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雲老和尚開示:初用心的難易
初用心難——偷心不死
初用心的通病。就是妄想習氣放不下來。 無明。貢高。嫉妒。障礙。貪嗔癡愛。懶做好喫。是非人我。漲滿一
初用心的易——放下來單提一念
用功雖說難。但摸到頭路又很易。什麼是 初用心的易呢。沒有什麼巧。放下來便是。放下個什麼。便是放下一
發表個人有關“網路”的文章
有關佛教相關訊息
虛雲老和尚開示:初用心的難易
初用心難——偷心不死
初用心的通病。就是妄想習氣放不下來。 無明。貢高。嫉妒。障礙。貪嗔癡愛。懶做好喫。是非人我。漲滿一
初用心的易——放下來單提一念
用功雖說難。但摸到頭路又很易。什麼是 初用心的易呢。沒有什麼巧。放下來便是。放下個什麼。便是放下一
觀世音菩薩以三十三相遍應眾生
大家一起來發願吧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速知一切法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早得智慧眼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速度一切眾
願眾生都能 離苦得樂….南無大悲觀世音
顧好每個呼吸間之當下
觀好起心 照好動念
畏因 常將因地放於心是名 恩也
因地不真 果地迂曲 眾生卻畏果
常懷感恩心 恩報眾生 飲水思源
知福 培福 植福 造福 莫享福
知恩 感恩 懷恩 報恩 莫忘恩
真正的解脫
《金剛經》有一個「船筏」的比喻,意思是說:
藉著船筏的承載可以過河,可是一旦過了河,就必須放下船筏才能上岸,如果一直想待在船上,就永遠無法上岸。
但對已經將佛法運用得很好的人,就要教他放下。佛法所講的「真正的解脫」,
是要連佛法都放下、都不執著。
當然,對還不懂得佛法,還不會修行的人,佛教徒會告訴他:
「佛法是最好的,佛法是真理。」
可是對佛法已經有相當體會的人,就要瞭解到:佛法也只是一個方便法,
而不是讓你絕對、永遠執持不放的原理原則。
譬如 : 佛法中「常、樂、我、淨」或「苦、集、滅、道」等生老病死的道理,
起初我們把它當成真理、定見執持著,可是一旦運用這些真理幫助了自己,
也幫助他人之後,就應該把它放下,才會得到真正的解脫。
或許有人會問:如果學佛的人連佛法都不執著,會不會心無定見,
是非不明、好壞不分?不會的!這樣的「不執著」,是已經歷經過「執著」的過程。
放下之後並不表示沒有想法,只不過這已經提昇到另一個層次,而是以整體眾生的想法為想法,以當下環境的需求為需求,以整體的意見為意見。
當你追求真理之後,又能將所追求的放下,而不執著一個非如何不可的真理,
那才是真正的自由!
上文恭錄 ◇ 聖嚴法師 《找回自己》
**************************
◇ 感恩 覺淨法師慈悲開示 :
【真正的解脫】 是要連佛法都放下、都不執著。
法尚應捨 , 何況非法法 , 非法 , 非非法皆應捨方登彼岸也
**************************
心有所住,則時時執著處處拘泥 ,
無住生心,則靈通暢流無往不得。
**********
為佛弟子,常於晝夜,至心誦念八大人覺:
第一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
第二覺知: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
第三覺知:心無厭足,惟得多求,增長罪惡;菩薩不爾,常念知足,安貧守道,惟慧是業。
第四覺知:懈怠墜落;常行精進,破煩惱惡,摧伏四魔,出陰界獄。
第五覺悟:愚痴生死;菩薩常念,廣學多聞,增長智慧,成就辯才,教化一切,悉以大樂。
第六覺知:貧苦多怨,橫結惡緣;菩薩佈施,等念怨親,不念舊惡,不憎惡人。
第七覺悟:五欲過患;雖為俗人,不染世樂,常念三衣,瓦鉢法器,志願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遠,慈悲一切。
第八覺知:生死熾然,苦惱無量;發大乘心,普濟一切,願代眾生,受無量苦,令諸眾生,畢竟大樂。
如此八事,乃是諸佛,菩薩大人,之所覺悟,精進行道,慈悲修慧,乘法身船,至涅槃岸。復還生死,度脫眾生。以前八事,開導一切,令諸眾生,覺生死苦,捨離五欲,修心聖道。若佛弟子,誦此八事,於念念中,滅無量罪,進趣菩提,速登正覺,永斷生死,常住快樂。