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雲老和尚開示:初用心的難易

虛雲老和尚開示:初用心的難易

初用心難——偷心不死

初用心的通病。就是妄想習氣放不下來。 無明。貢高。嫉妒。障礙。貪嗔癡愛。懶做好喫。是非人我。漲滿一大肚皮。那能與道相應。或有些是個公子哥兒出身。習氣不忘。一些委屈也受不得。半點苦頭也 喫不得。那能用功辦道。他沒有想想本師釋迦牟尼佛。是個什麼人出家的或有些識得幾個文字。便尋章摘句。將古人的言句作解會。還自以為了不起。生大我慢。遇 著一場大病。便叫苦連天。或臘月三十到來。便手忙腳亂。生平知解。一點用不著。纔悔之不及。

有點道心的人。又摸不著一個下手處。或 有害怕妄想。除又除不了。終日煩煩惱惱。自怨業障深重。因此退失道心。或有要和妄想拚命。憤憤然提拳鼓氣。挺胸睜眼。像煞有介事。要與妄想決一死戰。那知 妄想卻拚不了。倒弄得吐血發狂。或有怕落空。那知早已生出「鬼。」空也空不掉。悟又悟不來。或有將心求悟。那知求悟道。想成佛。都是個大妄想。砂非飯本。 求到驢年也決定不得悟。或有碰到一兩枝靜香的。便生歡喜。那僅是盲眼烏龜鑽木孔。偶然碰著。不是實在功夫。歡喜魔早已附心了。或有靜中覺得清清淨淨很好 過。動中又不行。因此避喧向寂。早做了動靜兩魔王的眷屬。諸如此類。很多很多。初用功摸不到路頭實在難。有覺無照。則散亂不能「落堂。」有照無覺。又坐在 死水裏浸殺。

初用心的易——放下來單提一念

用功雖說難。但摸到頭路又很易。什麼是 初用心的易呢。沒有什麼巧。放下來便是。放下個什麼。便是放下一切無明煩惱。怎樣纔可放下呢。我們也送過往生的。你試罵那死屍幾句。他也不動氣。打他幾 棒。他也不還手。平日好打無明的也不打了。平日好名好利的也不要了。平日諸多習染的也沒有了。什麼也不分別了。什麼也放下了。諸位同參呀。我們這個軀殼 子。一口氣不來。就是一具死屍。我們所以放不下。只因將它看重。方生出人我是非。愛憎取捨。若認定這個軀殼子是具死屍。不去寶貴它。根本不把牠看作是我。 還有什麼放不下。只要放得下。二六時中。不論行住坐臥。動靜閒忙。通身內外只是一個疑念。平平和和不斷的疑下去。不雜絲毫異念。一句話頭。如倚天長劍。魔 來魔斬。佛來佛斬。不怕什麼妄想。有什麼打得你閒岔。那個去分動分靜。那個去著有著空。如果怕妄想。又加一重妄想。覺清淨。早已不是清淨。怕落空。已經墮 在有中。想成佛。早已入了魔道。所謂運水搬柴。無非妙道。鋤田種地。總是禪機。不是一天盤起腿子打坐。纔算用功辦道的。

蓮池大師法語

夫學佛者,無論莊嚴形跡,止貴真實修行。在家居士,不必定要緇衣道巾。帶髮之人,自可常服念佛,不必定要敲魚擊鼓。好靜之人,自可寂默念佛,不必定要成群做會。識字之人,自可依教念佛,千里燒香,不如安坐家堂念佛。供奉邪師,不如孝順父母念佛。廣交魔友,不如獨身清淨念佛。無知妄談禪理,不如老實持戒念佛。
——蓮池大師法語

觀世音菩薩成道日

觀世音菩薩以三十三相遍應眾生

大家一起來發願吧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速知一切法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早得智慧眼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速度一切眾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早得善方便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速乘般若船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早得越苦海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速得戒定道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早登涅槃山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速會無為舍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早同法性身

願眾生都能 離苦得樂….南無大悲觀世音

當下 即是因地

顧好每個呼吸間之當下

觀好起心 照好動念

菩薩

畏因 常將因地放於心是名 恩也

因地不真 果地迂曲 眾生卻畏果

常懷感恩心 恩報眾生 飲水思源

知福 培福 植福 造福 莫享福

知恩 感恩 懷恩 報恩 莫忘恩

真正的解脫

真正的解脫

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金剛經》有一個「船筏」的比喻,意思是說:
藉著船筏的承載可以過河,可是一旦過了河,就必須放下船筏才能上岸,如果一直想待在船上,就永遠無法上岸。

這是說,佛法就好比過河的工具,對尚未過河的人而言,要讓他執著佛法,
依佛法所說的去修行。

但對已經將佛法運用得很好的人,就要教他放下。佛法所講的「真正的解脫」,
是要連佛法都放下、都不執著。

當然,對還不懂得佛法,還不會修行的人,佛教徒會告訴他:
「佛法是最好的,佛法是真理。」

可是對佛法已經有相當體會的人,就要瞭解到:佛法也只是一個方便法,
而不是讓你絕對、永遠執持不放的原理原則。

譬如 : 佛法中「常、樂、我、淨」或「苦、集、滅、道」等生老病死的道理,

起初我們把它當成真理、定見執持著,可是一旦運用這些真理幫助了自己,
也幫助他人之後,就應該把它放下,才會得到真正的解脫。

或許有人會問:如果學佛的人連佛法都不執著,會不會心無定見,
是非不明、好壞不分?不會的!這樣的「不執著」,是已經歷經過「執著」的過程。

放下之後並不表示沒有想法,只不過這已經提昇到另一個層次,而是以整體眾生的想法為想法,以當下環境的需求為需求,以整體的意見為意見。

當你追求真理之後,又能將所追求的放下,而不執著一個非如何不可的真理,
那才是真正的自由!

上文恭錄 ◇ 聖嚴法師 《找回自己》

***************************

◇ 感恩 覺淨法師慈悲開示 :

【真正的解脫】 是要連佛法都放下、都不執著。

法尚應捨 , 何況非法法 , 非法 , 非非法皆應捨方登彼岸也

***************************

心有所住,則時時執著處處拘泥 ,
無住生心,則靈通暢流無往不得。

**********

至心誦念八大人覺

為佛弟子,常於晝夜,至心誦念八大人覺:

第一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

第二覺知: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

第三覺知:心無厭足,惟得多求,增長罪惡;菩薩不爾,常念知足,安貧守道,惟慧是業。

第四覺知:懈怠墜落;常行精進,破煩惱惡,摧伏四魔,出陰界獄。

第五覺悟:愚痴生死;菩薩常念,廣學多聞,增長智慧,成就辯才,教化一切,悉以大樂。

第六覺知:貧苦多怨,橫結惡緣;菩薩佈施,等念怨親,不念舊惡,不憎惡人。

第七覺悟:五欲過患;雖為俗人,不染世樂,常念三衣,瓦鉢法器,志願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遠,慈悲一切。

第八覺知:生死熾然,苦惱無量;發大乘心,普濟一切,願代眾生,受無量苦,令諸眾生,畢竟大樂。

如此八事,乃是諸佛,菩薩大人,之所覺悟,精進行道,慈悲修慧,乘法身船,至涅槃岸。復還生死,度脫眾生。以前八事,開導一切,令諸眾生,覺生死苦,捨離五欲,修心聖道。若佛弟子,誦此八事,於念念中,滅無量罪,進趣菩提,速登正覺,永斷生死,常住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