上班族中,也有不少是第二個來水果店找工作的小伙子,這類的上班族,都以為天底下的老闆,一生下來口袋裡就塞著一堆榮華富貴,住豪宅開好車吃美食,如果老闆不多分點好處給你,就是小氣吝慳,或心胸狹隘的守財奴,因此,只要工作一段時間,發現老闆不是很大方,或者感覺自己從事的產業沒有發展前景,就立刻跳船走人,結果就是不停換工作,然後,不停地在新老闆面前咒罵舊老闆的小氣和不是,直到老邁,還是找不到榮華富貴。

天底下沒有一個老闆,會送你榮華富貴的,老闆能給你的只有「機會」,你只有掌握手上的「機會」,為老闆增加收入,為公司賺到更多利潤,你才能反過來借用公司和老闆的資源,讓自己的船,因為公司的水漲而跟著高升。

不管你是賣水果或賣電腦,是做熱門或冷門產業,只要你能想通這個道理,你就能像小男孩一樣,從老闆手中接下更多的榮華富貴。

河流為什麼不走直路

河流為什麼不走直路??


佛學院的一名禪師在上課時把一幅中國地圖展開,問:“這幅圖上的河流有什麼特點?”

“都不是直線,而是彎彎的曲線。”

“為什麼會是這樣呢?也就是說,河流為什麼不走直路,而偏偏要走彎路呢?”禪師繼續問。

學僧們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了,有的說,河流走彎路,拉長了河流的流程,河流也因此能擁有更大的流量,當夏季洪水來臨時,河流就不會以水滿為患了;還有的說,由於河流的流程拉長,每個單位河段的流量就相對減少,河水對河床的衝擊力也隨之減弱,這就起到了保護河床的作用……

“你們說的這些都對。”禪師說,“但在我看來,河流不走直路而走彎路,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走彎路是自然界的一種常態,走直路而是一種非常態,因為河流在前進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障礙, 有些障礙是無法逾越的。所以,它只有取彎路,繞道而行,也正因為走彎路,讓它避開了一道道障礙,最終抵達了遙遠的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